APP下载

山水画的意象造型

2009-06-03

创作与评论 2009年2期
关键词:山川文人画物象

张 奇

山水画的造型,是典型的意象造型,是一种主客观结合的造型方法。所谓意象造型,就是说画家对自然界的物象在自己的头脑中经过主观加工而成的理想产物,是画家依自然景物进行再创造的一种造型方式。

山水画开始于唐朝,成熟于宋朝。南北宋时期,水墨和青绿两大表现形式、斧劈皴和披麻皴两大技法、全景式构图和一角、一边构图日臻完备,技法内涵不断丰富,形式变化大大增强,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对山水画“可行、可观、可游、可居”的总体要求是人对大自然的一种和谐相处观念的表达。也突出表现了当时山水画家对自然物象的再认识。画家根据不同自然物象和自身感受创造和完善了各种皴法。如范宽居终南太华,观山察水,默与神遇而寄于笔端,创造了豆瓣皴,董源、巨然游写江南土多石少,植被丰富的山丘,创造了披麻皴,画作平淡天真,格高意远,南宋画家李唐、马远发现北方山水的物象特质与斧头劈木材形成的肌理相似而创造出了斧劈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北方山水坚硬结实的特质,而米芾、米友仁用米点皴把多雨迷蒙变幻无常的江南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的例子主要是画家对于自然山川物象的自主意识的形象再创造,这种形象再创造体现了画家感性和理性的结合,画家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创造出的山水形式就是一种意象造型。还有一种现象是画家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把笔下的山川改头换面,再造出各种类型的山川,画家的这种处理也是意象造型的过程,是形式美的一种艺术处理方法。

在文人画高度发达的元代,山水画意象造型表现得尤为突出。因特定的历史原因影响,元代文人画家画画是一种自娱自乐,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并且注重以书入画,诗书画印相结合,如黄公望、王蒙、吴镇等的山水画,都是一种自我感情释放的过程,画家画的是自己心中的山水,把感情的抒发放在首位。为了能不受具体山川物象的束缚,更好地达到抒发感情的目的,画家把具体山川物象转化成固定的符号,强调笔墨情趣。因此,元代山水画造型是一种典型的意象造型,明清时期乃至山水画高度发达的现代,山水画造型主要遵循的仍是这种典型的意象造型。

山水画意象造型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缘因绘画的“文学化”。中国的文学,特别是诗歌给了山水画巨大的发展空间。文学中的各种意境总是通过各种具体的物象来描绘,但具体到山水画意境,用具体的物象描画很难达到目的,这时画家很容易借用文学的语言去解决,强调“表现”,主张以意为主,同时要求寓“表现”于描述中,通过意象造型来达到表现意境的目的。二是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并成熟。“文人画”强调书画同源,逸笔草草,强调神似,主张绘画是写胸中逸气,抒发感情。三是山水画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深远。中国古代哲学强调阴阳,提倡中庸之道,在山水画创作上,强调水墨为上,淡薄色彩,就是染色也强调“色不碍墨”,以墨为主,注重形体神韵的描绘而忽视色彩的因素,这给山水画的意象造型创造了条件。

意象造型很符合中国人的中庸审美心情,正如齐白石老人所讲的“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林风眠、李可染、吴冠中等大家都是很好地继承了“意象造型”的优良传统,结合自己对自然山川的独特感受,创造出了不朽的山水画作品。我们相信,意象造型作为山水画的主要创作手段将会被年青画家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山水画创作也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猜你喜欢

山川文人画物象
“文人画”里写春秋
即景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咏 苔
山川湖海糖丘予你
当代画家 胡石
动豆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