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化学教学中的换位思考

2009-05-14宋振红

魅力中国 2009年32期
关键词:换位思考兴趣思维

宋振红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观念不断更新,以学生为主体,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换位思考,以求教学相长。

关键词:教学 换位思考 学生 思维 兴趣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的教育观念要不断更新,要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地位,满足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普遍聪慧多才、爱好广泛,比较注重自我,但同时也存在学习焦虑、抗挫能力弱、嫉妒心强、对网络依赖等问题,他们自信又比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及其个性的变化,多从学生的角度和需求出发,进行换位思考。

教师换位思考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成果不是教学一方劳动的成果,而是师生共同劳动的成果。教的劳动和学的劳动融洽地结合在一起,教学效果一定会好。教学效果的优质程度与教学双方的融洽程度成正比。要想师生关系融洽,除其他因素外,双方换位思考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换位思考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以心换心,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珍爱学生的每一份自尊,教师面对的是聪明而敏感的青少年,他们更需心灵的抚慰,更需体贴入微的爱心,教师在教学中,要仔细审查自己的言行,任何针对学生的表扬、批评、鼓励,都要始终为学生着想,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理解,多体验学生的感受,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学的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从而得到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

那么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换位思考呢?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一、备课时进行换位思考

教师角色换位要求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在备课过程中一改以往只注重研究课程标准或教材而转变为重视研究学生。研究学生就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发展的需求,以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变化。这样,我们的备课过程就不再仅仅琢磨我们怎么讲能讲得清楚、透彻、到位和学生听得懂,记得牢, 而应重点研究的是:课堂上怎样才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如何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如何能让学生的眼、耳、口、手协调并动。如在讲钠的化合物时,我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我先问学生我们通常用于灭火的材料,然后我对学生说,今天我可以“滴水声火”、“吹气生烟”,并提前做了过氧化钠与水,与二氧化碳反应两个实验,一下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讲碘的性质时,穿插小故事:方志敏曾在狱中给鲁迅先生写过密信,你知道鲁迅先生是怎样看的吗?随即出示预先用米汤写过字的白纸,让学生观察,看不出任何字迹。当用毛笔蘸取碘酒,轻轻的涂在白纸上时,“热爱我们的生活”几个蓝色的大字呈现出来。一个简单的实验,就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惊叹化学的奇妙,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在备课的时候认真思考教学的不同环节,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思学生之想,思学生之疑,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得到学生的共鸣,实现教学共长。

二、课堂上进行换位思考

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精心准备的教案,上课时却教得很费劲,学生学得也很被动,师生之间缺乏默契。这时,教师就要“换位”思考,考虑学生现有知识状况、理解能力以及抑制他们思维的因素。比如,一个问题提出来以后,学生不配合教师,可能是问题问深了,学生踮着脚也够不着;也可能是问题问浅了,学生认为不屑回答;也可能是问题问得漫无边际,学生无从回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一个讲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变成学生成长的合作者和朋友,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就必须做到:首先在教学模式上,由讲解型变为自学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让他们自己阅读,自己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事理,掌握知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由老师变为朋友。通过教师正确引导,让学生把感悟深刻的东西讲出来,师生共同总结掌握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教师如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另外在组织形式上,由主宰者变为合作者。让学生利用各种学习方式,通过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思考、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都有机会经历“看、想、 听、说、辩”的学习过程,教师置身于其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创设条件给学生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 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启发诱导,便可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三、课后仍需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还要体现在课后。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不论我课前做怎样的准备,讲完第一节课后,总感觉第二节以后的课,总比第一节强,原因就在于每上完第一节课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处理某些问题的方式上都会作出调整,从而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在课堂上的疏漏、失误,在下一节课都会加以关注,经常性的反思,确实使我的教学少走许多弯路。另外,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在平时教学中,有时所设计的问题难道偏大或自己创设的情景,学生不理解,有时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对学生的评价不恰当,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及时的反思,并进行探究和剖析,从中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出现,从而促进教学方法上有所改进。

教师在课前,课中与课后学会换位思考,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往,将“课堂中生怕讲不清楚的地方”拿出来进行思考和探讨,将难点攻破,将教学中的不足与缺陷进行思考和总结,我们就会不断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赢得学生的尊重!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中学化学教材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换位思考兴趣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化学课堂教法与学法优化同步探究
换位——打开学生心灵的一把钥匙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中国“换位思考”,日本不会投桃报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