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分析

2009-04-26左雯骐

魅力中国 2009年35期
关键词:相关因素就业分析

左雯骐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329-01

摘要: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从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理论出发,通过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社会和政府政策五个维度来分析大学生的求职与就业现状,从而抓住关键成功因素,各个击破大学生就业难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相关因素;分析;对策

据教育部的最新统计,截至09年7月1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8%,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仍然还有32%的近200万的毕业生还在积极寻求就业机会,再加上往年遗留下来的未就业大学生,这一相当大的就业缺口足见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我们应该坚持科学的系统思维,把大学生就业问题置于整个社会系统之中来考虑。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早在1928年就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系统思想是一般系统论的认识基础,是对系统的本质属性(包括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统一性)的根本认识。系统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根据系统的本质属性使系统最优化。基于一般系统论的思想,笔者在认真分析大学生就业系统本质属性的基础上,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中,选取了具有关联性、统一性的五个子因素:大学生自身、家庭、高校、社会和政府政策作为分析因子。并以成都市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性调查和研究,拟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中找出关键成功因素,以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一、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分析

1.大学生自身能力与就业具有高度相关性:通过问卷数据的分析整理,可以看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薪酬期望以及就业地点期望都是比较理性的,也能较为理智地处理寻找过程中的内心焦虑,应该说大多数毕业生的择业心理是相对成熟的。而真正影响就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包括能力、素质和品格等一系列要素。一些大学生总是习惯把就业的失意归因于外部因素,如就业形势严峻、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失衡、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市场需求等等,这种归因方式有利于维护其自我效能感,有利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动机和良好的情绪状态,但是却很容易就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即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的提升。

2.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性不大:调查发现,家庭的社会资源,比如亲朋好友的人脉、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对自己的就业建议等等以及家庭所在地(户籍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产生一定的作用。但是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性并不大,可见以家庭为核心载体的社会资本并未对大学生就业起到显性的影响。

3.高校因素与大学生就业具有高度相关性:从高校方面看,学校教学质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等因素)的高低与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呈现出正相关的趋势。另外,从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来说,尽管绝大多数高校都意识到其重要性,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体系,但是仍然存在就业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就业指导力度不够等问题。

4.政府政策及社会因素与大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相关性:从统计结果来看,有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国家促进就业的政策与其实际的需求并不匹配,就拿“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说,有95.8%的大学生赞成,但是却只有45.8%愿意去。这可能与政策的激励措施不够完备有关,大多数毕业生除非找工作碰壁了才会考虑支援西部建设;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大多数毕业生都是80后,有着较强的“享乐主义”价值观,也尚未具备积极的事业进取心。

二、抓住关键成功因素,各个击破大学生就业难题

1.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种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创新的精神。当前,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普遍要求可概括为“诚信敬业、一专多能、创新意识、全面发展”。其中必须具备基本的“硬能力”,如学历、专业基础、英语水平、知识结构等,还要有相应的“软能力”,包括思想道德水平、个人价值观、人际关系、团队意识等方面。

校园生活给我们提供了个性塑造、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的良好场所。有句话说得好,“大学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大学生要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培养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另外,能力的提升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大学生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兴趣点,及早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按步骤、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向目标靠近。

2.高校要重新确立与市场需求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要改革原来的“重学科发展而轻现实需求”的教学培养模式,从现实需求出发,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宽专业、厚基础、灵活就业方向的要求,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加强有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适应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选择。

当前高校应该从校院领导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运行情况和高校具体的促进就业举措入手开展工作。教务处应该为非毕业班学生开设就业指导、创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使大学生面对未来的就业问题能够处之泰然、应对有序。另外,就业指导部门应该重视求职就业环节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加大就业信息的宣传,在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3.政府和社会要尽力营造一个供求匹配的就业环境

从国家促进就业的政策层面来说,就业政策的重点应从提供就业维持向解决市场匹配错位及创新岗位转变。这就要求政府适时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完善调节劳动力市场人才流动的政策,培植职业介绍及培训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就业信息的整合力度,顺畅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渠道等。“首先,从招生源头上进行比例调整,避免出现培养数量与需求数量的脱节。其次,就业机制完善,倡导并鼓励多元化就业,放宽人事、户籍管理政策。再次,发挥政府职能,搭建理想的就业平台,实现网络信息通畅、资源共享。最后,贯彻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就业。”

另外,在社会舆论方面,新闻媒体首先必须客观报道当前的就业形势,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就业市场的不利影响下,尤当如此。因为新闻媒体的报道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就业关注点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次新闻媒体报道在内容上应注重对大学生求职方法的指导和岗位信息的传递。

参考文献:

[1] [2] 韦良.金融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路径选择——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考之一 [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4)

[3] 于伟丽.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问题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相关因素就业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