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蒋捷词,赏光中文,品胸中情

2009-05-13丁雪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1期
关键词:余光中

摘 要:宋末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可谓词人深谙人生况味的艺术结晶。台湾当代诗人、散文与此词关系密切、余光中的游子之痛与客舟中的蒋捷思恋古国中的之情是相通的。

关键词:蒋捷 余光中 游子之情

宋末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可谓词人深谙人生况味的艺术结晶。少年“不识愁滋味”,红烛昏沉,青春浪漫;壮年“听雨客舟中”,断雁西风,颠沛流离;老年白头听雨僧庐下,饱经忧患,“欲说还休”,“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看似超脱,实则沉痛。

蒋捷的词对后世的影响颇深,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先生的诗《乡愁》的艺术构思源于《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散文《听听那冷雨》更可以说是翻唱此词。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清明是慎终追远、祭祀祖宗的重要节日,远离大陆的余光中,如何去祭拜他的列祖列宗?霏霏的雨雾,又一次触动了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余光中的游子情怀。“不能扑进她得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蒋捷的词又在他耳边回响:“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自己近半世纪辗转飘零的身世及家国之情与蒋捷词中所述何其相似:前尘隔海——杏花、春雨、江南。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屈原《离骚》

寅年建寅月庚寅日出生的屈原为自己的生辰颇感自豪,1928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出生的余光中不也一样为自己是“李白屈原的传人”而骄傲吗?

出生在杏花春雨的江南,虽不曾领略过“骏马秋风冀北”的豪迈,但他做过“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游览过紫金山的风光,夫子庙的雅韵已渗进他的血脉;“京戏的锣鼓声”、“太白和东坡的韵”回响在他的耳畔;雨水下肥的嘉陵江、巴山蜀风浸润了他的心灵;受过传统的“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中华文化已根植于他的心中。

“雨打在树上和瓦上,韵律清脆可听”,雨天屋瓦“浮漾的湿湿的流光”,“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如“温柔的美人”,“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杏花、春雨、江南。大陆的春天连接着余光中的整个少年时代。

一、断雁西风——高高丹佛他山

1949年余光中离开大陆,辗转江海间,漂泊于香港、台湾、欧洲、北美……

余光中寄居美国的几年间,尤其是“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了两年”,身处异乡的惆怅之情,“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之痛,与客舟中的蒋捷思恋古国之情是相通的。他在异国他乡难寻中国诗词的可亲意趣,即便是已把他乡做故乡的台湾的景象在这里也难寻觅。

在高高丹佛他山,忆起少年时代的“杏花春雨江南”,也忆起“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霉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石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从春雨绵绵听到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何时能用那“渴望的唇”“舐舐那冷雨”?

大陆上的秋雨“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更笼上一层凄迷了”,而今余光中在高高丹佛他山回味,怀恋那大陆上的秋雨,是否更添一分凄惨?

二、古屋不再——且听听那冷雨

辗转江海间,却无机缘回到他渴念的大陆,“鬓已星星也”。“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乡愁》),母亲辞世多年,“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招魂短笛》),送母亲的骨灰回她的故乡入土安葬的孝思,迄今十余年,又是一年清明时,这孝思却仍未实现,只好安葬在台北市郊的圆通寺,只因“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的际遇与蒋捷词中所述何其相似——“而今听雨僧庐下”!

时空交错的蒙太奇手法,忽而少年,忽而壮年,忽而故国,忽而异域,说到厦门,又转回台湾,让人无法不去体味他欲说还休的心境。

“好像越是対西方文化钻得深,越发现蕴藏在我内心里的东方气质”(《傅雷家书》1956年5月18日)。何以解乡愁?是报纸的头条标题,还是香港的谣言?是听钢琴诗人傅聪的黑键白键的跳跃,还是在马思聪的跳弓拨弦中体味《思乡曲》,去吟唱《李白诗六首》、《唐诗八首》?是……还是……?浓得化不开的乡愁啊!何日洗客袍?

可以想见晚年,

太阳下山,汗已吹冷

五千年深的古屋里

就亮起一盏灯

就传来一声呼叫

比小时更安慰,更动人

远远喊我回家去。

——《呼唤》

“公寓时代的来临”,台北一下子长高了,“瓦的音乐竟成了绝唱”。鸟声、蛙声、秋天的虫吟……还有那鸡叫,都减了。“现在只剩下一张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一个个平淡的句号,看似余光中心已冷,血已凉,超然出世;看似将对故乡的思慕、回忆埋入心底,任其沉淀;看似无关己事,一个一个的“他”,实则不敢有“我”,怕“情难自已”吧?看似超脱,实则沉痛,沧桑之感遥远而深邃。

“白头听雨僧庐下”,“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是蒋捷的“亡宋之痛”;“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在漂泊近半世纪后,再次踏上大陆的土地,聊解“孺慕之情”则是余光中之幸。

(丁雪艳 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73165)

猜你喜欢

余光中
三不去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绿洲,它的名字叫“故乡”
星之葬
不怕找茬
星之葬
余光中乐做“啄木鸟”
对他人负责
余光中的不老心态
余光中的不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