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生成于实践

2009-01-18

科教导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实践设计

杨 曼

摘要实践以人为主体,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存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设计作为人的一种能动自觉的、合规律性的、合目的性的实践活动,生存于实践存在。人作为设计实践的主体,通过设计实践创制美,使设计作为人的在世方式。

关键词设计 生成 实践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把实践作为一个基本范畴和核心理念引入其哲学体系,不仅从人的生存维度去探讨人的本质,更从社会实践出发去把握人的本质。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成为人的存在方式。设计是一种有目的性的实践活动,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创制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它饱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之中。设计作为人的在世方式之一,与人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

1 设计显现为实践活动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在中国古汉语中是没有“设计”一词的,只有“设”和“计”。见于《周礼·考工记》中“设色之工:画、缋、钟、筐、荒”和《管子·权修》中“一年之计,莫如树古,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在这里的“设”据《说文解字》是指“施陈也”,“计”则指考虑、策略。其实在民族初年的学业界,“图案”就是设计。“图”是设计的视觉表现,“案”是方案、预想,如此中国化的设计表达最后称为“纹样”、“装饰”。

英文“design”,源于拉丁文“signum”,其意义为符号。根据其词根结构来剖释“design”的词义,“de”为前缀,表示否定,“sign”为标志,“design”则理解为否定标志,否定常识,背离常规,制作出一些有趣的、新颖的事物。“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三面:即(1)计划、构思的形成;(2)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因此,设计显现为一门具体的学科与人的实践存在活动息息相关。

亚里斯多德在对思想科学划分中写道:“一切思想要么成为实践的,要么成为制作的,要么成为理论的,三者必居其一。”实践的科学如伦理学、政治学等,制作的科学处于较低层次,包括建筑、雕塑、音乐等,而理论的科学是最高的科学,由数学的、自然的和神学的构成。设计则是这三者的集中体现。首先是精神活动层面,设计作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指对生活世界的一种预想,一种规划。如我们平时说的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这种意识形态上的设计,这样的设计是整个国家前进的方向。其次是造物活动层面,设计是为了改善生存环境的活动,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第三是非物质层面,现代信息的膨胀,电子技术的发达,人们处在信息社会,对信息的表达和处理进行的设想与规划,如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软件程序的设计等。这三种语义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其中造物活动层面的语义使用的更为广泛,人们提到设计,往往是指艺术在实际运用领域的一种技能、经验和知识体系。本文所说的设计主要是指产品的创制活动,相关于人的生活世界。

2设计生存于实践活动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创制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它饱含于一切人造物品的形成过程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人类有意识地制造和使用原始的工具和装饰品开始,人类的设计就在实践活动中存在了。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和“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创造出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把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出来。

正是劳动,一方面构成了人与动物的相区,另一方面构成了人与自身的区分。人与动物可以作出很多区分。在生理方面,人类有灵活的双手、直立行走的双脚、思考的大脑和丰富的面部表情,而动物则不具有;在饮食方面,人吃熟食,动物则生食;在性爱方面,人可以在任何时令做爱,动物则在特定的季节交配。对于马克思而言,人与动物的区分不过是其准备性的工作,人与自身的区分才是其根本的问题。然而,这种区分是在人的世界的建立和历史的发展中才得以体现的。

人类最初爬行,到最后直立行走;开始生食,后来懂得钻木取火,保留火种吃熟食,驱赶野兽;开始衣不蔽体,后来懂得用动物的皮革保暖;开始只会用天然的石块或树枝作为工具,后来懂得打制石器,作为敲、砸、割、刮的工具。人类能够从事有意识、有目的的劳动,因而产生了石器生产的目的性,这种生产的目的性,正是设计一个重要的特征。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诚然,动物也生产。它为自己营造巢穴或住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但是,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影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影响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属于它的肉体,而人则自由地面对自己的产品。”实践是人类生命的特殊运动形式。动物是在消极地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的,人则是在利用工具积极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

设计作为人的一种有目的性和预见性的行为,不同于动物的本能。因为人在进行设计活动之前,就有明确的目的性,我们预期的效果就已在脑海中形成,这种形成也是一种思想指引着我们设计活动的发展方向。蜘蛛结网、鸟类筑巢,动物为了生存所进行的生产令很多设计师都自愧不如,但是最拙劣的设计师都比最灵巧的蜘蛛高明。因为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之前,设计的结果就已经在其脑海之中了,生产结束时所获得的产品,在生产之前就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了。设计师不仅可以对自然物的形态进行改变,还在自然中展现了人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具有目的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种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也是实践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设计正在是这种实践地发展中生成并随之发展。

3 设计在实践活动中创制美

人的实践可以改变天然自然的形态、结构乃至其规律的作用方式,但它不可能消除天然自然的客观实在性。相反,天然自然的客观实在性通过实践延伸到人化自然、人类社会、人类世界之中。设计是为人的设计,是按照人的想法和目的而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依照人的尺度对自然物进行构造。设计有造物的性质,体现着人的基本活动,最能发挥人的本质力量,人在这种基本活动中竭尽所能地创制美,让设计显现为美的创制。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种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自然物具有作为物所独立存在的机能和形态,设计活动就是将物的机能和形态符合于人的需求,在人与物之间建立关联。设计出来的物,即产品,涉及到其功能与形式,要将其进行大批量地生产离不开机器技术,设计的产品要符合机器制造的原理。但是,仅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人而不是机器或产品自身,产品要符合人的人性。“一个设计得很美的茶杯,不能告诉你一个什么思想主题,给你讲一篇什么大道理,但这个茶杯设计得好,我每天用它时,心里感到舒服,精神愉快,对我起了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形中陶冶了我的性情。人们每天所接触使用的各种东西都是美的,这种美会影响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感染,变得更加高尚优美。”由此,产品的形式还须显现为美的形态。

“设计,无论是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作为一种给现实生活和人类生存以结构形象和形式秩序的设计活动,都应该给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赋予文化的和美学的内涵。”产品显现美,是利用一定的材料和技术来达到造型上的完美。产品是用来大批量生产的,满足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当赋予产品以美的形态,产品就走向了作品。以产品的神话苹果为例,Steve Jobs将产品如何走向艺术作品演绎的令人折服。imac苹果电脑、ipod (MP3 MP4)播放器、iphone 手机等一系列产品的面世,让我们深深地了解到设计如何在实践活动中创制美。在这样一种创制活动中,物的形态生成,美也得以显现。

设计活动所产生的美纷繁多样,其原因是人的需求复杂多变。产品除了满足功能的需求之外,还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化。产品的形式是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为前提的,这就使产品成为审美对象,于是,产品在具有一定功能的前提下,还应具备美的形式。然而产品设计展现的美又不同于纯粹艺术作品之美,产品的美不仅仅是外观形态的审美意味,更重要的是功能与审美的完美结合,设计使产品既使用又赋有美的形态。如何达到这两者最和谐的状态,就需要我们在创制美的设计活动中不断地实践。

4 设计作为人的在世方式

实践是人类基本的在世方式,设计活动也是人生在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人的在世方式。“人的造物活动是‘人的本质显现”。它的发展是随着人的自身而发展的,体现出人在实践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无穷的,而且是变化的。动物虽然也可以创造,但只出于本能,是为了生存的需要,算不上设计,是无意识的、非常缓慢的、不轻易被改变的。而人的创造是自觉的、能动的,可以用任何尺度和方法,可以不断地改良,越做越好。

人类无法摆脱社会关系而独自生活。人天生所具有的自觉能动性和对生存的渴望,就注定了人的生活实践不仅仅是一个适应世界的过程,还是一个改造世界的过程。人的设计行为要与人的物质需求相适应,当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的时候,设计也随之变化。设计不只局限于对物的赋形,还应针对人的生活方式,人的生活方式包括了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既应从人的存在方式中去理解人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也应从人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中去理解人的存在方式。”

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物质在丰裕,生活在提高,文化在丰富,人类前进的脚步不会中断,不论哪一方面,都需要与设计相配合。设计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载体,一个国家的水平,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设计是很重要的标尺。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和设计人才寥寥无几,发展到今天这么浩大的局面,不能不说是因为设计就是人的一种实践活动,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取得进步的时候,设计也随之进步。设计作为人的在世方式,更显现出它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更好地学习设计、了解设计、发扬设计。

设计相关于人的存在,并且满足人生存的需求,不同时代的设计都与当时的科技水平密不可分。“商代的冶金术与青铜器,现代的电子技术与电器,都是由科技创造了器物……”设计一方面要强调实用性,能运用到人的实践活动当中;一方面要反映出时代特点,将人的实践活动显现出来。“作为生活世界显现的设计,也成为了欲望、工具和智慧三者的游戏,成为人的存在方式。”

设计成为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从人的存在出发,这就要求人在设计时从人自身出发,在现代技术和工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达到为人所用的目的。设计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它是为了实现自身目的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又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来达到设计自身的目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多样的,人的手段也是多样的,但设计自身是唯一的,即为了满足人的生存需要。

设计的过程往往显现为人而非物,因为(下转第136页)(上接第128页)人是作为设计的开端和终结。在这样一个循环中,设计与人的需求相关联,实践活动就在这样的开端和终结中通达人自身的存在。

5 结语

新世纪的设计活动正处于重大转型时期,设计在21世纪将获得更大的发展,设计师们应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消融中西美学传统,关注当下人类的生存状态,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对设计的认识不再是单一的、片面的,从设计自身出发,更多地考察其现状和发展,从纯理性思索走向美学的理性与感性的和谐,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导下,为世界设计活动作出更多的努力。

注释

戴吾三.考工记图书.山东画报杂志社,2003.

[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81.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卷六).商务印书馆,1981.

[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

刘纲纪.美学与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李建盛.希望的变异——艺术设计与交流美学.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

韩庆祥,张军.能力改变命运.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奚传绩.中外设计艺术论著精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李万军.“生活世界中的设计——一种欲、技、道的游戏”.装饰.2006(3).

猜你喜欢

实践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