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诗词中“雪”意象摭谈

2009-05-13何丰慧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念奴娇沁园春昆仑

摘 要:毛泽东一生喜欢雪,也写了不少咏雪的诗作。在他的67首诗词中,咏“雪”的有13处之多,有各种形式,各种情态。从他的咏雪诗词中,我们可以揣摩出这样一些意思:雪飘逸多姿,流动刚毅,总是那么潇洒,不畏一切;雪晶莹无瑕,人们历来将其喻为完美人格;雪与风相随,是险恶环境的象征。毛泽东对“雪”的吟咏外化为力量的行动过程,便使一个腐败的充满污泥浊水的旧中国,天翻地覆,脱胎换骨,冰肌玉洁般地获得新生。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 “雪”意象 《念奴娇·昆仑》 《沁园春·雪》

雪,是自然界的景色,也是诗人亲近大自然时经常接触的一种审美对象。诗人长期用充盈诗意的眼光凝注这种景物,并使之充满了诗情画意,成为了中华诗词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意象。

毛泽东一生喜欢雪,也写了不少咏雪的诗作。在他的67首诗词中,咏“雪”的有13处之多,有各种形式,各种情态。从他的咏雪诗词中,我们可以揣摩出这样一些意思:雪飘逸多姿,流动刚毅,总是那么潇洒,不畏一切;雪晶莹无瑕,历来人们将其喻为完美人格;雪与风相随,是险恶环境的象征。毛泽东对“雪”的吟咏外化为力量的行动过程,便使一个腐败的充满污泥浊水的旧中国,天翻地覆、脱胎换骨、冰肌玉洁般地获得新生。

毛泽东咏雪诗词最具代表性的有两首:一首是《念奴娇·昆仑》,一首是《沁园春·雪》。这两首词均写于长征胜利之后。《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该词题目虽未标明写雪,实际上从头至尾全写雪,刻画雪的形象,反映雪的意境。作者以“玉龙”来形容雪山,说明昆仓山曲折蜿蜒,冰雪覆盖。“飞起玉龙三百万”,雪山的蜿蜒夭矫,是如此生动,如此雄伟。因为雪大,所以“搅得周天寒彻”,整个天空冷透了。因为雪大,雪积得多了,因此“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作者直接与昆仑对话,两个“不要”是发出的命令,斩钉截铁,坚定不移,“我”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宏伟气魄和坚定意志,由此得到充分体现。同时,作者并不是一概地反对和否定昆仑山的“高”与“多雪”,作者所反对和否定的是“这高”与“这多雪”,这就把昆仑山的“功”与“罪”划分得十分清楚,反对和否定的只是“罪”,实际上客观、公正地肯定了“功”。从古以来,昆仑山孕育了长江黄河,也就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昆仑山自身巨大的山系及其丰富的宝藏也可供开发和利用,昆仑山——“亚洲的脊柱”,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只不过它太高了,太多雪了,所以当冰雪消溶又容易造成水患。

尽管毛泽东喜欢雪,钟情于雪,咏雪的诗句多而精彩,但以“雪”冠题的词却只有《沁园春·雪》一首。该词咏雪,不是一般的雪,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区的雪,是结束了空前壮举的长征,一连粉碎了蒋介石国民党的三次“围剿”,正要挥师东征抗日之际,伟大诗人、革命导师在中国北方秦晋高原所见所感的雪。雪的形貌、雪的神态、雪的气魄显然融入了诗人的胸怀、抱负和理想。因此,我们通过诗篇所看到的雪,就具有了一定的特色,一定的性格。“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祖国北方的严冬景象,千里大地冰冻雪盖,万里长空银絮飘洒,这是多么雄伟壮丽的风光诗人不仅写得那么开阔,而且极言降雪地区之广,极写严冬寒威之烈。正是气势威猛的雪装扮了祖国壮阔美丽的河山,而这又激发起诗人评说历史英雄、指点江山的豪情壮志。由雪到江山,再到英雄,诗歌豪气纵横,荡人心怀。“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现在是在下雪,雪景这么好看,可是呢,等到雪过天晴,红日与白雪映照,那情景才更妖娆可人呢!

毛泽东对雪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对雪的描绘,有时正面渲染,有时则侧面烘托,有时引亢高歌、极力赞扬,有的却又是贬抑的对象。由于这些诗作是写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因此对雪的描绘体现出不同的神韵,展现出不同的情景,寄寓了不同的情感,也产生了不同的表达效果。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写出雪势之大,将地上的一切都覆盖了,这氤氲万状的雪,就为词人所歌咏的主体——挺进于风雪征程的工农红军渲染出既紧张肃静又充满生机希望的氛围。红军战士以挟风雪之势席卷江西,去迎接革命高潮的迫切心情,与眼前翻舞的雪花、皑皑大地之景物浑然一体,达到了情与景的高度融合。雪里行军是过去时代诗词里有过的,十万工农雪里行军是没有过的,词描写的是旷古未有的气象,和毛泽东的许多篇什一样,此词闪耀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光辉。虽然身临的是“漫天白雪”,将去处也是“风雪迷漫”,但在作者笔下却看不到一丝寒冷、凄苦和畏惧,只感到旺盛的斗志、火样的热情、坚强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心。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这里“千里雪”指岷山的两大特点,对红军而言即两大困难。“千里”,岷山曲折绵长,它蜿蜒500多公里,有“千里岷山”之称,要翻越它,谈何容易。“雪”,岷山为冰雪覆盖,地冻天寒,不仅是“千里雪”,而且是“千秋雪”,红军翻越岷山,无疑又增加了百倍困难,但千里雪山并没有成为红军取得胜利的拦路虎,相反却有力衬托出红军勇敢高大战无不胜的形象。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严寒的飞雪,在诗人看来,只是迎接春天到来的使者。风雨也罢,飞雪也罢,都挡不住“春天”的来临,它暗示的正是革命胜利的前景,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七律·冬云》)诗作以此喻彼,将自然界“雪压冬云”的景观与国际政治舞台上“乌云压城”的局势合为一体,借严冬的自然景象喻当时险恶的国际政治环境。“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豪气干云,共产党人犹如在冰雪中怒放的梅花一样,是那样地渴望与风暴斗争,渴望在风雪中展露它俏丽的英姿。

晚年毛泽东咏雪的气势大不如前,也再无专门的咏雪的诗词了。仅有“一篇读罢头飞雪”、“鬓雪飞来成废料”,柔有余,刚不足,“悲”有余,“壮”不足。

总之,在毛泽东诗词中,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雪的描写,寄雪这一客观之景来表达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展现诗人伟大的革命气魄和崇高的英雄主义精神,使雪这一自然之物具有了鲜活的灵韵,也体现出无限生机,从而展现我们的伟大祖国是无限美好的,我们的革命前途是远大光明的。

(何丰慧 甘肃省定西市第一中学 743000)

猜你喜欢

念奴娇沁园春昆仑
念奴娇
跨越昆仑
沁园春.雪
茄子花
沁园春 雪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沁园春·民富国强、时代新篇章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赵学敏书法作品《念奴娇·昆仑》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