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诸子之“爱”

2009-01-15常玲玲

文学与艺术 2009年12期
关键词:淡漠墨家韩非子

常玲玲

【摘要】“爱”是人类所特有的情感,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便从不同的角度对“爱”进行了阐释,本论文将以儒、墨、法、道四大家为代表,浅谈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对“爱”的看法与主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儒、墨、法、道;差等之爱;兼爱;冷酷之爱;淡漠之爱

“爱”乃是人的天性,即使是正经严肃,纵谈天下大事的诸子百家,其著述中也不乏对爱的论述。本文试以儒、墨、法、道四家为代表,谈谈诸子对“爱”的看法与主张,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儒家——差等之爱

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即主张人应该按照亲疏远近来爱人,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应更胜他人,儒家学者甚至推崇“父子互隐”的做法,即父子应该为彼此犯下的罪行相互包庇,以彰显父子之间所谓的伦理亲情。儒家实际上主张的是一种不问正义原则,只讲血缘亲情的爱。儒家是几千年来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学术学派,它的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父子互隐”甚至在汉代以后被作为一个正式的法律条文,为人们所普遍遵守执行。本来亲所亲,爱所爱,也是人之常情,但一旦这种爱不讲原则,不问对错,就容易变得盲目,就会对自己、他人甚至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对自己而言,“信人唯亲”“任人唯亲”就容易使自己变得偏执狭隘,看不清事情的真相。对他人来说,差等之爱则意味着很多平等的机会的失去。而对整个社会而言,提倡有差等的爱,就容易形成结党营私的不良风气。中国几千年来都是所谓的人情社会,找关系、走后门,已经成为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的终南捷径,何也?正是儒家的这种“差等之爱”的结果。为自己所亲近的人谋私利,已经成为大家所认可的潜规则,对于一些人来说,这种自私丑陋的行为一旦被包裹上一层人情的外衣,就变得不那么令人难以接受了,而一旦道德的闸门放松,这种不正之风自然就会泛滥成灾,一发而不可收拾。因此说,儒家的爱是符合天性的爱,却同时又是狭隘的爱,这种“爱”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一方面加强了国人之间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又引导国人走上了一条结党营私的不归路,造就了中国社会顽固的劣根性。

二、墨家——兼爱天下

墨家主张无差别的爱,即人应该不分亲疏远近一律平等的爱他人。墨家把这种爱称之为“兼爱”,即爱如日月,兼照天下之意。墨家主张的“兼爱”与西方基督教主张的上帝之爱有相似之处,都是提倡一种广博无私的爱,即无论贵贱,不分亲疏,平等地爱他人和自己,这是一种至高的境界,而墨家诸子却身体力行,确确实实做到了“兼爱”,《吕氏春秋》中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墨者腹(黄享)的儿子在秦国杀了人,秦惠王给腹面子,想要赦免腹的儿子,但是腹认为不可因私废公,遂严词拒绝了秦王,最终使自己的儿子被杀。文中这样评价这件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腹)可谓公矣。”忍私行公正是墨家“兼爱”的表现,因为徇私就意味着害公,害公就意味着伤害他人,而一个人如果能真正做到“兼爱”,对自己亲近的人和对他人的爱是一样的,那又怎么会去伤害他人来偏袒自己所亲近的人呢?“虎毒尚不食子”,世人没有不爱自己的子女的,而腹最终并没有偏袒自己的儿子,是真正做到了“兼爱”,而千古及下,再无人能做到这一点。墨家的“兼爱”还体现在他们的侠义行为上,史书记载,墨家的180名弟子曾为羊城子守城,其中两名弟子突围出去送信,在明知回来必死的情况下,仍义无反顾回来与同门共生死,最后这180名壮士全部战死,无一例外。舍生取义,正是墨家大爱的体现。据说墨家正是中国古代侠客的前身,“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惩奸除恶”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魄,恐怕诸子都要叹服吧。可惜,墨家后世不传,它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不过是昙花一现,并不深远。

三、法家——冷酷之爱

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对爱的阐释只有“冷酷”两个字可以形容。韩非子认为统治者只有将“法、术、势”三者结合,才能统御众人。在他的思维里,一个君主只有用严刑厉法和权谋威势才能压制众人,而对于所谓的以德服人,以爱化人,韩非子向来是嗤之以鼻的。韩非子从来不屑于给自己的学说披上温情的面纱,在他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冷酷无比的,是一种赤裸裸的利害关系,父子、夫妻之间均不可信任,因为一旦发生利益冲突,一方就很有可能被另一方牺牲掉,他告诫君王们要小心自己的妻子、儿子及臣下,妻子可能因失宠而生怨,儿子可能因权势而起杀心,而“骨肉之亲,尚无可信者”,臣下就更不用说了。韩非子的这种“冷酷的爱”的学说,让人不寒而栗,足以让古往今来所有的君主寝食难安,几千年来这种学说像一个魔咒一样笼罩在帝王之家,被历史反反复复地验证着,父子、夫妻、兄弟相残,一幕幕人间惨剧在帝王之家上演,惜秦皇汉武,囚母灭子;叹唐宗宋祖,兄弟相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征戈逐戟在棺旁。这一切都在向我们昭示着充斥于“第一家庭”的冷酷之爱,难怪几多皇室子弟都要慨叹“愿来生不在帝王家”。其实不只是帝王之家,普通人家一旦内心被金钱权势腐化,也可能做出这些灭绝人伦的事情来,只是帝王之家处在权利的顶峰,其中的人更容易为权势着迷,而失去理智。“富贵黄金地,鲜血一梦间”,隐藏于富贵繁华背后的往往是鲜血和泪水。

四、道家——淡漠之爱

道家学派追求的是超然物外,避绝凡尘的境界,他们对外界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一心追求自己内心的精神修炼,他们既不像儒家那样对血缘亲情执著在乎,也不像墨家追求大爱天下,更不像法家那样愤世极端,他们对世俗表现出一种淡漠的爱,这种爱表现在政治理想上,就是对“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社会的追求,表现在人生态度上,就是摆脱一切世俗羁绊,获得绝对精神自由的人生理想。庄子的妻子死去,庄子击缶而歌,表现出他看破生死的人生态度,也体现出道家淡漠之爱的人生体验。道家追求的是一种虚无缥缈的精神境界,他们所追求的世界在人界之外,对于人界之内的众生,他们是淡漠而绝情的。道家的思想是“出世”的,“超然”的,他们缺少“入世”的热情,以一种冷漠疏离的视角看待世事。道家学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仅次于儒家学派,几千年来,不知多少人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不求闻达,只求隐归”,追随老庄的脚步走上了不问世事的隐逸之路,如隐逸菊中的陶潜,放达竹林的“七贤”,遁入山林的王维等等不胜枚举,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种奇观。

儒、墨、法、道四家对“爱”均有不同的理解,对中国人的思想影响也各有不同,总体来说,儒、道两家影响最深,对中国人来说,在尘世中,就秉持儒家亲所亲,爱所爱的人生态度,脱于尘世之外,就秉持道家不问世事,逍遥物外的人生态度,而与西方基督接近的“兼爱”思想及严苛极端的法家思想,则没有多少人接受。“爱”是人类神圣的情感,我们不应加以玷污,我们应该怀抱爱人之心,热爱家人,友爱朋友,但要注意不要让这种爱流于盲目与自私。

【参考文献】

[1]张觉,荀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司马迁,史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3]商鞅、韩非,商君书·韩非子[M].长沙:岳麓书社,1990

[4]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 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5]《老子》(魏王弼注)

猜你喜欢

淡漠墨家韩非子
影 子
先秦显学墨家为何从历史中消失
鲁人徙越
韩非子说“言”
滥竽充数
“淡漠色”这样搭才“欢神”
浅析《长恨歌》中亲情叙事的缺失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浅谈先秦墨家哲学观念
论墨子“兼爱”思想作为通识教育之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