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卫生学校涉外护理专业建设的思考

2009-05-29贾婷婷邓书林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

贾婷婷 邓书林

摘要: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涉外护理专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目前涉外护理专业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涉外护理专业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卫生学校;涉外护理;专业建设

三十年前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为我国护理事业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奠定了基础。特别是中国在“入世”后,医疗服务市场进一步开放,对涉外护理工作者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时代背景为培养国际护士,实行劳务输出,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国际交流创造了的条件。回顾我国涉外护理专业的建设历程,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创办涉外护理专业以来,已走过二十余年。涉外护理专业在我国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成

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回顾过去,有助于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以建立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涉外护理专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涉外护理专业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

教育观念的更新首先,我国涉外护理专业的建立,是我国护理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成果。它的创立,改变了人们对护理教育的固有认识,是对传统护理教育观念的丰富,是护理教育界的一股新风。其次,涉外护理专业建设走过了一条螺旋式上升发展的道路。在强调培养学生专业护理技能的同时,注重实训,重视学生的实际外语交流水平。主张交际语言观,提高学生实际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学生具备一定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基础上,转向专业特色鲜明的专业英语,提倡教育者在从事“教”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从被动、消极的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的接受者。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实事求是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与自身实情相符的涉外护理方向从业之路。

教学模式的转变首先,在护理教育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一的。它把传授知识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全部内容,强调知识点的记忆与背诵,由此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多,领悟应用少;学习科学知识多,学习做人真谛少。涉外护理专业的现代教学模式则是互动式的,强调教师与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另外,由于涉外护理的职业特点,涉外护理工作者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人民形象的代表。因此,教学过程中大力强调往往被忽视的民族文化教育,使学生在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培养民族自豪感,以展现当代中国护理工作者的良好风貌。

规范化教材的诞生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各医学院校的办学自主性增强,教材选择的自主性较大。涉外护理专业开办二十余年以来,各院校专业建设有较大的差异性,不利于形成全国统一的专业建设评价体系,也不利于校际交流。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涉外护理专业英语系列教材,作为我国首套涉外护理专业教材,既适应了目前国内涉外护理教育的现实情况,又为各地涉外护理专业教育提供了导向,有力地规范了各地涉外护理专业建设。国内首套针对涉外护理专业的规范化教材的诞生,结束了以往教材五花八门的局面,成为我国涉外护理专业建设道路上的里程碑。

我国涉外护理专业

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设置不够完善首先,由于涉外护理专业的鲜明特色,课程设置不同于普通护理专业。涉外护理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基本的医学专业知识外,英语课程也举足轻重。这就涉及如何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分配专业课与英语课的学时问题,以实现课程设置优化,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课程科目种类与学时分配设置较为完善。如对一年级新生开设解剖、人体、药理等一系列医学基础类课程;二年级则在具备一定医学基本理论素养的前提下,分门别类地开设妇科护理、儿科护理、外科护理等专业课程,完善学生的医学知识。而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类课程设置则十分混乱。如将英语中的“听、说、读、写”四项统一设置为英语课来进行教学,这样,英语课只停留在形式,无法分门别类地进行“听、说、读、写”的专项深入训练,培养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涉外护士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涉外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上,应注重医学类课程与英语课程的比例以及英语课程类别的划分,实现课程设置的系统化与规范化。

医学英语与基础英语脱节目前,在国内涉外护理教学实践中,存在基础英语与医学英语结合难的现象。一方面,由于兼备医学背景和外语能力的教师颇少,在医学知识传授过程中,难以胜任双语教学及全英语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薄弱的语言基础和大量陌生的医学类专业词汇,致使学生往往把医学英语和基础英语视为毫不相干的两门课程,视医学英语为英语学习的负担。殊不知,基础英语的学习是为医学英语学习服务的,医学英语的掌握利于基础英语的加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缺乏与国外护理院校的广泛交流与合作目前,开办涉外护理专业的各地院校中,直接与国外护理院校开展合作的并不多。与国外护理院校合作的加强,可以直接提高办学水平。通过派遣外教、引进国外教材、培养中国师资力量、开辟更广阔的就业途径,使中国护理教育与国际护理教育标准接轨,使学生在中国就可以接受先进的西方教育,培养出国际化的护理人才。

对未来的展望

确立当代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观念指导行动,认识指导实践,明确当代涉外护理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才能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由于时代的进步,国情在不断发生变化,当代涉外护理专业建设思路绝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初。目前,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法规,规范涉外护理专业建设。因此,我们应进一步明确涉外护理专业的内涵,建立与时代相符的专业建设方案,拓宽专业发展途径,确立未来专业发展方向。

逐步建立成熟的教学体系普通护理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早,已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学体系。而涉外护理专业起步较晚,经验相对缺乏,教学体系还不够成熟。各院校从教材选用、课程设置到学时分配均不相同,形成了一定的地方差异性。因此,我国的涉外护理专业教学体系亟须规范。在尊重一定地方差异性的基础上,应缩小地方差异性。借助权威的专业建设评价体系,对各地涉外护理专业建设水平进行有效的评估,以此促进教学体系的建立,进一步促进涉外护理专业的发展。我国首套涉外护理专业规范化教材的出版,为进一步规范各地涉外护理教学工作提供了契机。开办涉外护理专业的院校,应紧密结合教材,以教学大纲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办好特色专业。

进一步提高师资水平首先,涉外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对师资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我国从事涉外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往往只具备护理知识,缺乏语言能力,或只具备语言能力,缺乏护理专业知识,在教学上无法实现医学与英语能力的统一,护理知识与英语知识兼备,这也是涉外护理工作者职业发展的瓶颈,对其顺利通过国际职业认证资格考试带来了困难,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因此,一方面,需要更多兼具护理知识与高水平语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入涉外护理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应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创造条件,使教师有机会走出国门,与国外护理院校直接接触,在吸收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实现护理与英语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康永超.改革开放三十年基本历程与历史巨变[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4).

[2]柏靖.关于涉外护理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8,(14).

[3]黄万琪.涉外护理教育模式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2,(6).

作者简介:

贾婷婷(1983—),北京市昌平卫生学校英语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筑巢引凤共建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赢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