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格、理想的物化

2009-01-29李文海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徵明物化性格

摘 要:文徵明的诗歌很多,其中有大量以“石湖”为描写对象的诗歌。通过这些诗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诗歌中大量而集中的描述对象具有和作者的性格相似的特性,并且是其理想和追求的一种物化再现。

关键词:文徵明 石湖诗 性格 理想 物化 启示

文徵明,明中叶苏州地区的一个全才,书、画、诗文俱佳。绘画上与沈周共创“吴派”,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在书法上与祝允明、王宠并誉为“吴中三家”。在诗文创作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徵明的诗现存两千多首,从数量上讲,他是创作较多的明代诗人之一。其诗题材涉及述怀、酬赠、即景、纪游、题画等众多方面,其中包含大量以苏州旁边的一处名胜――石湖为描写对象的诗歌,可以看到他对石湖有着特殊的偏爱。在石湖景色的诗中,直接以《石湖》为题的有四首,题中出现“石湖”的有《石湖泛月》、《石湖春游》、《九日泛石湖》、《寒食自横金归泛石湖》、《怀石湖》等30余首,而诗中涉及石湖景色的就更多了。在这些诗中,石湖的春夏秋冬,晴雨雾雪,日光月色,无所不有,可见他常在石湖流连忘返。54岁时,文徵明在久试不第之后,被工部尚书李充嗣推荐给朝廷,在翰林院做待诏时所作思乡怀归的诗,也不断地提到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石湖旁建造了别墅,并自号“石湖居士”,但他对石湖的迷恋,显然也不及文徵明之深。

那么文徵明为什么特别偏爱石湖的风光呢?除了石湖的景色宜人,是距离文徵明的居住地较近的名胜外,这种特别的痴迷还应有更深层的原因。对某种自然景色的偏爱,以及这种偏爱在诗歌中的表现,与诗人的个性有显著关系。与其他几位吴中才子比,文徵明最为温文尔雅。他虽然同祝允明、唐寅关系密切,却不像他们那样狂诞纵放、不拘礼法,而是举止稳重。但文徵明并不是一个坚守陈旧道德教条的人,他的感情同样是丰富而活跃的,他的思想也同祝、唐相一致。只是他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避免与社会规范发生直接的冲突,性格也不是很强烈,所以在行为上表现得温恭谦和。就像石湖的风光,既丰富多彩,美丽媚人,又和谐清淡,娴静温柔,不带明显的刺激感。这种微妙的相似,应是文徵明迷恋石湖的根本原因。

如《石湖》一诗: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

凉风嫋嫋清苹末,往事悠悠白日西。依旧江波秋月堕,伤心莫唱《夜乌栖》。

诗中的“茶磨岭”是石湖之旁的一座山峰,“越来溪”是流入石湖的一条河流,河上有桥。这是一个春天。远望湖水深处,雾气与水波融成迷茫的一片,湖边各色花儿开得正盛,花丛中群鸟竞啼;近处的山坡上,无人管问的野草欣欣然地生长着;越来桥下,河水同样流得自在活泼。春天的世界充满生机,令诗人迷恋,直到晚风轻轻地从湖面飘起,带来凉意;直到白日西下,明月又在水面沉落。今夜的月亮却是跟去秋的月亮一样,令人产生许多感慨。在这首诗里,没有浓重的色彩,鲜明有力的线条,强烈的动势。虽是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却是笼罩在一片柔曼的气氛中,如同一支优美而和缓的曲子,尽管流动不停,却有安静的感觉。只有“湖上花深鸟乱啼”一句稍显得热闹一些,但并未具体描摹其色彩与声音,不至于打破全诗的和谐。这就是所谓“清丽”的景色。然后再体味诗中的情。“白日西”意味着一天时光的流失,从眼前之月联想到去秋之月,意味着一年时光的流失。《夜乌栖》即《乌夜栖》,因平仄的规定而颠倒一字。这是支古老的乐府歌曲,但诗中只是用其字面意思,以乌鹊夜栖反衬人生无所着落之感。

文徵明写这首诗时大约40多岁。他年轻时气盛志锐,想以文学自立,不爱科举文章,后虽禀父命习学业,却不肯专心一志,仍想在文史方面追踪古人,有所成就,因而被同辈讥为“狂人”。由于精力两分,结果是“彼此皆无所成,匆匆将老”(《上守谿先生书》,《文徵明集》卷第二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第581页)。这就是他面对时光流失而想起的悠悠往事,是他怕听《乌夜栖》之曲,恐怕一生无所着落的原因。

再如《怀石湖》:

茶磨山前宿雨晴,行春桥下绿波平。吴儿越女齐声唱,菱叶荷花无数生。

落日夷犹青雀舫,孤烟缥缈忘湖亭。平生走马听鸡处,残梦依依是越城。

这是文徵明在京做待诏时所作的诗作。虽远在他乡,但石湖的美景却历历在目:经过一夜的雨后天气放晴,茶磨山是那样的青翠,行春桥下的那万倾碧波此时涟漪不泛,平静得如一面镜子。湖面之上,在无数新生的菱叶荷花之间,驾船穿梭的吴越儿女在纵情歌唱。到了黄昏时分,落日把一抹霞光涂抹到了青雀舫上,湖边的忘湖亭在泛起的薄雾中隐隐约约,更加风姿绰约。石湖呈现出的依然是优美而雅静的景象。最后两句以含蓄的笔法来表明诗人虽仕宦来到京城,但魂牵梦绕的却始终是家乡,怀归情思不言自明。还有文徵明刚来京城时写的《怀石湖寄吴中诸友》:

江梅千树绕楞伽,记得临行尽着花。青子熟时应忆我,绿荫成处正思家。

听莺此际堪携酒,烧竹何人共煮茶?几度扁舟梦中去,不知尘土在天涯。

这时的石湖已如同范蠡心中的太湖,不但代表着家乡,而且成为自由自在、清雅闲适的隐居生活的象征,成为文徵明的精神家园。

一个人性格与理想是其内在的品性,是一种难以名状无法确定的抽象的东西。然而在艺术化抒发时,这种抽象的精神性会不自觉地被投射到诗人或艺术家笔下一个形象而具体的事物上,并且这个事物将被多层次、多角度地反复展现,直到他的精神在这种不断抒发中得到彻底的平衡与满足。陶渊明写“云”如此,龚自珍写“剑”与“箫”如此,徐悲鸿画马,黄胄画驴,也是如此。这就是笔者通过文徵明众多的“石湖”诗,读出的一点小小的启示。

(李文海 甘肃兰州商学院商务传媒学院 730020)

猜你喜欢

文徵明物化性格
论物化批判的四重路径
诗文书画四绝才子文徵明
文徵明余生念念不忘的西苑之行
文徵明:清风傲骨写江山
文徵明:吃亏是福
在Oracle数据库中实现物化视图
基于卢卡奇物化理论分析手机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