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初中教师工作压力的分析*

2009-01-18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课程版 2009年11期
关键词:工作压力新课程

李 渺

摘 要:据调查,87.9%的农村初中教师了解新课程改革,其中72.0%的教师感到有新的压力,15.9%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此外,还有12.1%的农村初中教师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新课程改革。如何增加有些教师必要的压力感以及如何减轻有些教师过大的压力感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师;工作压力;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11-0031-03

自2001年9月以来,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的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就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的生存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工作压力,不仅有助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及其专业发展,而且有助于农村新课程的改革和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本研究以农村初中教师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他们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工作压力。

一、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初中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

我们对××省250名农村初中教师进行了一次调查,最后回收有效问卷189份。其中,男教师148人,女教师41人;教龄1~5年、6~10年、11~20年、21年及以上的教师分别11人、58人、78人、42人。调查问题是:“您了解目前的新课程改革吗?对此是否感到有新的压力?”调查结果表明:87.9%的农村初中教师了解新课程改革,其中72.0%的教师感到有新的压力,15.9%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此外,还有12.1%的农村初中教师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初中教师工作压力的有关分析

1.农村初中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之分析。

事实上,对于个体而言,每一次突如其来的事件都可以被视为压力源。但是,压力源却不一定使个体产生压力,其关键在于个体自身的压力评估。如前所述,除了因种种原因,个别农村初中教师还不太了解或不了解新课程改革之外,有15.9%的农村初中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众所周知,过重的工作压力使教师的情感、体力、态度处于疲劳状态,这是应该注意的。然而,如何看待15.9%的农村初中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呢?

理查德·拉扎罗斯(Richar Lazarus)认为个体对于压力源的评估首先要进行初级评价。初级评价“关注的是一个人在所遇到的事的结果中,所能得到的利益”。当个体认为有些事件与自身利益无关时,这些情境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其中,个体对于压力源的初级评价受个体自身的情绪以及压力源本身的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1]

依据此理论,再结合有关的调查访谈,发现以下几个现象,这些现象比较明显地存在于那些认为新课改对自己没有产生新的压力的农村初中教师中:

(1)教师的职业倦怠。由于农村初中教师的福利待遇不太好,社会地位也不太高等等,这些原因使有些教师不想再继续从事农村初中教学工作,一旦有机会,他们就想调离其岗位。这样的职业态度使得这些教师“身在曹营心在汉”,对新课程改革持无所谓的态度,因此,他们也没有感到新课程对教师更高的要求及其带来的压力。

(2)教师的旁观态度。由于种种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任何一项重大教育改革的结果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有些教师对于新课程改革持一种旁观的态度,仅把新课程的理念停留在口头,而不付诸于教学实践之中,因此,他们也就没有压力感。

(3)教师的得过且过。实施新课程需要教师持创新的思维方式,并不断挑战自己的教学习惯,但是,有些教师不愿意付出比平时更多的精力与时间,仅得过且过,也就不存在新的压力感。

(4)教师的理解。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只是形式的变化而已,在他们看来,新课程是“换汤不换药”,即与原来的教学相比,没有什么改变,因此,也就没有新的压力感。

2.农村初中教师认为新课程改革对自己产生新的压力之分析。

理查德·拉扎罗斯(Richar Lazarus)认为,当个体在初级评价时,认为压力源可能导致自身损失某些物质财富、精神资源 (如亲情、自尊等)或个体既得利益受到威胁时,个体接下来要对压力源进行二级评价。当个体认为自身无法有效地应对压力源时,压力源则转变为真正的压力事件,导致个体的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甚至发生相应的生理反应。[1]

依据此理论,再结合有关的调查访谈,发现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与为什么教师感到新课程改革对自己产生新压力有较大的关系:

(1)外部环境支持的欠缺。

第一,由于一些地方经济较落后,农村初中教师的工资很难足额发放。很多教师感叹自己较大的生活压力,这种生活压力使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而新课程的实施更增加了教师的压力感。

第二,由于近年来的打工热潮,使得不少农村学生的家长认为,孩子读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升学,如果不能升学,那么读书就没有用。所以,家长只以孩子能否升学来衡量学校的教学质量。这样,在家长看来,不论是否实施新课程,他们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只关心孩子是否能升学,这方面的顾虑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有压力感。

第三,有些教育管理者多关注上课教师的表面行为,如教师上课讲授时间的多少、是否运用多媒体等,而少关注教学行为的实效性,这就导致了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迷惑而产生新的压力。

第四,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比如,缺少计算机教学辅助设备,即使有,像多媒体教室多半也只有在上公开课的情况下才开放。

第五,农村初中教师普遍反映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不丰富。比如,学校的教学参考资料贫乏且陈旧,教师没有条件获得网络资源等。特别地,不少教师反映,新教材中的有些内容不符合农村学生与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所以,课程资源的缺乏给教学带来了局限性,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压力。

第六,由调查访谈得知,目前农村初中教师培训工作存在下面几个突出的问题:①教师外出参加有关培训、学习的机会不多。②教师参加有关培训的费用问题难以解决。③有关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不强。④培训的形式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农村初中教师缺乏外界有效的帮助,从而增加了对他们的工作压力。

第七,农村初中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枯燥,成天就是教室——办公室——家庭,几乎没有什么文娱体育活动,再加上学校的各种考核、学生的高要求、家长的愿望,社会的评价,似乎教师就应该是圣人一样。这些都让教师无从放松来缓解工作压力。

(2)教师自身知能的欠缺。当个体本身缺乏有关的知识与能力时,压力感自然而然地涌现出来。在访谈中,诸如以下方面的教学困惑,使教师感到新课程实施当中的教学压力,而教师们也希望能得到这些方面的帮助:

第一,有些教师不能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农村初中教师家庭有计算机的不多,办公室有计算机的也不多,即使有计算机,也不能很方便地上网。另一方面,教师没有较多的机会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相关软件,因此,很多农村初中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不是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实施新课程,从而增加他们的压力。

第二,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然而,如前所述,由于近年来的打工热潮,使得许多孩子认为读不读书都无所谓,从而导致他们学习兴趣不高。教师不知道如何培养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道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感到压力很大。

第三,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农村初中教师普遍反映因材施教、合作交流以及开展探究性教学有很大困难。特别地,农村初中还有大量的留守儿童,面对这些留守儿童,教师感到压力格外大。

第四,新课程认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许多农村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是很好,因此,教师对于如何在教学中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来启发学生,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感到比较困难,因此压力倍增。

三、新课程实施中农村初中教师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

应当看到,适度的压力会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增加教育责任感。但是,如果教师对新课程没有压力感,或者感到新课程对自己的教学带来太大的压力,都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都不利于新课程的有效实施。特别是,如果教师感到压力太大,还会产生过度焦虑、紧张,从而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最终使他们丧失对工作的信心。所以,如何增加有些教师必要的压力感以及如何减轻有些教师过大的压力感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以上有关分析中所提出的一些现象或问题,实际上就是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比如说,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增强教师的教育责任感与不断更新的意识与能力、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等,这些可促使有些农村初中教师增加必要的压力感,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新课程改革中去;给予教师更有力的外部支持以及帮助教师克服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教学困惑等,这些可减轻农村初中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过大的压力。以下就支持性外界环境以及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略作说明:

1.为农村初中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性环境。

前面的有关分析表明,不管是有些教师认为新课程实施对他们没有产生新的压力,还是有些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感觉有新的压力,这两方面都涉及到外界环境的支持性问题,所以,为教师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性环境是首先需要关注的方面,包括:(1)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他们的住房条件及生活环境,尽可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2)添置与更新农村初中的教学设备,给教师提供必备的教学条件;(3)为农村初中新课程实施提供更多、更适宜的课程资源;(4)学校管理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切合学校实际,真正理解和支持教师工作;(5)要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处理好他们参加有关培训的费用问题,给他们创造更多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培训内容的涉及面要广泛些,给机会让教师进行讨论学习等。此外,有关部门可组织送课下乡活动。

最重要的是,要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教师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团结合作、互相帮助,并愿意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如此这般的支持环境,无疑可减轻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心理上的额外负担,使他们更具有教育责任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程的实施当中去。

2.加强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

一方面,有些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缺乏深入的理解,认为新课程“换汤不换药”,因而无压力感;另一方面,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教学困惑,以致他们有较大的压力感。这两方面都涉及到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问题,所以,加强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也是一个尤为需要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加强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呢?

因为学习的开始起于疑问,所以,要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就需要教师持反省思维,即对问题反复而严正地、持续地思考。[2] 也就是说:反对现成接受的态度,采取溯本求源、究根问底的态度;反对迷信专家与书本,倡导对一些“不言而喻”的问题进行追问;反对对事物进行片面、孤立的理解,注重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当中同时包含对它的否定理解;反对人云亦云,提倡善于见人之未见,即“破”又“立”……

为此,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要批判地思考有些问题:哪些是正确的?正确的道理是什么?哪些是需要探讨的?探讨的角度有哪些?哪些是符合教育实际的?哪些是不符合教育实际的?其依据是什么?哪些是适合自己的?哪些是不适合自己的?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不足在哪里?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教师可不断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从而自主地、主动地把外在的压力真正内化为自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追求。

参考文献:

[1][美]赖斯,P.L.压力与健康[M].石林、古丽娜、梁竹苑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杜威.思维与教学[M]. 北京:商务印书馆发行,1936:1.

[3]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20~24.

【责任编辑 姜华】

猜你喜欢

工作压力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ICU护士的工作压力研究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工作压力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湖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调查与研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