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海卫与北洋水师

2009-02-05秦海波

人物 2009年12期
关键词:刘公岛北洋水师甲午战争

秦海波

跳下火车,两脚一踏上戚海的土地,心中便漾起别样的滋味。

对我来说,这是一片既亲切又陌生的土地。威海是我出生的地方,我长大后却一直都没有来过威海。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军人,建国初期奉命参加创建北方海军的工作。起初是在青岛建立水警区,不久改称基地。抗美援朝的战火燃起,他们又急忙来成海,建立威海基地。威海东面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面是辽东半岛。现在来讲,威海是我国离韩国最近的地方。

威海一向是神州大地的前哨。1398年明王朝因“倭寇”之患而在文登县境创设威海卫。威海印“威震海疆”之意。“卫治极山东之东,三面环海,一城色山,形胜险要甲于天下,盖海防一重地也”(明谷景阳《重请威海卫印记》)。因其重要,1403年(永乐元年),海防兵站被扩建成了一座城镇。

斗转星移,600年后的威海已经是一座繁忙的现代化都市,但这变化主要发生在共和国的60年中。在我妈妈的记忆里,我出生的时候威海连一所正规的医院都没有,新生儿一落地母子俩就被转去了烟台的医院。

火车站坐落在威海经济开发区,坐计程车去市中心要二十几块钱。汽车沿着海滨的公路飞驰,右手靠海岸这边大多是美丽的公园。先是“海上公园”、“威海公园”,临近市区又是“幸福公园”。蓝天碧海加上鲜花雕塑,真是爽眼,让人心旷神怡。

幸福公园中有一座高大的“幸福门”,十分抢眼。它是一座“门”字形的大厦,乘坐电梯上去有观景餐厅和观景长廊。幸福门的一边是探向大海的广场,另一边也是广场,同时又是一条极其宽阔的大道。朝向内陆这边的广场两侧各有几座高大的灯光柱。每一座灯光柱的四周都配有喷泉。灯光柱伫立如卫兵,把广场照耀得明亮如白昼。游人三五成群,漫步其间,有坐轮椅的老人,有欢笑嬉戏的儿童,气氛格外祥和。而在靠海一面的广场上,彩色的灯光下有大群的妇女在跳着健身的舞蹈,好一派歌舞升平景象。难怪威海被联合国不止一次地评定为“全球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城市”。

来到预定好的酒店安置停当后,我兴冲冲拿起照相机就往外跑,没想到老天爷竞忽降暴雨。天气预报可没说有任何雨。这也可能正是威海这种海滨城市的气候特点。在酒吧望着窗外顶风冒雨急匆匆走过的行人,想起刚才“的哥”说的:“威海本地人中不少都是海军的后裔,哪朝哪代的都有。”想来这威海真的是因海军而兴起的一座城市,否则这儿也许还只是一些散落的渔村。

明朝时期中国海军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的。可是“郑和下西洋”游弋了一遭之后,大明海军就偃旗息鼓了。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进入了海洋时代。谁掌握制海权,谁就主宰世界。西方列强无不把建设强大海军作为第一要务。明朝的做法与时代发展背道而驰,且不断腐化,最终被清廷所取代。满汉倾轧、同化之际,洋人却在拼命发展海军。军备竞赛带动的科技革命使骄傲的“中央帝国”变成了愚钝、落后的远东。

海洋将世界连成了一体,一向偏安于西半球的印第安人逃不脱被征服的命运,一直坐拥东亚的中国皇帝连同他的臣民百姓也免不了走上一条屈辱之路。受洋人气,遭八国联军践踏也就罢了,更让人窝火的是,最大的欺辱竟然来自日本这个在中国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弹丸岛国。

“欢迎光临!”服务员的声音打断了我的遐想,走进来的是两位40岁上下的客人。他们刚刚坐计程车沿“环海路”完成了对威海东、北、西海岸的周游,并且说,“幸亏有这辆计程车,否则突然下这么大雨,非淋惨了不可。”

这倒真是个好主意,我何不效仿?

计程车冒着雨缓缓开出酒店。

“先往哪边走?”司机问我。

“海军在哪边?先往海军那儿走。”

车行不远,拐了一个弯儿,司机就把车子停了下来,伸手指向窗外,“那也是跟海军有关的,那是‘定远舰。”

“定远舰?不是早就没了!它的每一个残片都是文物了。”

“这是个模型,叫做定远号纪念舰。”

“哦。”模型也难得呀。

风雨中,我凝视着定远的身影,心里沉甸甸的。第二天我去参观了这艘纪念舰,它与原舰相同尺寸,制作十分精细、逼真,但它不是舰船而是建筑,它的内部是一所博物馆,展览内容是从郑和宝船到甲午战争的中国海军史,末尾处当然也展示了一点新中国海军的风貌。

汽车继续前行。当真来到海军机关和营房附近时,有点儿想要走上去“认亲”的冲动,但还是压住了。我深深地向它行了一个注目礼,并在心底接二连三献上很多美好的祝福。

计程车贴近海岸飞驰,沿途看到不少酒店、度假村、海鲜城、海滩浴场,还有海鲜批发码头。最著名的是北岸东段的“国际海水浴场”。它与刘公岛、成山头并称威海三大景区,是全国最好的海水浴场之一。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天气和海水已经有些凉,很少再有人下水了。

威海如今下辖三区三市:环翠区、威海火炬高科技产业区、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文登市、荣成市和乳山市。然而,历史上的威海卫其实就只是今天的环翠区。环翠区有环翠公园;公园中有环翠楼;登上环翠楼,可以鸟瞰老威海卫全城。不过,环翠楼并非位于老威海卫的中心,而是它的西北角。环翠楼始建于明代,多次毁坏,又多次修复,或者重建。最后一次是1944年被日伪军焚毁,直到1977年才又重建。

想当初,大明王朝倒行逆施,使中国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到了晚清中国就开始屡遭洋人欺辱。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尚且如此,东亚、东南亚其他各国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日本也曾备受西方的凌辱和压迫。

日本人发现再不能学中国了,中国不单落后而且腐朽,要学就该学学西方。1868年日本发动明治维新。维新后的日本,虽然还貌似封建的绝对主义王权,但已具备了大量的资本主义特征。日本迅速崛起。崛起中的日本苦于资源贫乏,目光自然投向中国。看看后来的历史,若非掠夺了中国资源,他们如何能够发展得那么强大,以至于加入轴心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并且还挑起太平洋战争,与美国一决高下!

1874-1875年日本开始扩张,矛头首先对准琉球和台湾。那时日本还强不过中国,在台湾作战并没有讨到便宜。可是到了谈判桌上,中国琉球还是变成了日本冲绳,而且还给了50万两“抚慰金”!

不过,清政府也开始感到日本“将为中国永久大患”,任命李鸿章为北洋大臣,“师洋人之长技”,从速建设装备重炮、鱼雷、铁甲的近代海军。这是洋务运动的成果。

当夜难眠,总被一些难以名状的情愫困扰。本想看日出也未能及时起床,迟迟出得酒店,刘公岛近在咫尺,那儿就是李鸿章一手操办起来的北洋水师的“家”。很多人说:“北洋水师曾经是中国的骄傲!”

1875-1879年,李鸿章从英国定购了“镇东”、“镇南”、“镇西”、“镇北”等8艘炮船,以及“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这些就是中国海

军最早的新式兵舰。但是,不久便发现从英国定购的这些兵舰质量低劣。李鸿章于是转向德国,派遣科学家徐寿之子、江南制造局的徐建寅,随驻德国公使李凤苞赴德国订购了两艘铁甲巨舰,即“定远”号和“镇远”号,还有一艘铁甲巡洋舰“济远”号。为保障造舰质量,李鸿章特派曾留学英、法的刘步蟾、魏翰、陈兆翱、郑清濂等驻厂监造,并派遣了陆麟清、黄带、林祥光、陈和庆等10人随行修习。

同时,李鸿章亲自选定在威海卫和旅顺两地建立海军基地。刘公岛上除了海军公所、水兵学堂以外,还建立了工程局、电报局、机器厂、屯煤所、弹药库、铁码头和一些炮台等等。1888年12月17日,青龙旗在刘公岛上高高飘扬,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清政府骄傲地宣布拥有了亚洲最强的新式战舰和亚洲第一的海军。

可惜,让国人骄傲了一阵子的北洋水师命太短,1888年底才建成,1895年初就覆灭了!它在中国历史上就好像是专门为甲午战争准备的一颗送死的棋子,纯粹悲剧角色!

刘公岛坐落在幸福公园对面。当地旅游广告词说:“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对呀,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它是一段国耻的见证!看看幸福公园展现的幸福生活,再看看它对面刘公岛记载的那些苦涩的回忆,怎能不令人嗟叹连连?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刘公岛据说因是刘邦后裔避难之所而得名。光绪年间的《文登县志》称:“元史作刘家岛,亦作刘岛,旧传为海上刘氏别业。……内有庙祀刘公、刘母,莫知其所始。舟人经其地必致祈祷。”另有传说日:古时有船经过此地,遇风暴,被刘姓老夫妇搭救,第二天想致谢却不见了他们的踪影,舟人以为神仙,为之立庙。

中国历史悠悠5000年,中国军队赴境外作战可是凤毛麟角。中国重自保,而不事扩张。从防御角度说,威海之于中国太重要,因为我们的东邻有个野心勃勃的日本。像是猫收虎徒反为虎害,唐宋时期虚心来学习的倭人,到了明朝就变成了危害不浅的“倭寇”。

不过在明朝的时候,倭人还至多为“寇”,若动真格的,想要打败我们,实乃痴人说梦,因为在综合国力上他们确实还差得太远。可是到了晚清,到了明治维新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倭人不再简单为“寇”,它要来争“王”了。

大清建了北洋水师,帝国似乎安枕无忧了,“老佛爷”也可以肆无忌惮地挪用水师军费去“修修园子养老”了。然而,日本可没有这份闲情逸致,天皇节衣缩食,从皇室经费中挤出款额,瞄准北洋水师,拼命扩建海军,处心积虑地研究如何能够打败定远号、镇远号。一旦在总吨位、平均航速,以及火力装备上都超过北洋水师,日本便开始寻衅、进攻了。

1894年日本人利用朝鲜局势挑起事端。7月25日,他们不宣而战,在黄海丰岛附近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陆军向驻朝鲜牙山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终于挑起了甲午战争。

就像是1898年的美西战争,若说西班牙兵败如山倒都抬举他们。这就是腐朽封建制度与新兴资本主义的差距。甲午战争中,大清官兵不是不英勇,而是他们背后的这个国家已经没落;大清的技术装备并不比日本差多少,但它的社会制度太落后,就如人们常说的,朝廷腐败、吏冶昏乱、贿赂成风、社会动荡……若非洋务运动苦心经营几十年,大大加强了我们的军队和国防,甲午之时只怕用不到什么激战,日本人就能够长驱直入地进京了,一部屈辱的中国近代史还将有更加悲惨的写法。

在旅游码头买了刘公岛的通票,这种通票不仅包括岛上所有景点的门票,还包括坐船进行“环岛游”。很多商贩在码头上兜售望远镜。他们太过卖力,反倒使游客深恐上当。其实在做环岛游时,望远镜还真能派上用场。你可以用它更清晰地观看岛上的一切。无论是路途太远还是别的缘故,并不是所有地点你都可以走近,譬如那几座炮台和北洋海军忠魂碑等等。

登上刘公岛,主要的参观景点是两处甲午战争博物馆和一个“刘公岛博览园”。博览园展示刘公岛三大主题:刘公美德(起源传说)、甲午战争、英租历史(1898-1930年威海曾被英国租借)。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被分作两处,一处是北洋海军提督署(海军公所),一处是博物馆的陈列馆。

东风猎,旌旗飘,走进提督署恍如回到了甲午年间。

1894年9月15日,日本攻占清军驻守的平壤城。激战中,清军有英勇抗战如高州镇总兵左宝贵者,亦有贪生怕死、弃城而去、狂奔回国如总指挥叶志超者。事隔两日(17日),刚刚完成运兵任务正准备返航的北洋水师10艘舰船,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与日军遭遇。来袭的是由12艘战舰组成的日本联合舰队。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被炮火打伤,仍坐在甲板上坚持指挥战斗。“致远”舰受重创后,在管带邓世昌的率领下,带着一身大火高速撞向日舰“吉野”号,要与敌人同归于尽,最终全舰252名官兵全体牺牲。这一节正是电影《甲午风云》着力表现的,是全片的高潮,相信年龄稍大的中国人全都记忆犹新。

黄海海战进行了5个多小时,战果不像后来传说的那么差。北洋水师损失了5艘战舰,死伤官兵一千余人;日方也有5艘军舰受到重创,并有2艘沉没,伤亡据称600人左右。而且,战斗是以日方败退而结束的。

海战并未很吃亏,丁汝昌却背了很大罪名,要被革职查办,经李鸿章力保才准予缓办。丁汝昌忍辱负重的同时,作战受损的军舰也得不到及时修复。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日本人在辽东半岛连连得手,从鸭绿江到旅顺口攻占了许多城池。

记述和展示这些历史更详尽的是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陈列馆。从远处看,陈列馆的建筑像是一支巨舰探向大海,一位北洋水师将领的塑像高高挺立在舰桥之上。他英姿勃勃,手持单筒望远镜瞭望海疆,让人感觉很可信赖。走到近前,人们看到门楣上方有一大块“残破”;进得大门,又见高大塑像的右前方有一座很像舰船残片的现代雕塑。而墙壁上还有一大组浮雕,慈禧太后赫然端坐其中。也许作者是在告诉大家:慈禧太后也是甲午战争的重要角色,否则战争的结果或许会有所不同。

由于地方官府和军队的不配合,1895年1月20-23日,日军2,5N人在大山岩大将的指挥下从荣成一带顺利登陆。30日,日军攻打威海卫南帮炮台。守卫炮台的清军进行了顽强抵抗,北洋水师也派出军舰近海助战,击毙了日军左翼司令官大寺安纯少将。但是,守卫炮台的只有3000余人,没有援兵,炮台最终还是失守了。紧接着,北帮炮台也被日军占领。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全境,北洋水师被困刘公岛,开始受到日军从水陆两面一波接一波、一浪接一浪的疯狂进攻。刘公岛孤悬海面,得不到任何支援。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致书丁汝昌,劝他投降。丁汝昌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受伤并搁浅,官兵们只当它是“水炮台”,继续战斗。10日,定远舰弹药告罄,管带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自杀与战舰同归。11日,洋员及营务处提调牛昶日丙等主降将领逼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自杀。洋员和牛昶日丙等又逼镇远舰管带杨用霖主持投降。杨用霖亦自杀殉国。12日,美籍洋员浩威假托丁汝昌名义起草投降书,派人送至日本旗舰。14日,牛昶日丙与伊东佑亨签订了《刘公岛降约》。17日,日军登上刘公岛,威海卫基地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紧跟“老佛爷”主和的李鸿章被任命为“头等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与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和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博物馆的陈列馆以蜡像再现了当年李鸿章在马关“春帆楼”与伊藤博文等议和的情形。听到有人称赞那些蜡像做得逼真,可是看着他们,我差点儿泪奔:从北到南,又割地又赔款;仅赔款就达2亿两光银;赔偿完毕日军还要“暂驻”威海卫,而中国还得提供驻扎费每年50万两!

日本成了暴发户。哪儿见过那么多钱啊!日本政府官员无不大呼过瘾。甲午战争赔偿解决了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问题。大量资本集中于政府之手,使其发展呈现国家资本主义特征。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是对外侵略战争,走上军国主义之路也就不难理解。可见,并非日本民族生性残暴,而是他们当年际遇,使得他们在历史上犯下许多难以饶恕的罪行。

中国呢,北洋水师完了,大清王朝的末日也就不远了。甲午战争惨烈,唯其惨烈睡狮才能惊醒。

读威海像读一部厚重的历史书,读了历史才知今日珍重。

猜你喜欢

刘公岛北洋水师甲午战争
北洋水师那些事
从中日近代海军建设的不同探析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原因
历史的明镜——刘公岛
赫德与中日甲午战争
从甲午战争得到的启迪
从北洋水师看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
论刘公岛景区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
北洋水师那些事儿
《甲午战争百年祭》评介
甲午战争中的日本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