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原则”还是“新尺度”?

2009-01-15

文学与艺术 2009年12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张 赟

【摘要】《论无边的现实主义》是法国著名理论家、文艺批评家罗杰·加洛蒂的一部影响较大的理论著作,书中创造性地将毕加索、圣琼·佩斯和卡夫卡列入现实主义的行列,从而扩大了现实主义的界限。本文通过解读罗杰·加洛蒂的文艺思想,充分肯定了其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不能忽视其消极的方面。

【关键词】现实主义;无边

罗杰·加洛蒂的《论无边的现实主义》,恐怕一看书名,感兴趣的人不会太多。但1963年它在法国出版后,短短二十万字的一本小书就很快被译成了十四种语言,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中引起了十四次论战。有这种影响的理论书在现代并不多见。

罗杰·加洛蒂是法国著名的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早年信奉基督教,二十岁时加入法国共产党。年轻的加洛蒂经常为日常生活和文化间的矛盾而感到困扰和痛苦,因此试图寻找生活的完整和统一。他反思自己贫困而艰难的童年,反思周围工人阶级的斗争和反抗,反思基督教过于苛求的超验性和资产阶级日渐显露的颓废与异化,终于选择了共产主义。经过几十年的工人斗争和理论学习后,面对二十世纪的全球经济危机、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妥协与冷战,工人阶级的异化和斗争,他认识到艺术更应该成为人的艺术,创造的艺术,现实主义也应该是辩证否定的现实主义,而不应固步自封在过去几个世纪的陈旧标准中。

为什么《论无边的现实主义》出版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是因为加洛蒂在此书中将现代意义上的三位艺术家——毕加索、圣琼?佩斯、卡夫卡——列入到现实主义范畴中,从绘画、诗歌和小说三个方面加以讨论和证实,由此得出新的现实主义的标准和尺度,这一标准颠覆了许多人心中的现实主义印象。加洛蒂在书中勾勒了画家毕加索从蓝色时期到粉色时期,从立体派到古典主义,一直到加入法国共产党的历程,他认为毕加索的作品是绘画界的革命,毕加索一直不断在进步,绘画的主题和技法也一直在变化和创新,正如他自己所说“反对先于赞成”,从毕加索对自己不停的辩证否定中,他的创作也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加洛蒂所选取的第二位艺术家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圣琼·佩斯既是一位外交家也是一位诗人,但他从来不允许人们将他的诗歌和他的政治生涯相联系,他的诗歌用生命不断毁灭和创造的主题来表现人和正在变化的世界的一切。最后加洛蒂分析了卡夫卡所处的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种种矛盾,认为他的作品描绘了资本主义社会里的异化现实,反映了在异化内部反对异化的斗争,因此卡夫卡不是一个绝望者,也不是一个革命者,而是一个启发者和见证人。通过分析这三位艺术家,对于现实主义,加洛蒂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没有非现实主义的,即不参照在它之外并独立于它的现实的艺术”,即现实主义是无边的。

加洛蒂的论证富有感染力,经常让我流连于它的字里行间,无疑,加洛蒂并不是只看了几幅毕加索的画、读了几首佩斯的诗歌或是看了一点卡夫卡的小说后,一时兴起的热情而写作这本书的,显然,他是经过长期认真的比较和思考后,为我们留下真挚而富有智慧的理论财富。因为,这本书名看似艰深的理论书籍,其实与众不同。目录的简洁明了已经预示着作者思维框架的清晰,在对三位艺术家的分析过程中,他巧妙而自然地使用了三种不同的笔调,毕加索的否定与变形、圣琼·佩斯的激情与悲剧、卡夫卡的反抗与觉醒,疑是三人合力之作却又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在理论探索方面,不得不说加洛蒂是一个有勇气而有实力的开拓者。面对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出现的,与之前的巴尔扎克、司汤达、托尔斯泰等传统现实主义艺术迥然不同的文学艺术的新形态,面对新的文艺形态何去何从的问题,加洛蒂作出了自己的探索。现实主义不是停滞不前,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也是不可能被历史淘汰的,它不是对外部现实的简单复制,也不是使其理想化,更不是简单的歪曲,随着世界和时代的发展,现实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进行调整。艺术作品不仅是要反映外部现实,更应该关注心理现实,总有一天,心理现实将会变成外部世界的现实,而只有精神和心理的自由才是人类得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加洛蒂呼唤我们,从习惯、义务和俗套中苏醒过来,应该“感到不再被社会和习惯带着走,而是必须在我们的行动中找到一种并非习惯的惰性的辩护理由了”。否定和创造,正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品格。

归根结底,问题在对现实主义的界定和认识上。以前我们说现实主义是客观真实地再现社会现实,二十世纪著名的理论家卢卡奇认为艺术的任务是对现实整体进行忠实和真实的描写,而这个现实整体就是反映社会-历史的总体性,追求文学描写的广度,从整体的各个方面掌握社会生活,同时,卢卡奇也没有将客观真实性局限在纯客观性而排斥主观因素,他不是让文学艺术作席勒式的单纯的时代的传声筒,也不是把它视为一面静止的镜子,而是肯定了主观认识的重要性,强调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外在世界与内心世界的统一。只不过,处于十九世纪的艺术家们正赶上资本主义的上升和繁荣的阶段,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未来满心欢喜,而对潜伏的危机和弊病视而不见,进入二十世纪后,残酷的社会现实给人们以沉重打击,艺术家们在痛定思痛之后不免心理现实和外部现实发生背离,艺术作品也与之前的原则和标准相左,对于理论家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观望。当然,现实主义不但是资本主义的,也是世界性的,它也属于社会主义。由于历史条件、政治制度和经济环境不同,现实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必然与资本主义相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标准还要停留在十九世纪或更早的层面上,它也有新的发展和创造,尽管,加洛蒂举出的例子极为有限。不可否定的是,加洛蒂在面对上述问题时,坚定果敢地跨出了一步,虽然不是飞跃,但也是不小的尝试。他在分析毕加索、圣琼·佩斯和卡夫卡时,不仅重视分析当时的社会现实,更加注意艺术家们的心理世界的变化,在矛盾、自责、愤怒、怯懦、反抗又无力的内心现实中,艺术家们在寻找着艺术的真实和自由。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派的艺术家的作品看似抽象、不可理解但实际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看懂的现实的反映。因此,加洛蒂可以说是对当代现实主义做出了新的阐释,我们可以看到他美好的初衷,他是为了“能够把这一切新的贡献同过去的遗产融为一体”,而开放和扩大现实主义的定义,对于一个严谨的理论家来说,是一种可贵的探索。

《论无边的现实主义》出版至今,引起了众多的争议,既有最热情的赞颂,也有最尖锐的批评,加洛蒂可谓是尝尽了世间百味。前苏联的文艺理论家苏契科夫就曾针锋相对地与加洛蒂进行辩论,认为颓废派艺术不能丰富现实主义,将二者结合是离奇而无益的,另外,苏契科夫还反对加洛蒂将“无边的现

实主义论”应用于艺术,因为这样就要把任何艺术都看成现实主义的,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加洛蒂的理论是对现实主义来说是有破坏性的理论。且不论苏契科夫当时的评论是否客观,一切尘埃落定后,我们再看加洛蒂的理论,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加洛蒂的确存在将现实主义涵盖一切艺术的嫌疑,并将现实主义艺术最终引向一种神学。这也许与他对基督教的特殊感情有关,不过,世界上的艺术门类纷繁复杂,风格多样各异,艺术史琐碎悠长,如果想要以一种风格来概括艺术,不管这种风格的内涵和外延多大,这大概也是一种妄想,不免落入对艺术的狭隘理解。

幸运的是,这并不是加洛蒂理论的主流,而加洛蒂带给我们的影响和关于现实主义的讨论仍将继续进行下去,至于加洛蒂对于现实主义的界定,到底是无原则的还是新的尺度,我想,读完此书,必会有属于你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论无边的现实主义》,(法)罗杰·加洛蒂著,吴岳添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10月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政治现实主义浓与淡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用现实主义的力量迎对司法复杂性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1982—1990:连续剧时期中国电视剧美学风格的确立
为什么
俄罗斯文学界关于新现实主义的讨论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