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语文”:诗意人生的和谐构建

2009-06-01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2期
关键词:和谐师生

闫 宾

摘要: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开出了一条“绿色语文”的通天大道,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本文认为赵老师的教改探索实现了师生双方诗意人生的和谐构建:“绿色语文”使生活诗意化,可以培养激情人生;使写作生活化,引导学生思索人生;让读写悟一体化,激发学生创造人生。

关键词:“绿色语文”;和谐;师生

在应试教育灰色天空的大背景下,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勇闯新路、披荆斩棘、孜孜以求,开出一条“绿色语文”的通天大道,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蓄足了能量;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教师本人的长足进步,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笔者以为,赵老师的教改探索,归结到一点,就是实现了师生双方诗意人生的和谐构建。

一、生活诗意化,培养激情人生

青春期是人生诗情的萌动期,青年人爱幻想、有激情。赵谦翔老师具有激情四溢的诗人气质,他把自己擅长写诗的优势与学生的年龄段恰到好处地结合,亲自“下水”,一次次用诗歌敲开了学生们律动的心扉。他和学生的生活素材,无不可入诗的:看完电影《焦裕禄》,他亲自写长诗一首,对学生起到了激雄心、励壮志的作用;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他赋诗一首《赞勇敢求谏的弟子——代新年贺辞》,带动了全班自我教育的热情,促进了班级的精神文明建设;为了培育学生的爱心,教育他们懂得感恩父母,他写出《自立吧,我可爱的弟子们》,激起了学生回报父母的热潮。赵老师以自己富有冲击力的诗情,唤醒了学生们的才情灵性,学生们也纷纷和诗,板报上出现了《假如你不够快乐——送给我同窗的苦行生们》,也有把紧张的高三备考生活诗意化的,《咏清华荷塘》便是其一。

赵老师的诗意化教学,不是诗歌教学,因此,他的注意力不在于教学生掌握诗的韵律和平仄,也不讲诗歌创作理论和方法。诗歌不过是他和学生们借以表达情感和发表议论的手段,借以沟通思想和交流观点的平台。枯燥无味的“磨豆腐”式说教、盛气凌人的家长式训斥或者领导式居高临下的语调,都可能导致学生的不快甚至反感,方式不恰当,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甚或南辕北辙。

诗教的魅力何在?赵老师总结得好:“给思想以形象,寓说理于深情”、“可以励志,可以修德,可以陶情,可以劝学”。一句话,师生双方都能把生活诗意化了,不但学生心中常流淌着激情的潜流,而且教师和学生们和谐

共振永远处于“花季”、“雨季”、“诗季”,教师与学生的精神世界能同步运转,便能永葆激情的人生。

二、写作生活化,引导思索人生

赵老师的语文课,已远不是教师、学生加教材、教参了。他大胆地跳出课本看世界,把生活的源头活水引入课堂。把央视的《东方时空》引入课堂,他的学生能够“眼观四海云水,耳听九州风雷,心系天下兴亡”,实现了精神面貌和写作能力的双赢。他把班会上成感悟课,德育与语文教育并举,听、说、写、悟、辩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立自治,思考人生。比如早恋问题,他以写作作为师生沟通的桥梁,把写作和做人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渡过了情感“危险期”。再如,学生敢把自己生活中的缺点写成作文《坏学生自述》,勇敢地自我暴露,赵老师就敢和出一篇《我为“坏学生”叫好——评<坏学生自述>》,鲜明地为学生的纯真、可贵的自剖精神叫好。试想,如果没有师生的感情融洽和心灵和谐,哪个学生敢对老师如此表白自己?如果没有博大的胸怀和正确的育人观,哪个老师能辩证地看待学生暴露的“坏处”?

三、读写悟一体化,激发创造人生

应试型语文学习,强调机械的训练、题海的浸泡,扼杀的是兴趣,窒息的是灵魂。学生学业的结束,就是学习兴趣的

终结,创造动力的湮灭。因此,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变成了“不可再生资源”。而“绿色语文”,是纯天然的、可持续发展的语文,在学习中,阅读、写作和生活紧密结合,“以悟为魂”,激发学生思维层次的不断提升;“以追求活力为魂”,教材是充满活力的,教法和学法是充满活力的,从而构建了一种动态的教学系统,教师与学生在充满活力的领悟中不断碰撞出创造的火花。

思维负载着语文学习的各项能力,是各种能力的运转中枢,听说读写能力的高下,归根结底取决于思维能力。赵老师的语文课,早已超越了应试教育下“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授受模式,他引入《东方时空》课,给封闭式学习注入了生活的活水,阅读电视这本流动的生活杂志,学生们眼界一开,思想境界随之提升,日久天长,当代青少年缺失的社会责任感被找回了。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写作新闻评述的行列,他们写出了《黄河忧思录》、《绿化文化荒漠》、《京剧发展之我见》、《感悟长征》等关注华夏兴衰、世界治乱的文章。赵老师开创“当代文学精品课”,把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请进课堂,让学生在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幽默儒雅的语言、执著超脱的人生哲理中沉思,因为有悟的参与,学生的“读死书”、“死读书”就成了“读活书”和“活读书”。这样的课堂,远远超越了语文学习这个狭小的视界,而升华为探讨人生真谛、开创生命新领域的大语文课堂。

“绿色语文”教育,构建了一种“能力”、“人格”、“活力”、“悟性”四位一体的立体化语文教育格局,真正实现了教育与人的发展和谐统一。在这个过程中,语文不仅是课程表中的一门具体功课,而是学生认识人生、驾驭人生的一种工具和方式了。因此,“绿色语文”教育探索,既是教师本人个体生命价值的和谐构建过程,又是实现学生分数与素质共荣、创造性成长的和谐构建过程,是和谐统一的双赢。

猜你喜欢

和谐师生
师生互动4时机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跳动的精灵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