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语言特点和效果

2009-05-13蔡华军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6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概念语言

蔡华军

教学语言是教与学的桥梁。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20倍。”政治教师上课时课堂效果有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语言功底的不同。一个人语言混乱是思维混乱的外在反映。不能设想一个语言贫乏、缺乏表现力和活力的人能够活跃气氛,准确而生动地表达和阐述深刻的道理。因此,思想政治课要适合学生的胃口'就必须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

为此,对政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需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教学语言。

第一,教学语言应科学、清晰、有层次性。

(1)对于概念和原理的表述,必须科学准确,不能错误或含混不清、模棱两可。如有一次听课,一位老师在讲解哲学上所说的“运动”概念时,举了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概念的外延:小树一天天长高;天气寒冷,水结成冰;从北京到上海。实际上这位教师可能自己并不清楚哲学上所说的运动内涵不仅是指事物的性质、状态和位置等的改变,也可以是指事物发展的过程。正是因为教师举例不全面,可能导致学生不能全面知晓“运动”这个概念的真谛。再如笔者在讲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地位和二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问题时,首先强调这二者的市场地位是平等的,都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都要在法制轨道内开展平等竞争;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二者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平等的。因此,让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市场地位和国民经济地位以便能更好地区分它们。

(2)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将政治学中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用语混同起来。某位教师在给“实事求是”下定义时说:“所谓‘实事求是简而言之就是是什么就是什么。”这位教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个概念的特定内涵和外延,对政治学中的概念解释带主观随意性。

(3)教师要清晰地表述不同层次的概念、原理。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辨析概念的有效方法。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层次: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过提问或练习的方式,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也容易掌握其适用范围。

第二,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灵活机智。

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具备坚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熟练的教学技能,还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幽默教学艺术,成为教学语言的幽默大师。幽默性语言艺术的技巧多种多样,在此主要介绍这样两种:以拙获巧和随机发挥。以拙获巧就是用笨拙方法去说明某一深奥问题,使人顿悟。教学语言,为能获巧,虽笨拙亦可。如笔者在讲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时,出其不意地叫前排的一个同学拿出“笔”来,该同学连续三次拿出不同类别的笔,都被教师否认。那位同学被弄懵了,学生笑声切切,似乎在笑老师辞不达意,连笔都讲不清楚。这时,该教师重重地说:“我要的是笔。”略作停顿,正色道:“不是这种笔。”这句话刚一出口,学生笑声戛然而止。“这种说法和要求对不对?为什么?”学生纷纷举手。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之间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的奥秘关系,不讲自悟。随机发挥就是把新鲜的、新颖的事例信手拈来,结合教学内容临场发挥的一种方法。如笔者在讲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时,一阵突然来的大风把教室的门重重关上,使全班同学因受惊而分神。笔者立即引导学生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分析这一突发事件。这一随机应变和发挥在当时特定条件下产生了特殊的幽默效果,把一场虚惊很自然地变成别具特色的理解哲学原理的辨析会。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洁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

第三,教学语言要高于节奏、灵活多变、展示情感。

在一堂课中始终保持一个音量,会使人的听觉系统对于来自外界的单调乏味的刺激产生一种本能的抑制,不利于课堂目标的实现。要防止这种厌烦情绪的产生,语言的节奏就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和教学内容本身相一致,来调节课堂语言节奏,时而像小桥流水,娓娓动听;时而像江河奔泻,慷慨激昂。做到区别对待,快慢得当,高低适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比如,师生在共同讨论关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反对“拜金主义”的问题时,教师鄙夷地说:“有些老师不认真从教,热衷家教——因‘财施教”(“财”字讲得特响);一位同学争着说:“有些演员缺乏艺德,为钱演出——多‘财多艺”(“财”字声音拉得特长);另一位同学接着说:“有些干部贪赃枉法,坐以待‘币”(“币”字的声音特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调整了自己的声音,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者还要巧妙地辅之表情、手势、行为举止等多种信息传递手段。这样,对于受教育者来说,不仅可以学到知识,有所感悟,同时也是一种高级的艺术享受。

第四,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赋予感悟色彩。

生动形象就是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于具体形象的事例、情节之中,使枯燥的概念生动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学上的“比兴”手法,政治教学中可以借用,这样对深奥难懂的理论既可以降低教学难度,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笔者在讲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时,引用元曲《越调凭栏人寄征衣》:“欲寄君衣均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难上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主人翁“寄”与“不寄”自身包含的两面性——寄(君不冷,但君不回);不寄(君冷,君可能回),从而使学生理解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这样。通过列举身边常见的浅显事例,使学生感觉“矛盾”并不抽象,它似乎就在身边。再如,讲到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时,笔者首先讲了“夜郎自大,闭门造车”的典故,接着自然引到讲解为何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长期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样讲解,运用通俗易懂的典故,牵引学生的视线与思维,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刻。

第五,教学语言要适应现代教学手段的需要。

在现代政治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成为政治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乃至视频影像等综合手段,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生动化。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极大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以最佳兴奋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思维能动性、扩散性和求异性。但多媒体教学不能取代教师讲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教学语言的组织和表达上应该更加精炼,以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总之,政治教师只有在教学语言上注意精益求精、博采众长,才可能收到“言之有新”、“言之有物”的教学效果,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概念语言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学生眼中的多媒体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