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避免教学实绩考核的负效应

2009-04-30包万伦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负面效应实绩指标

包万伦

教学实绩考核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给我们的新课程教学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如何趋利避害,用好这把双刃剑,是摆在各中小学校和学校领导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如果教学实绩考核实施不当,会产生负面效应。

一、 考核不当的负面效应

1.南辕北辙的误导效应。就是中小学教师把完成考核指标当成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而不是增加公共利益的手段,造成实际教学工作中为完成考核指标不计代价、不择手段,从而出现考核指标完成得越好公共利益(其他班、其他科)损失越大的结果。

2.竭泽而渔的短视效应。就是中小学教师为了提升任课期内的教学工作业绩而牺牲素质教育或其他学科的长远利益,寅吃卯粮,竭泽而渔,造成“一学科的成绩,几学科的饥荒”。如常见的是一些教师为了不处在“末位”上,经常给学生加班加点,或者多布置作业,多发讲义,让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这样,该科成绩肯定上去了,但是,其他学科的发展却后劲不足。

3.揠苗助长的浮躁效应。就是学校以长官意志代替科学决策,向教师提出脱离实际的高指标,造成教师投上所好,以搞形象工程、虚假成绩代替扎实的教学工作,致使新课程教学工作、学校科学发展元气大伤。

4.各自为政的离心效应。就是中小学教师过分关注自身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而对本学校、本级部、本学科、本班级的集体绩效漠不关心。在某些学校,教师对事关自己考核评价的教学工作趋之若鹜、费尽心机,对事关全局但与个人考核无关的工作却视而不见,工作中各打各的算盘,不能拧成一股绳,使学校、级部、学科、班级等业绩大打折扣。这种情况在学校之间、级部之间、学科之间也有体现,不同的学校、级部和班级为了自己的考核业绩而争资源、争课改项目、争优惠政策,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撒了胡椒面,收不到预期效果。有的教师目光“长远”,为防增长基数过大、影响未来教学工作成绩而处处“留一手”,今年中上等的学生让“留级”、“休学”,明年这样的学生就成了上等生了。

5.得橹失船的替代效应。就是中小学教师为追求考核结果优秀进而实现职务晋升的外部动机,代替了为追求公共利益而忘我工作的内部动机。现代激励理论认为,来自工作本身的激励是效果最好的激励。在理想和信念的指引下为了党教育方针而工作,为了崇高的教育事业而奋斗,为了“不误人子弟”而拼搏,会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充满激情、创造性和无私奉献精神,并且这种激励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其作用是外部激励很难替代的。过分迷信教学实绩考核等外部激励的作用,一味地依赖考核结果评价教师的优劣,引导教师只为实现考核目标而工作,容易使教师改变工作的动机,使教师的激情减退,功利思想抬头,奉献精神消失。一旦外部激励失效,教师就会产生挫折感和对教学工作的厌倦感,不利于长久调动教师的教学工作积极性。

上述负面效应的危害不可小视,轻则会使新课程教学实绩考核失察、失真、失信,让中小学教师考核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让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失去严肃性,让学校失去权威性;重则会严重挫伤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严重伤害教师感情,严重威胁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必须找出造成这些负面效应的原因,防患于未然。

二、 避免考核负效应的措施

笔者认为,上述负面效应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既有对考核作用认识上的误区,也有考核评价体系设计上的缺陷,还有考核工作环节上的漏洞以及考核与其他工作配合上的隔裂。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多策并举、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认为,避免新课程教学实绩考核工作出现负效应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要正确认识考核工作的作用。许多学校对新课程教学实绩考核的作用定位就是通过考核压力促使中小学教师完成业绩指标,通过考核结果评价中小学教师的优劣。这样很容易使中小学教师对考核产生戒备心理、抵触心理和投机心理,把取得理想的考核结果作为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从而做出利己行为、短期行为和投机行为。我们认为,教学实绩考核的作用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作用应是帮助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工作能力,提升教学工作业绩。当中小学教师意识到考核是帮助他们提升成绩的教练而不是单纯评价他们优劣的裁判时,自然会消除对考核的戒备心理。有些学校在每学期、学年教学实绩考核结束后,都会召开考核结果分析会,客观分析被考核教师个人在完成考核目标过程中有哪些好的做法、有哪些需要改进之处、需要增强哪方面的能力、下一步应采取哪些措施等,并汇总成工作建议,由考核组组长向被考核教师进行反馈。此举可以帮助考核对象在教学工作中增长经验、少走弯路,促进其教学工作绩效的持续提高,并在考核工作中营造了一种坦诚沟通、密切合作的氛围,形成了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受到了基层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欢迎,也减少了考核中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2.要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考核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保证考核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但科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我们要十分注重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师考核体系进行持续改进,特别是注重对考核指标体系的不断完善,尽量剔除指标体系中的不合理因素,通过堵塞体系上的漏洞,避免考核工作产生负效应。每学期、学年考核结束后,我们要对考核体系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估,并就考核体系的实施效果和改进措施征求意见,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在考核指标体系的完善上,我们要以引导中小学教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努力建设多层面、多角度的考核评价机制,在具体工作中注重“三个结合”:一是长短结合,即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相结合,既看指标的当期成绩,又看指标的累积效果,不以一时成绩定成败,而是对中小学教师不同时期的表现进行纵向比较、分析,看其长期表现。二是潜显结合,即潜绩指标与显绩指标相结合,通过综合考评两类指标,防止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只栽花、不种树。三是统分结合,即个人指标与集体指标相结合,评价中小学教师既看本人教学工作业绩,又看学校、级部、学科、班级的整体成绩,还要看个人对集体成绩的贡献程度,引导中小学教师增强全局意识和集体观念。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的同时,不断扩大考核评价主体的范围,探索建立民主开放的群众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对新课程教学实绩考核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引导中小学教师把群众满意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正确的绩效观。

3.要注重考核各环节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可以有效避免确定考核指标时用长官意志代替科学态度以及考核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从而减少考核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我们要在考核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进行有效沟通。除进行考核结果的沟通反馈之外,在确定考核目标时,要通过沟通了解基层实际情况,避免主观臆断,积极采纳基层建议,与下级共同确定考核目标,增强考核指标的科学性,从而取得下级对考核指标的理解和支持,使完成考核指标由被动行为变成了中小学教师的自觉行动。考核指标确定后,要每季度、每学期就考核目标完成情况,与被考核教师至少沟通一次,掌握教学工作进度,分析环境变化,帮助被考核教师拿出改进措施,协调相关部门,帮助其解决困难,必要的时候对考核指标值进行调整。这样使考核教师由隔岸观火的旁观者变成了帮助考核对象完成考核目标的密切合作者,并能够及时发现中小学教师为完成考核目标所产生的不良行为,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4.要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再完备的考核体系也不可能十全十美,考核工作固有的局限性难以单纯通过自身的改进得到弥补。要弥补考核工作的缺陷,避免考核工作出现负效应,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营造不计名利、甘于奉献的氛围。为此,要不断加大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力度,教育引导中小学教师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绩效观,教育中小学教师不要刻意地去追求绩效,使中小学教师认识到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伟大事业中去,自然会得到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同时,大力发挥典型的教育作用,对一批虽无轰轰烈烈的绩效,但长期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优秀中小学教师的事迹进行广泛宣传,在教师中会引起强烈反响。这些举措,可帮助中小学教师淡化功利思想、提高奉献意识,在思想上增强对考核负效应的免疫力。

(责任编辑 付一静)

猜你喜欢

负面效应实绩指标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基于“期望—实绩”模型的海南会展场馆观众满意度调查与提升
浅谈领导干部德才素质考核与工作实绩考核的关系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基于板材有限公司的负债融资的财务效应分析
高中生非正式群体的负面效应与积极应对
让实绩主导“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