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的健康人格发现

2009-05-27邵慧萍王江松

江汉论坛 2009年4期
关键词:健康人格人格

邵慧萍 王江松

摘要:恩格斯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的构成理论、人格的历史发展理论和健康人格(共产主义新型人格)理论。恩格斯认为,只有消灭私有制,片面的、畸形发展的人,才能够转化为“真正的人”。恩格斯的健康人格理论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人格;病态人格;健康人格

中国分类号:B08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4-0045-05

恩格斯和马克思同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同时,他们又是各具特色的、独立的思想家。就人格问题而言,他们有许多一致的观点(集中体现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但也有许多不尽相同的具体论述。因此,有必要独立地整理恩格斯关于人格的思想。

一、人格的构成

在1844年11月9日给马克思的信中。恩格斯第一次较完整地表述了自己的人格观念。首先,人是肉体的人,是自然存在物:“我们必须从‘我,从经验的、肉体的个人出发”,“肉体的个人是我们的‘人的真正的基础,真正的出发点”,“只要‘人的基础不是经验的人,那么他始终是一个虚幻的形象”,只有从肉体出发,“人”才成为某种真实的东西。但是,“人”不能被归结为肉体的人,必须从肉体的人上升到人,上升到超越狭隘的肉体自我的带有普遍性的自我。恩格斯是这样规定这种普遍性的自我的:“人的心灵,从一开始,直接地,由于自己的利己主义,就是无私的和富有牺牲精神的。”如果把肉体的自我称为“小我”,那么这种“无私的和富有牺牲精神”的自我就是“大我”;如果说“小我”是人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那么“大我”则是人对他人的爱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两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自我、完整的人。

青年恩格斯的这种人格构成观念,在他以后的著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恩格斯明确提出: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这里,恩格斯认为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定的兽性,人格结构中包含着人性和兽性这两种成分。

那么,什么是人格结构中兽性或动物性的成分呢?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没有详细论述。根据他在其他地方的论述,我们可以大致归纳出两层意思:

第一,人与动物一样是自然存在物,因之也具有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这个观点正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观念,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全部历史学说和人的学说都是从这个观点出发的。

第二,人类摆脱纯粹动物状态的有些手段本身就是动物性的。恩格斯深刻指出:“人类是从野兽开始的,因此,为了摆脱野蛮状态,他们必须使用野蛮的、几乎是野兽般的手段,这毕竟是事实。”不论是对自然界还是对同类,人经常表现出根深蒂固的兽性。首先,人像动物一样,为了眼前利益暴君般地掠夺自然界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当然引起自然界对人的报复。本来,人之所以比动物强,就在于他能认识并利用自然规律,可是他又经常不能做到这一点,可见他还没有完全摆脱动物的野蛮性质和野兽状态。其次,人像动物一样,陷入残酷的生存斗争之中。人们往往为了争夺物质利益而互相残害,弱肉强食,这和动物没什么两样。

那么,什么是人格结构中人性的成分呢?

第一,享受的需要。恩格斯同意拉甫罗夫的这样一段话:“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争……。准备为取得高级的享受而放弃低级的享受。”享受的需要和能力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出现的,那时,人类的生产在一定阶段上达到这样的高度,“能够不仅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且生产奢侈品,即使最初只是为少数人生产”。可见,恩格斯的“享受的需要”主要是指生理需要的精神化和审美化,即人的吃、喝、住、穿不再是纯粹动物性的了;吃喝不仅为了解除饥饿,而且要讲究味道;居住和穿着不仅为了御寒,而且要讲究美观。

第二,创造、发展的需要,也就是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全面地发展自己的才能的需要。恩格斯在许多地方肯定人的这种需要。动物最多只进行搜集,而人则进行生产。生产这种最初使人与动物分开的手段,后来逐渐成为目的,也就是说,人在进行生产时,本身就能体会到某种发挥体力和智力的快乐。可见,生产的需要即创造、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历史地形成的专属人的需要。人的活动不仅为了简单地维持生存,而且也为了享乐,为了强化和发展自己的力量,为了提高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因此,把动物社会的生活规律直接搬到人类社会中来是不行的。一有了生产,所谓生存斗争便不再围绕着单纯的生存资料进行,而要围绕着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进行。在这里——在社会地生产发展资料的情况下——从动物界来的范畴完全不能应用了。”

第三,合作的需要。恩格斯指出,人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因为劳动的发展必然促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从而使互相帮助和共同协作的场所增多,并且使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动物也有合作,但不能达到有意识的水平并通过意识到合作的好处而加强这种合作;人也有攻击的本能,但毕竟人能意识到彼此攻击的害处从而克制这种本能。这是人类进步速度远远快于动物进步速度的原因之一。

总之,在恩格斯看来,人格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人既为了生存,又图谋发展;既有破坏性,又有创造性;既有攻击性,又有合群性。同样,人格的两个方面并非是互不关联、并列对峙的,而是互相作用以至于互相渗透的——人不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或此时是天使彼时是魔鬼,在复杂的人类活动和人类关系中,人性和兽性的界限是不确定的、彼此交错和彼此过渡的。那么,人格的变化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呢?恩格斯认为,人格朝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逐渐弱化、消除、改造和扬弃人格中动物性的方面,而强化、壮大、高扬人格中人性的方面,从而把自己造就成为“真正的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漫长的过程。

二、人格的历史发展

1原始人类的人格状况

原始人类人格结构中的主导方面是生存的需要。人与大自然进行严酷的血与肉的搏斗,仅仅为了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由于单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因此,原始人类结成一个一个的集体共同维持生存。这两种情况塑造了“野蛮人的自尊心、公正、刚强和勇敢”等人格特征。但是,“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原始人人格的局限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缺乏自觉性和创造性。那时,由于生产能力低下,人类差不多完全受陌生的、对立的、不可理解的外部大自然的支配;人的创造性

被束缚在对自然的崇拜之中。

第二,缺乏个性和自主性,具有依附性。“部落、氏族及其制度,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都是自然所赋予的最高权力,个人在感情、思想和行动上始终是无条件服从的。这个时代的人们,不管在我们看来多么值得赞叹,他们彼此并没有什么差别,用马克思的话说,他们还没有脱掉自然发生的共同体的脐带。”

第三,缺乏开放性,具有封闭性、狭隘性。平等、自由、公正只存在于氏族、部落范围内,超出这一范围,就经常发生野蛮的暴力行为。“在没有明确的和平条约的地方,部落与部落之间便存在着战争,而且这种战争进行得很残酷,使别的动物无法和人类相比。”@战争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劫掠,成为原始人的一种正当的职业活动;抢劫财富与虐杀敌人成为一种荣耀的行为。

总的来说,原始人的人格已呈现出一种二律背反的情形:攻击性在集体内部受到抑制,但可以向别的集体发泄;集体成员合作得很好,但缺乏个性:集体的生产力使原始人类优越于别的动物而发展起来,但个体生产力还很低。

2阶级社会的人格状况

原始社会末期,人格的发展开始出现一种矛盾的状况:一方面人们发展出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束缚、超越氏族和部落的界限而同其他人类交往融合的需要和能力,另一方面集体成员之间的攻击性也滋长起来;一方面人的创造性提高了,个体生产能力提高了,个人对集体的独立性提高了,另一方面,人又从原始社会那种“纯朴的道德高峰”堕落了,“最卑下的利益——庸俗的贪欲、粗暴的情欲、卑下的物欲、对公共财产的自私自利的掠夺——揭开了新的、文明的阶级社会:最卑鄙的手段——偷窃、暴力、欺诈、背信——毁坏了古老的没有阶级的氏族制度,把它引向崩溃。而这一新社会自身,在其整整两千五百余年的存在期间,只不过是一幅区区少数人靠牺牲被剥削和被压迫的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求得发展的图画罢了”。

社会划分为两个基本的阶级:占人口少数的统治一剥削阶级和占人口大多数的被统治一被剥削阶级。恩格斯论述了这两个阶级的人格状况。他并没有有意抬高一个阶级而贬损另一个阶级,在他看来,每一个阶级的人格都包含有消极的方面和积极的方面。

(1)统治者、剥削者的人格状况。统治者和剥削者的人格也有其积极的方面,他们并不像有些激愤的诗人和道德家所谴责的那样完全灭绝人性、丧尽天良。特别是在其上升时期,他们人格中的积极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新兴的统治阶级在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和争取自己统治的斗争中,给自己培养出一定程度的首创精神、独立性和勇气等积极的品质,并产生出自己的英雄人物。恩格斯特别谈到资产阶级在其上升时期,曾产生出自己的代表人物,如达·芬奇、丢勒、马基雅维利、路德等人,他们是“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冒险精神”、多方面的才能以及“使他们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上的完整和坚强”。但是,恩格斯毫不客气地指出:“由于阶级的对立,统治阶级在智力上和道德上也畸形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超过被压迫阶级。”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他本人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并且长期生活在资产阶级中间,对资产阶级在智力上和道德上的堕落有深切的体会。他说:“我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阶级像英国资产阶级那样堕落,那样自私自利到不可救药的地步,那样腐朽,那样无力再前进一步。”因为在资产阶级看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为了金钱而存在的,连他们本身也不例外,因为他们活着就是为了赚钱,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本来垄断了发展智力和其他人类能力的条件,但他们被其狭隘的阶级利益和分工所局限,精神上日趋没落。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工人得不到全面发展,“而且直接或间接剥削工人的阶级,也都因分工而被自己活动的工具所奴役;精神空虚的资产者为他自己的资本和利润欲所奴役:律师为他的僵化的法律观念所奴役,这种观念作为独立的力量支配着他;一切‘有教养的等级都为各式各样的地方局限性和片面性所奴役,为他们自己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近视所奴役,为他们的由于受专门教育和终身束缚于这一专门技能本身而造成的畸形发展所奴役,——甚至当这种专门技能纯粹是无所事事的时候,情况也是这样”。

资产阶级的这种人格上的堕落、畸形和病态,从一个侧面表明,他们的统治已经丧失其继续存在的理由了,私有制社会和阶级社会已经走到尽头了。

(2)劳动者的人格状况。恩格斯的一生都献给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事业,他最坚定不移地站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一边。但是,他也非常清楚,劳动者并不是人格上完美无缺的人,相反,由于长期的阶级统治,在劳动者身上也造成了许多消极的人格特征。

首先,劳动者的人性受到摧残,最多只得到片面的发展。“如果一个人从童年起每天有十二小时或十二小时以上从事于制针头或锉齿轮,再加上像英国无产者这样的生活条件,那么,当他活到三十岁的时候,也就很难保留下多少人的感情和能力了”;“这种强制劳动剥夺了工人除吃饭和睡觉所最必需的时间以外的一切时间,使他没有一点空闲去呼吸些新鲜空气或欣赏一下大自然的美,更不用说什么精神活动了,这种工作怎么能不使人沦为牲口呢?”劳动者不仅失去了发展自己的感情和才能的自由时间,而且劳动活动本身越来越成为机械活动,比如,工场手工业把一种手艺分成各种精细的工序,把每种工序分给个别工人,作为终身的职业,从而使他一生束缚于一定的工具和一定的操作之上,通过这种肉体上和精神上真正畸型的发展,工人变成完美的自动工具。又如机器大工业使工人从自动工具进一步下降为机器的单纯附属品。恩格斯无限感慨地说:伦敦人为了创造充满他们城市的一切文明奇迹。不得不牺牲他们的人类本性的优秀品质,为了使一小部分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人身上潜伏着的几百种力量都没有发挥出来。

其次,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外部的阶级统治在劳动者那里内化为一种逆来顺受的奴性和依附性性格。恩格斯举例说:“甘受奴役的现象发生于整个中世纪,在德国直到三十年战争后还可以看到。普鲁士在1806年和1807年战败之后,废除了依附关系。同时还取消了慈悲的领主们照顾贫、病和衰老的依附农的义务,当时农民曾向国王请愿,请求让他们继续处于受奴役的地位——否则在他们遭受不幸的时候谁来照顾他们呢?”国工人阶级在其早期也是一个消极的阶级,他们屈服于命运,不能自助,甚至没有表现出(作出)任何企图自助的努力。

再次,私有制在劳动者人格上打上某种烙印,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自私自利、互相损害,而不能团结起来,共同争取自己的解放。拥有一定生产资料的农民自然是分散孤立、彼此漠不关心的;就是工人,也受竞争规律的影响,为

避免失业而彼此斗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在伦敦街头的拥挤中已包含某种丑恶的、违反人性的东西:那些有着同样属性和能力,对幸福有同样渴求的人,不是用同样的方法和途径去寻求自己的幸福。他们彼此匆匆走过,漠不关心;他们只是一群孤僻的利己主义的分子,并且彼此斗争,弱肉强食。

最后,就是劳动者争取自己解放的斗争也带有某种人格上的局限性。农奴争取的解放目标就是成为自然的佃农、手工业者和私有者,从而加入有产阶级的队伍。工人最初的反抗只是捣毁机器,这当然也表现出工人对资本家本能的阶级仇恨。但也表现出工人对技术、文明的反动欲望及其偏见。工人最初只是作为个人和以暴力来反对旧的社会制度,而不能作为具有普遍品质的人、通过共产主义来反对这个制度。

尽管分工、私有制和阶级压迫造成了劳动者许多人格上的消极特征,但是并没有窒息和毁灭劳动者的真正人性的方面,比起统治者和剥削者而言,劳动者保留了更多的人性。这首先表现在劳动者并没有真正甘于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千百年来,他们都在进行不屈不挠的反抗。正是在这种反抗中,劳动者保持和发展了自己的人性。恩格斯高度肯定了工人阶级为争取自己做人的地位所做的努力:既然“工人除了为改善自己的状况而进行反抗,就再也没有任何其他表现自己的人的感情的余地,那么工人自然就一定要在这种反抗中显出自己最动人、最高贵、最合乎人性的特性了”。

不仅工人阶级积极地为争取做人的尊严和地位而斗争,而且大工业的发展,也部分地消灭了旧式分工,从而客观上允许工人的才能在劳动过程中得到比较全面的发展。恩格斯引用了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段话,肯定了这一变化趋势:“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变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用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而可以随意调动的人,来代替那些适应于资本的不断变动的剥削需要而处于后备状态的、随时可以利用的、大量的贫穷工人人口;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

正是生产劳动和反抗统治阶级的斗争。使劳动者保存和发展了他们人格中的人性方面。恩格斯明确肯定:“正是英国工人阶级保存着英国民族性格的最优秀的品质”;“如果说,德国的中等阶级已经表明自己非常缺乏政治才能、纪律、勇气、坚韧和毅力,那么,德国工人阶级则充分表明了自己具备这些品质。”正因为无产阶级保存和发展了人类最优秀的品质,他们才能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创造者。

三、共产主义的新型人格

什么是“真正的人?”这是恩格斯从早年到暮岁一直关心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恩格斯的思想中,总是把“真正的人”与庸俗的、片面的、畸形的人相对立,在他看来,那种把满足生存需要放在首位、满足于既得利益的庸人,那种像牛马一样终生劳苦而身心得不到自由发展的穷人,那种压迫和剥削他人、不择手段地谋取私利的恶人,都不是“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是在其人格结构中人性压倒兽性的人,是既有享受能力又有创造能力、既有个性又有合作精神的人。在原始社会里,这种人还没有出现,因为那时候生存问题是首要问题;在阶级社会中。绝大多数人仍然在为生存而努力,并且彼此攻击和损害,因此他们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只有少数人达到了“真正的人”的高度。

只有彻底消灭私有制,“真正的人”才能普遍地涌现出来。恩格斯指出了这种新型的人的两个基本的人格特征:

一是创造、发展的需要超越生存的需要而上升到首位。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旧式分工的消除为这种新人格的形成创造了前提:“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交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由于具有新型的人格,任何个人都不仅不会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中所应参加的劳动推到别人身上,而且由于生产劳动本身给每个人提供了全面表现和发展自己的全部能力的机会,因此,生产劳动对每个人来说就不再是一种奴役,而是一种解放,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二是合作的需要或社会结合的需要上升到极为重要的地位。恩格斯认为,在过去历史阶段,社会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界和历史强加于人的,因而具有外在必然的性质,而在真正的人那里,社会结合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和一种自由行动,人则成为社会结合的主人。恩格斯热情展望未来两性关系这种特殊的社会结合,指出:那时男女的结合完全不以金钱、财产等外部条件为转移,而只以男女双方的个人品质为转移,以男女双方的相互爱慕为基础。

这两个方面的人格特征的结合标志着“真正的人”的普遍生成。从此,“生存斗争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最终地脱离了动物界,从动物的生存条件进入真正人的生存条件”,获得“真正人的自由”,这种自由,从否定的方面讲,就是“不再有任何阶级差别,不再有任何对个人生活资料的忧虑”;从肯定的方面讲,就是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都能进行自觉的社会合作。

恩格斯关于“真正的人”的思想,是不是与他和马克思对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的批判相矛盾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指出了抽象人性论的思想方法:“哲学家们在已经不再屈从于分工的个人身上看见了他们名之为‘人的那种理想,他们把我们所描绘的整个发展过程看做是‘人的发展过程,而且他们用这个‘人来代替过去每一历史时代中所存在的个人,并把他描绘成历史的动力。这样,整个历史过程被看作是‘人的自我异化过程”,“各种等级和阶级被理解为一个普遍概念的一些类别,被理解为类的一些亚种,被理解为人的一些发展阶段”。恩格斯的“真正的人”的思想与这种抽象人性论显然是完全对立的。首先,抽象人性论的“人”是先于历史而存在的先验的出发点,而恩格斯的“真正的人”是历史地生成的,是漫长历史发展的成果,是人类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减弱人格结构中的兽性和不断发展人格结构中的人性的结果;其次,抽象人性论的“人”是超阶级超个人的一般的人、抽象的类,而恩格斯的“真正的人”则是社会地生成的,他置身于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依据一定的社会条件,在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塑造自己的人格。恩格斯最终关怀的是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但他非常明白,不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这种解放和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在他看来,人的解放与社会革命、人格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改造是同一过程的互为条件、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因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才能造成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能力”。

猜你喜欢

健康人格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测验的起源、发展与未来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成年后还能人格再造吗
浅析独生子女健康人格问题及培养策略
让阅读教学助力学生的健康人格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在留守中职生健康人格引导中的运用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
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