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人一景总关情

2009-05-13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1期
关键词:杜甫

邓 英

摘 要: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52岁来到汉州,在汉州(今四川广汉)留下了8首诗,可用会一人、观一景来概括。一人指房琯,一景指房湖。他的这些诗篇,让后世无数文人雅士前来瞻仰观光,让后人记住了汉州,记住了房琯,记住了房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杜甫可算是汉州最早的旅游形像大使。

关键词:杜甫 汉州 房琯 房湖

公元763年春,52岁的杜甫来到汉州(今四川广汉),在汉州留下了《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得房公池鹅》、《答杨梓州》、《舟前小鹅儿》、《官池春雁》二首、《投简梓州幕府兼简韦十郎官》、《汉川王大录事宅作》8首诗作,其中前6首为杜甫汉州诗作精华所在,细细品读,可用会一人、观一景来概括。

一、会一人

“至于杜甫从盐亭回梓州后,又往汉州,因房琯为汉州刺史,于是年春被召赴京,杜甫闻讯后,故往汉州会琯”[1]。可见杜甫之所以到汉州,只为会房琯一人。房琯(697-763),字次律,河南洛阳人。安史之乱中,“琯独驰蜀路。七月,至晋安郡谒见”[2],所以受到唐玄宗赏识,得以拜相。唐肃宗即位灵武后,房琯受唐玄宗派遣送传国玉玺到灵武,又得到了唐肃宗的信任。至德元载(756)十月,房琯上疏请求率军收复两京,但泥于古法,以二千辆牛车打头阵,在步骑兵左右掩护下出击,兵败陈涛斜,四万唐军全军覆没。后因门客董廷兰收受贿赂,再加上贺兰进明等人谗言,房琯被贬为太子少师。至德三载、乾元元年(758)六月,再贬为邠州刺史。后曾任过太子宾客、礼部尚书、晋州刺史。乾元三年、上元元年(760)八月,转汉州刺史,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均在汉州刺史任。房琯生命中最后三年就是在汉州度过的。

杜甫和房琯有着较为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房琯为布衣交”[3],而且杜甫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挫折也是因为房琯。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冒死逃出叛军控制下的长安,拜见了即位不久的唐肃宗。杜甫关键时刻的行动,得到了唐肃宗的认可,被任命为左拾遗。也就是在杜甫任左拾遗的当月,房琯被罢相。对于这一事件,于公于私,杜甫都要上书为房琯辩解,却惹怒了唐肃宗,“鄜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推问……然帝自是不甚省录”。[4]不久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的仕途命运被彻底改变,被统治者长期弃置不用。也是因为这件事,杜甫被认为是房琯集团的一员。既然有这样的关系,为何房琯在汉州这三年的时间里,杜甫在离汉州不远的成都、梓州、绵州,二人却不相见,有学者认为“也许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为了避嫌疑”[5]。事实上这个说法有些欠妥。因为杜甫此时只是一介布衣野老,而且这段时间,杜甫和同为房琯集团重要成员的严武来往密切,酬唱往来不断,因政治而避嫌疑显然是不能成立的。笔者认为这与杜甫的思想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奉儒守官”是杜甫一生坚守的家族传统,可以说杜甫的思想渊源于儒家,他性格中最深层次的东西也来源于他“集体潜意识”中的儒家传统。杜甫不止一次地说过:“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表现出杜甫儒业致身的人生信念以及对自己政治才能的肯定。作为一个有政治才能的儒士,应该是非常看重“礼”的,“儒家的核心是“仁”,但在讲“仁”的同时,也要讲“礼”,“所以真正的礼,必包含有‘仁;完全的仁也必包含有‘礼。这就是两个对立面的互相渗透。所以一个完全的道德品质,就是‘礼和‘仁的统一。一个完全的人格,就是这个统一的体现。”[6]当人与人的交往放在政治层面上时,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的是 “有道之士,必礼必知”[7]。所以当严武到成都主政后,尽管“武与甫世旧”[8],但杜甫并没有去拜访严武。而严武写了《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邀请他后,杜甫回诗《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邀请严武屈驾来草堂叙旧,从诗里看好像是因为杜甫“懒性从来水竹居”而请严武到草堂来,实际上是以“阮籍焉知礼法疏”来说明自己是一个讲“礼”的人。当严武给足面子“元戎小队出郊坰,问柳寻花到野亭”(严中丞枉驾见过)后,“老杜跟严武的交往密切了,同严武唱和或写到严武的诗也多起来了”。[9]反观房琯,杜甫因替他说话被贬,来到汉州后,却没有对杜甫发出任何邀请,缺失了一名政治人物应有的“礼”,以杜甫的思想和性格,不到汉州和房琯相见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杜甫和房琯毕竟有着相同的政治理想和很深的交情,当他听到房琯将要回京的消息后,放下了对“礼”的要求,匆匆赶到汉州要与房琯会面,但事与愿违,“不知到汉州时,琯已起程赴京,而新任王汉州已继任矣”。[10]喜悦和失望交织在杜甫的内心,这在他的《陪王汉州留杜绵州泛房公西湖》中体现得很充分。“旧相恩追后,春池赏不稀。阙庭分未到,舟楫有光辉。豉化莼丝熟,刀鸣鲙缕飞。使君双皂盖,滩浅正相依。”明明陪别人游湖,却想到了去长安城的房琯,尽管房琯还在去京城的路上,但他的启用预示着房琯集团将再获新生,而作为集团一员的杜甫也许将走上一条光辉的道路,“或将上四句全主房湖说者,曰恩追,曰未到,曰光辉,为知己之感,故三致意焉”。[11]应该说是对这首诗和杜甫当时的心情的一个很恰当的注释。

在希望和憧憬之中,杜甫又以轻松的笔调写下了《得房公池鹅》:“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右军,公自谓也。”[12]杜甫以开玩笑的方式说希望身在中书的房琯应该怀念被我拿走的鹅,实质上是告诉房琯不要忘记我这个身在汉州的老朋友。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仿佛有种不祥围绕着杜甫,他开始变得忧愁和多虑起来:心情愈来愈烦闷,“闷到房公池水头”(《答杨梓州》),一个人躲在一边发愁;看见小鹅“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舟前小鹅儿》),就联想到自己现在的境遇,睹物伤情,前途变得迷茫起来;当杜甫写下“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青春易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官池春雁二首》)的时候,他失去依靠、急迫伤感的心绪暴露无遗。“《杜臆》:首章比逆旅无依。……下章比欲归无资。”[13]也许这个时候杜甫得到了房琯逝去的消息了吧。宝应二年、广德元年(763)八月,在进京的路上房琯死于阆州僧舍。九月,杜甫写了《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对房琯作了高度评价,“伏奏无成,终身愧耻”[14]则是痛恨自己没能阻止唐肃宗罢免房琯,更是对没有到汉州和房琯相会而感到羞愧。第二年春天,杜甫自梓州往阆州,至房琯墓告别,作《别房太尉墓》诗,两个老朋友做了永久的告别。

二、观一景

“西湖夜月,前志图详,虽不及镜湖之胜,然创自房公,而少陵诸公一觞一咏,亦极一时之胜也。”[15]杜甫在汉州所观一景便是现今的房湖公园。房湖亦称西湖、房公西湖、房公湖、房公池、官池,系时任汉州刺史的房琯于上元元年(760)所凿,为此在完工后,房琯有《题汉州西湖》诗一首纪念此事,这也是房琯传世的惟一一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一○九。南宋诗人陆游在其《游汉州西湖》一诗中对房湖作了“绕城凿湖一百顷,岛屿曲折三四里。小庵静院穿竹入,危榭飞楼压城起”的精彩描写。

在房琯眼里,房湖是一个“月出共登舟”可以“使我忧更除”(《题汉州西湖》)的地方。而在杜甫于汉州所写的几首诗里,却给我们勾勒出一幅完整的房湖胜景图: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无数的游人来到了房湖边欣赏美景(春日赏不稀);湖里游船如梭,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舟楫有光辉);远远望去,一片白云时而飞到岸边,时而浮在水面,细细一看,原来是成群的白鹅(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当诗人为之痴迷时,一群可爱的小鹅游到了船头前,嫩黄色的羽毛就像船上的酒一样惹人爱怜,而这些小家伙却伸着脖子嗔怒游船靠得太近,时不时一个个张开翅膀晾晒夜雨的湿气,叫人看花了双眼,看着这些稚嫩的新鹅被困在波浪中时,叫人不得不担心,当天晚游人散去之后,它们能不能躲开狐狸的偷袭(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正在沉思之际,一阵阵鸟鸣声惊醒了诗人,原来是成群的鸂鶒在争食湖边农田里的粮食,心忧天下的诗人不由得叹息起来,本来粮食就少,鸟儿们还来争食,人们可怎么生活啊!诗人离家已经很久了,看见这些鸟儿,多想变成一只大雁,飞回那现在还冰霜寒冷的家乡(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青春易尽急还乡,紫塞宁论尚有霜。翅在云天终不远,力微矰缴绝须防。);诗人正闷闷不乐、独自发愁的时候(闷到房公池水头),游船突然停了下来,一缕缕莼菜和鲙鱼的香气扑面而来,同行的王汉州和杜绵州坐在双皂盖下,端起鹅黄酒劝诗人放下忧愁,尽享这大好的春光(豉化莼丝熟,刀鸣鲙缕飞。使君双皂盖,滩浅正相依。)。如此美景美食怎能不叫人心动,房湖由此也闻名于世,杜甫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杜甫将房湖美景介绍给世人的同时,还介绍了汉州的几样特产。一是鹅黄酒,“《方舆胜览》:鹅黄乃汉州酒名,蜀中无能及者。卢照邻诗:‘鹅黄粉白车中出。裴庆余诗:‘满额鹅黄金缕衣。皆言淡黄色也。杜诗则言酒色。东坡诗:‘小舟浮鸭绿,大杓泻鹅黄。陆放翁诗:‘两川名酝避鹅黄。此皆用公语耳”[16];二是莼丝、鲙缕,皆“房湖所产”[16],杜甫在《汉川王大录事宅作》中也曾提到“催莼煮白鱼”,可见当时汉州食用这些是很普遍的。

虽然杜甫在汉州停留时间不长,留下的诗篇也仅仅8首,但正是他的这些诗篇,让后世无数文人雅士前来瞻仰观光,让后人记住了汉州,记住了房琯,记住了房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杜甫可算是汉州最早的旅游形像大使。

注释:

[1][10]四川文史研究馆编:《杜甫年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76页。

[2]刘昀:《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11页。

[3][4][8][11][13][14][16]仇兆鳌:《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页、第6页、第3页、第1007页、第1010页、第2221页、第1009页。

[5][9]陈贻焮:《杜甫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40页、第665页。

[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45页。

[7]张双棣等:《吕氏春秋译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366页。

[12]王士菁:《杜诗便览》,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697页。

[15]《同治续汉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卷11),成都:巴蜀书社,1992年版。

(邓英 四川德阳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618000)

猜你喜欢

杜甫
诗圣杜甫简介
登高
晨雨
杜甫触摸的,是盛唐的背影
浅论杜甫诗的爱国思想
春夜喜雨
录唐·杜甫诗《望月》(草书)
绝句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诗句填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