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习、探究引领我们专业成长

2008-11-21徐秀丽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9期
关键词:专业成长学习反思

【摘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这一需要的前提首先是要善于学习,具体而言,就是要广泛学习、在教学中成长、协作学习、向专家学习;其次是要不断反思、积极探究,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更多地发现自己的缺失,只有积极地探究才能引领我们的专业更快地成长。

【关键词】学习 探究 反思 专业成长

早在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发表的《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中写道:“教育工作者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由此可知,无论是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还是为了满足我们心灵深处的根深蒂固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都应该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并以此来引领自己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满足这一需要的前提就是要善于学习。

首先,要广泛阅读,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让先进的理论引导自己,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观念,引领我们去探索新的知识,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不断地更新与开拓中,提升我们的专业成长。

其次,是在教学中成长。古人云:“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不只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何况,我们面前有那么多的学生。只要我们做一个学习上的有心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能从我们的学生身上学到知识,得到启发,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面对的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可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我曾经大伤脑筋,面对自己写的“字数不够,结构紊乱,缺少议论,分析浅显”等评语,连自己都觉得惭愧,如此空洞、缺乏指导意义的评语,对学生作文改观又有什么作用!为了让自己心中无愧,我除了翻阅资料,更多的是从学生的优秀作文中学习有效的、操作性较强的方法。于是从学生的习作《奶奶的棉花糖》、《窗外的那株葡萄藤》、《两棵树》中,我学到了如何教授学生运用结构全文的叙事线索,从学生典范的议论文中,我还总结出了例后分析的四种方法:中心总结法、正反对比法、假言论证法和引申法。并把这些典型的分析片段保留下来,以备后用。

第三,协作学习。一个人知识再丰富,能力再强,但这些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度的。明白“学海无涯”和“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的人,都懂得协作学习的重要性,都会在兼容并蓄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在协作学习中,我就受益匪浅。在互相听课的过程中,我听取大家的评议,发扬优点,改正失误,汲取同行的经验,撷取他们作课中的亮点,来打造自己的课堂精品。比如在听取了我校某老师的《荷花淀》一课之后,我深深为她所讲的荷花淀妇女的“女儿态”所吸引,这种把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妇女的典型性与中国传统妇女的共性相结合的讲法,是一种开拓,是一种创新。这为我今后再讲《荷花淀》提供了一个新角度,注入了源头活水。另外,我们现在的备课组,每次期末的分单元命题活动,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查漏补缺、提升专业知识的机会。其实,平时同事间的交流同样是获取教学信息和产生教育灵感的巨大源泉。大伙各抒己见、观点相互碰撞,最终达成思路上的相互启发,思想上的相互融合,这也是引领我们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四,向专家学习。专家大都是本专业的集大成者,是本学科的领头人。向他们学习,除了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外,还可以学到许多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我就是通过阅读专家的论著,听取他们的现场报告会,学会了庄世群的记叙文“拓展想象教学法”,懂得了运用“化虚为实”、“变概括为具体”,才能让学生写记叙文时有话可说,语言形象生动。还从程汉杰老师那里知道了在快速阅读中提出哪些问题能让学生迅速地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等等。专家就是专家,我们虽然不能迷信他们,但虚心求教,还真的能从中获取许多有用、有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

荀子在《劝学》中告诉我们“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看来只是博学还不行,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促进自己专业成长,在广泛求学的同时,还须不断地反思与探究。只有反思才能更多地发现自己的缺失,只有不断地探索研究才能引领我们的专业更快地成长。

说起反思,大家都不陌生,这大概是我们教师每学期末都要做的一项工作。这种反思可以对我们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失作一个宏观的总结,这是很有必要的,有时,它还可以为我们的下学期教学提供一个方向性指导。但是,如果从具体有效的角度来说,我们更需要及时反思,并在我们的教案中反映出来。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上课,确实不可能保证每节课都是精品。一节课是不是得意之作,我们上完后,心中都有不同的感受。如果一课过后,我们不是那么满意,有遗憾之处,就需要我们去反思、去改进,这就是我们探索研究的契机,抓住了这一契机,也许就促进了我们的专业成长。

我在教学中就多次遇到过这种情况。高中第四册有一个单元是现代戏剧,篇幅比较长,有时,虽然让学生看过了有关的录像影视资料,但一旦回到文本,分析人物、深入讲解时,学生还是弄不清前后相关联的情节,尤其是《茶馆》这种人物较多、淡化情节的“卷轴式”散文化的结构,一节课下来,学生只弄清楚情节就要占去20多分钟,费时费功,还让人觉得收获甚微。学生无兴趣,我心中更苦恼。下课后苦思冥想:学生看过音像资料,对人物比较了解,能不能以人物出场先后顺序来带动对情节的概括?通过课堂验证,效果极佳,效率极高。另一班同学们在两分钟内找出了主要人物,师生共同协作在五分钟内概括出了故事的主要情节,为进一步讲解探究文本内涵扫除了障碍。还有,在诗歌鉴赏专题教学中,总觉得自己课堂上的知识点讲得够全面、够透彻了,可学生在做题时总是三言两语结束。大都是有概括无分析。阅卷后,我就反思,为什么普遍会出现这种问题,后来经过对高考诗歌鉴赏命题及参考答案的研读分析,终于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问题出在审题环节,命题人问的大都是结果。如“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里面隐含的信息还有“诗歌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这种思想感情”。考生须向前追问一下原因,并作简要分析,然后再答出问的结果。其实,一句话,学生忽视了题干中的隐含信息。找到病因,以后在讲解中,我就反复提示学生注意题干中的隐含信息。这样,在学生提高的同时,教师自己的讲课水平也得到提高。

教师专业成长也是个性化的,是教师从事工作中创造性的发挥。要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除了对学习到的经验进行移植和整合外,还要进行独立的探索和研究。

人都有惰性,要克服惰性,逼着自己去探索研究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作课。为了上好一次公开课,教师不知花费多少心血去精心备课,反复修改,力求出新意,打造课堂精品。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开拓视野、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我在作公开课中,就在探究中收获颇多。讲授《黄鹂》,我探索出了主观性多角度阅读文本;讲授《祝福》,我摸索出了小说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的“金字塔”式的结构;讲授《我的呼吁》,我又总结出了修辞句在文中的作用公式:修辞名称+修辞作用+文本内容。这些都为学生在考试解题中提供了一种思维角度和解题方法,更促进了自己教学的深入和提高。

作为高中的一名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进行高考复习,要出色地完成这一重任,就必须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要与时俱进,不断促进自己在该领域的专业成长。为此,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花费更多的心血去探索高考的命题形式,去研究更有效的解题方略。

大家都知道,高考语文中最难得分的板块就是现代文阅读,而这一板块也是高考复习教学中的难点。我曾经对此束手无策,甚至认为讲不讲都一样,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是,这样心里总觉得不踏实。于是,我分类剪辑整合了2000年以来的高考现代文阅读材料,探索它们的特点、命题的形式,认真研究对策,然后作为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基本掌握了信息筛选、修辞句的作用、文本内容的概括及中心的总结等技能。虽然探究得还不够深入,方法总结得还不是很全面,但做了总比不做好,有法总比无法好,不是有“天道酬勤”之说吗?

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必经之路。在这条路上,不一定每个人都这样走,但无论怎样走,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引领我们的专业快速成长,使我们在教学之路上走得更踏实、更辉煌。

★作者简介:徐秀丽,河南新乡铁路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专业成长学习反思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