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词语的文化价值取向及文化行为方式

2009-05-31胡云晚

江汉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网络文化

摘要:新世纪的网络新词语折射出崇尚自主创新、力行互惠、力求简约、推崇权力、推重平民及信奉“拿来”主义等文化价值取向,体现出超越传统的多元的工作方式、衣食住行、休闲方式、学习方式、商业模式及政治行为。因其主体受西方文化的牵引,中国网络文化已与西方文化部分同质。

关键词:网络;新词语;文化;价值取向;行为方式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12-0127-04

网络文化“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接收信息为核心,以加强沟通为直接目标”①,反映网络环境中人们的生存状态,与之相关的词语记录并承载了这种信息特点,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网民数量、网络游戏、腾讯QQ、中国博客、文学网站等是中国网络文化的集中反映,这几个参项的发展契机多在2001年乃至其后。它们的发展触发了大批网络词语;中国第一本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网络语言词典》(2001年)收词2000余条,对网络词语做了初始工作,此后没有相关的词典出版。本文收集了2001-2008年度出现在网络上或网络上常用的与网络或网民有关的事物、现象以及网络言语交际中表达网络用户观念的词语1874条②,探讨这些词条体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取向与文化行为方式。

一、偏离传统的西化价值取向

网络激活了传统价值观念的内部因子,为社会认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建构了一个基于网络特质的以西方强势文化理念为主导的新框架。网络新词语对这个新框架的反映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崇尚自主。“因特网是人们自主自愿建立起来的,人们必须更多地自己确定自己干什么、怎么干,自发地‘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为自己做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做网络的主人”③,它一改中国传统的依赖型价值观念而变成自主型价值观念,这种“由依赖到自主的蜕变,是人的自主能动性和潜能得到发挥的确认,网络使个人价值空前突显”,网络社会形成了“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局面。于是,人们多强调自己的需求与意愿,以个体为中心,在网络中做“斑竹(版主)”,开“烘培鸡(个人主页)”,传“播客(视频博客)”,进行“人肉搜索(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机器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网络社区活动)”,给论坛“刷屏(用重复的句子把聊天或论坛的一页刷一遍,以清洁版面)”,将帖子“置顶(将某个帖子放在列表的最上方)”。

崇尚创新。“创新、创造是网络社会的本质特征”④。与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网络语言构思巧妙,最大限度地反映了网民的语言创新实践。譬如网民不局限于惯性思维,根据实际情况不断革新,创造了大批形式多样、来源各异的数字词,据我们收集到的249个数字词所示,它们的具体表现如下:谐音类数字词,如谐汉语的“01925(你依旧爱我)”、“7086(七零八落)”,谐英语的“39(Thank you)”,谐日语的“8716(八格耶鲁)”;谐形类数字词,如“505(SOS)”、“177155(MISS)”;谐义类数字词,如“6699(顺顺利利)”、“3399(长长久久)”;谐音夹谐义类数字词,如“20110(爱你一百一十年)”。又如人们利用比喻、比拟等富于想象的手法创造了不少新词语,如“恐龙(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菜鸟(指初上网的新手)”、“国家罗汉(指以暴力手段欺负群众的个别国家工作人员;也形容蛮不讲理)”等,它们抓住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就不同事物的相同属性展开联想,利用修辞对已有词语进行形象变异处理,这是对创新意识的又一次创造性运用。

力行互惠。网络是在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息平台,而基于互惠的规范是一个相互信任和紧密合作的群体秩序,所以,网民必须遵循免费为网络提供资源和无偿获得别人信息的原则,尽可能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基于此,网络上的很多个人“博客(网络日记)”、论坛、网站的设立都是为了方便网民查询信息的,而站主或楼主将自己的好东西挂在网上让大家一起分享叫“亮骚”,由作者自己花钱出版书刊供大家阅读叫“同人志”,将文件、资料、新闻等上传到pubftp上共享被称为“PUB”。可见,没有奉献精神、没有资源共享互惠的意识,就没有网络,“奉献精神是网络社会的基本价值导向”⑤。

力求简约。网络交际是一种付费交际,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交际中,为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简略是网语遵循的一个更基础的原则”⑥。为此,网民采用各种变异手段以使语言简化且适宜交流。如由汉语拼音缩写而来的“TX(同学,同在论坛里泡的,表示友好)”、“PLMM(漂亮美眉)”;由英语单词或句子缩写而来的“SP(support,支持)”、“DIY(Do It Yourself,自己动手做)”;通过数字与汉字谐音而来的“1314(一生一世)”、“20609(爱你到永久)”。缩略型字母词的省时高效自不用说,谐音表义的数字词,也以简易快捷为主要目的,可以说,正是它们的简洁高效满足了网络应用的实际需要,从而使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网络交际中得到充分表现。

推崇权力。网络的核心理念是自由,在这里,人们可以就国事畅所欲言,充分享受自由的权力。如“限塑令”一出,立刻引发了广大网民的热烈讨论,百度一下“对限塑令的看法”,竟然找到相关网页约90,000篇,与“限塑令”类似的还有“国六条(国务院九部委2006年颁布的关于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六条措施)”等。互联网将数以万计的相互独立、分散管理的计算机连在一起,它没有中心、没有等级约束,个体的权力意识明显增强。因此,“草根网民(身份普通、平凡的网民)”可以与“学术超男(频频在媒体露面进行讲座或其他文化活动的男性学者)”平等对话;“博斗士(利用网络博客进行吵架或互相攻击的网民)”王朔可以把全国各地的人骂个遍;论坛里,人们可以“灌水(发无关紧要的帖子)”、“拍砖(批评,点评等)”。这是网民追求平等权、话语权的体现,是公民权力得到提升的标志。可见,这种权力意识对中国千百年来权利意识淡化的群体心态产生了强劲的冲击。

推重平民。黑格尔认为“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使那环境可以使他得到满足”。黑格尔的美学观点有助于解释互联网上的平民意识:网络主体在互联网上相互接触,倾注自我的价值观念与思维特质,改变网络环境,使网络环境“人化”;网络环境使网络主体的意识得以外显,进而使网络主体得到肯定和满足。简而言之,网络使主体的意识外显。所以说,现实社会中平凡的我们不自觉地将平民意识带进了网络,在与网络的互动中使之成为平民化的平台,使之自觉地关注普通大众的工作、生活、学习、需求,自觉地传达普通大众的心声。例如,人们对歌唱家、演员类行业向来是仰视而窥探的,“超女(即超级女声,源于2004年湖南卫视举办的大众歌手选秀赛,此项比赛接受任何喜欢唱歌的女性个人或集体的报名)”的出现,解开了人们舞台膜拜的情节,撩起了它的神秘面纱;又如“很黄很暴力”出自一个13岁的小学生之嘴,但却代表着普通大众对部分网络视听、网络环境的评价,所以才能在网络上一炮走红。

“拿来”主义。现实社会中,由于时空限制,人们的行为、意识、观念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网络将一个巨大的世界“压缩”成了一个个小小的“电子社区”,不同地区、民族、国家、肤色的人们在这里相遇,不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在这里交汇、碰撞、融合。碰撞在一起的多种价值观念相互影响且以精英价值观念为方向标,容易融合成兼容并包的开放型心态,但融合之前,人们往往来不及去粗取精就把多个东西杂糅到一处。中国网络从1994年发端到现在,时间不长,面对外来的排山倒海似的新鲜事物,往往是毫无原则地“照单接收”,处于吸收失范状态,是一种失智的“拿来”主义心态。中国网民受外来价值理念影响最深最多的是英语型价值理念,因为“在互联网上英语内容约占90%”⑦,所以夹杂着英语的新词语才会劈头盖脸地砸向我们,如“BIG5码”、“中国C网”等,这些词语来不及“汉化”就被网民大量使用,且影响深远,连新闻媒体、报刊杂志、路边广告都时有出现。可见,现时期网络中的“拿来”尚不是鲁迅式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还处于因袭模仿、“照搬照抄”阶段。

二、超越传统的多元化行为方式

文化价值取向影响人的文化行为。受价值取向的影响也源于自身特质,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及行为模式,使传统单一单质的行为模式变得多元多质起来。网络新词语紧随其变化,显示了强大的适应性与生命力。

工作行为多元化。与传统囿于办公室的工作方式相比,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网络在家里或“移动办公室”工作,将工作空间与生活空间融为一体,形成独立于传统的工作方式。以下词语可以为证:如“网络会议(以网络为媒介的多媒体会议,使用者可突破时间地域的限制,通过互联网实现面对面般的交流效果)”、“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简称,意即‘居家办公)”、“职客(指通过互联网给求职者介绍工作的人)”、“悬赏求职(通过网络求职)”、“威客(指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以获得经济利益,让知识、智慧、经验、技能体现为经济价值的人)”、“众包(指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做法)”、“博客写手(指在多家BSP拥有博客,按篇获得收入的人)”。

衣食住行多元化。衣食住行上,人们越来越崇尚生活的都市化与环保化。“半糖夫妻”是一种新兴的都市婚姻方式,由于工作原因,夫妻俩婚后并不生活在一起,而是过着同城分居的“五加二”的生活——五个工作日各自单过,周末两天才聚首;“城市依赖症”指久居城市的人们的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作风,处于离开城市就很难生活的状态;“丁宠家庭”指不要孩子,把宠物当孩子养的家庭;“乐活族”指这样一群人,他们关心生病的地球,也担心自己生病,于是发起了一种新的生活运动,他们吃健康的食品与有机野菜,穿天然材质棉麻衣物,利用二手家用品,骑自行车或步行,练瑜伽健身,听心灵音乐,注重个人成长,这群人通过消费和衣食住行的生活实践,希望自己心情愉悦、身体健康、光彩照人;“慢活族”是倡导放慢生活节奏的人,他们慢工作,慢运动,关注心灵成长,动手劳动,注意环保,在快餐文化的世界里,到图书馆慢慢看书,体会思考的乐趣。以上分析表明:生活模式的改变更多地是为了响应政策和适应社会,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

休闲方式多元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看电视是中国城市居民典型的晚间生活,人们听着《新闻联播》的开始曲吃晚饭,看完电视剧后睡觉。自网络在中国逐渐大众化后,人们的夜间休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很少有人通宵看电视,现在通宵上网却是常有的事。看电视这一行为被网上发帖、打网络游戏、看网络文学、聊天等多种行为替代。如:与发帖有关的“纯净水(无内容的帖子)”、“狂顶(发贴表示强烈支持)”;与网络游戏有关的“秒杀(指游戏中迅速取胜)”、“盲狙(不开瞄准镜,直接打狙击枪)”;与网络文学有关的“清水文(只谈感情,没有情节的文章)”、“同人(二次创作,从名家名作中的情节或人物衍生出自己的故事)”;与网络动漫有关的“剧场版(动画的电影版本)”、“口胡(港式动漫用语,语气助词)”;与网络聊天有关的“匿鸟(隐身了)”、“潜水(指呆在聊天室里不说话)”。

学习方式多元化。传统教育环境中,人们或借助书本进行自修式学习,或借助教师进行课堂式学习。网络的发展使学习者可以借助电脑在网络上学习,形成一种多元的网络型学习方式。下列词语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如“教师博客(指教师利用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该方式超越了传统时空如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的局限,促进了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催生出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听书网(‘有声数字图书馆,为MP3、MP4、PDA、手机等提供有声图书下载服务的专业网站)”、“网络教育(以internet为实现手段的网上现代远程教育)”、“虚拟学习(以网络及多媒体技术为依托,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一种在线式学习方式)”、“技能换客(通过网络进行技能交换的人)”等。基于网络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是学习方式的一次重大革命。

商业模式多元化。现有的商业模式不再局限于某个点或某个面上,而是向深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投资行为上,20世纪90年代末,很多家庭还只能选择将钱存入银行,近几年,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多利用网络将钱投入基金、股票、期货或炒房,能说明这一问题的新词语有“基民(指基金持有人,2007年的大盘屡创新高,基金净值不断飙升,给基金持有人带来相当丰厚的回报,牛市行情因此逐步深入人心,成全了全民炒股、炒基的现实)”、“等额配比基金(指不管买多少基金,只要买了,都会按算出的比例进行配比)”、“低位补仓(股票买卖中,一种摊低成本的做法)”、“房奴(即房屋的奴隶,指城镇居民抵押贷款购房,在生命黄金期的20-30年间,每年用可支配收入的40%-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造成家庭生活的长期压力,影响正常消费,甚至让人感到奴役般的压抑)”等;购物方式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数字货币在网络商店里购物,随之产生的网络新词语就有“网上购物”、“网上定货”、“网上交易”、“网络商场”等;商业活动的主体对象也有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商业经济大多将有更多支付能力的男性划定为商业活动的主体,现阶段,开发商多将目标锁定在女性和孩子这类潜在消费群体身上,如“大肚子经济(指针对目前中国每年1300-1400万孕妇而推出的产业)”、“她经济(指女性对化妆品、衣物等消费品的推崇)”等。

政治行为多元化。网络的便利技术与民主特质,使新的政治沟通方式成为可能,民众可以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要则可以通过网络与民众沟通,从而变传统的政治宣讲与政治服从这种单向政治沟通方式为新型的双向政治互动,网络参政使政治行为越来越多元化。以下几点就是网络新词语对这一现象的反映:参政主体多元化,如“互连网政治(指民众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政要通过网络与民众互动)”、“两会博客(两会召开期间,与会代表、媒体记者在网上开设博客,发表与两会相关内容)”,这两个词告诉我们,只要有需要,任何个体、组织或群体都可以通过网络参政议政,所以,2007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栏目“我有问题问总理”一出,短短几天内,就吸引了12万网民竞相倾诉、提问、建言;参政内容多元化,如“反腐焦虑(指因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公众的反腐愿望未能得到满足,反腐积极性未能得到实现而产生的紧张情绪)”、“人性化禁摩(指一种禁止或限制摩托车通行,并由政府出资回购摩托车的公共政策)”、“去核化(是朝鲜核设施去功能化的简称)”、“国十条(国务院2006年颁布的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等,它们表达的或是个人利益心声或是群体经济利益要求或是政治情感,又如2007年两会期间,网民通过网络提出的各种问题竟达几十万条;沟通途径多元化,开“博客”、“网聊”,已是当今政要向公众传达政治立场和主张的通用方式,因此,平日打开电脑,经常有一些吸引我们眼球的帖子如“某省委书记发帖向网友拜年”、“某市委书记上网与市民谈心话发展”、“某市委书记率政府官员开博客”、“某市政协首开博客听取民意”等出现在我们面前。

网络新词语所折射的关于自主、互惠、简约、权力等的价值观念,以及受其影响的新型行为模式等,多具西方文化特质,与中国传统文化差距很大甚至相悖,所以说,中国网络文化正在往与西方文化趋同的方向上发展。该现象的产生与网络特质有关,更与网络文化主体关系密切:他们多是80后一代或高学历文化人士甚至文化精英,思想活跃,崇尚创新,容易接收外来事物,在这个日益“一体化”而又以西方文化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世界中,他们容易被西方文化牵引,而在不自觉中消解了自己的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感。

网络文化与西方文化同质化的趋向警示我们应该注意两个问题:面对文化遗产,我们在突破传统文化樊篱、大胆创新的时候,首先应该坚守自己民族文化的个性与特色;面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放开眼光,吸收融会其优秀成分,将其优点纳入我们的文化框架并转化为本民族的新质成分,而不能毫无原则地照搬照抄。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和发展与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全球语境相和谐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

注释:

①④⑦ 李钢:《网络文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版,第16、35、27页。

② 不含网络技术词语,为与2001年以前的网络词语相区分,我们把它们称为网络新词语。

③ 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⑤ 孟建:《网络文化论纲》,新华出版社2002年版,第52页。

⑥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03页。

作者简介:胡云晚,女,1973年生,湖南洞口人,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陕西西安,710062;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湖南岳阳,414006。

(责任编辑 刘保昌)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网络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