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财经类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研究

2008-03-21庄建国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年2期
关键词: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庄建国 姚 蕾

摘要:通过对部分在校财经类院校男女大学生、毕业后工作的大学生及任课教师、专家的问卷调查、访谈等,了解财经类院校的大学生体育课程设置模式及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实效性、科学性。依据“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要求,从更好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原则出发进行了研究。设定出目前具有财经类院校大学生特色的“立足需要、拓展延伸”的课程模式,练习内容的安排能引起学生很强的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可有效达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目的,与学校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目标形成一致。

关键词:全国财经类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246-0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指出:“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纲要的实施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指出了方向。通过一年多对以往搜集资料的整理及对全国部分财经类高校体育课程等情况调研,以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目前实际情况,感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对“纲要”精神的执行没有完成到位,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到底那种模式才是财经类院校体育课程的合理设置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有待较为深入地研究并提出具有财经类院校专业特色的新的课程模式及更为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内容。

1研究方法

1.1访问调查法通过近几年财经类院校体育年会、互访交流、电话访谈及文献调查等方法,共收集了20所财经类院校关于教学大纲、教材情况,目前全国财经类院校共50所左右。和具有中级、高级职称的高校体育教师、专家座谈10余人次。

1.2问卷调查法围绕本次研究课题,共设计发放了专家问卷、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在正式使用之前就学生问卷作了信校度检验,皆符合社会学调查的要求。专家问卷和部分教师问卷发放于2005年7月的全国财经类院校贵州年会上,专家问卷发放了12份,收回了9份,均为有效问卷;教师问卷发放了60份,收回了52份,有效问卷为48份;选择不同地域、学校特色具有代表性的4所财经类院校发放学生问卷600份,共收回550份,有效问卷为520份,其中男生问卷205份,女生问卷315份。

2结果与分析

2.1财经类院校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情况表1显示,有18所院校(占90%)教学大纲是比较齐全,对于教学大纲的建设是非常重视的;有14所院(70%)校使用的自选教材,采用自选教材与教学大纲相配套。这说明教学大纲与教材一直是财经类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财经类院校体育改革的重点。在同专家、教师的座谈中也发现一个问题,多数的学校采用自编教材,从总体上看是好的,由于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教学条件的制约等因素的影响,教材的质量缺乏一个严格的检验与监督机构,那么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的科学性、实用性以及前瞻性就很难把握了。笔者认为,对于学校类别与性质相同或相近的院校能够使用统一的统编教材为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增加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2.2财经类院校体育课程合理结构模式调查

2.2.1专家问卷表2显示,对于大一开设体育课程的模式有8位专家(占88.9%)认为大学一年级开设必修普通体育课,大学二年级有8位专家(占88.9%)认为应该开设必修选项课,大一、大二必须开设体育课符合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有5人(占55.6%)认为大三应该开设必修选项课,有4人(占44.4%)认为研究生一年级应开设必修体育课。通过座谈,部分专家认为,大三和研究生一年级应该开设必修体育课。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对体育运动的需求越来越高,《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既“全面健身一二一工程”的实施,对高校体育工作得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的重要教育过程,因此应该增开大三年级和研究生一年级必修体育课。大四、研二、研三中,专家对开设体育课程模式主要集中选修课和俱乐部的模式,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因此开设选修课是不容置疑的,但现在对俱乐部的认同也比较高,原因在于俱乐部模式本身的组织与管理相对更简单易行,投入相对较少,近年来俱乐部模式的开发与实践不断深入,各院校也加大了对俱乐部的投入,可见俱乐部模式是必修课以外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发展模式。

2.2.2教师及学生问卷表3教师问卷中对大一、大二的认同与专家的意见是相同的,认为大一是必修普通体育课、大二为必修选项课的上课模式。

从表4至表7的对比可看出,专家与教师对大三和研究生一年级开课的认识是相同的,学生认为研究生一年级应开设体育选修课,同专家与教师的意见不同。

对于存在的差异应该从教师与学生等多个角度看。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大学三年级是对学生大一、大二在校体育教育的延续,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观念与习惯的重要过程,做好这个衔接是非常重要的过程,因此开设体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研究生一年级的体育课程模式,专家与广大教师认为,研究生的学习压力大,并且在长期学习工作中,身体对体育运动的需求更大,对体育运动知识、技能的学习相对较少,有必要在新的学习生活中加强体育课程的学习与锻炼。学生对大三和研究生一年级开设体育课的认识与体育课程模式、课程内容及相关的场地设施有直接的关系,在调查中学生有257人(占49.4%)认为体育场、体育馆及体育器材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并且很多新颖的体育锻炼课程在学校的体育课也无法学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在学校长久开设体育必修课的兴趣。也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必要的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已经养成了科学、合理的安排课余锻炼,能够完成满足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了,如果需要学习,开设选项课也能够完成学习、提高的过程,并且比较自由,更适合在校学习的要求。

2.3财经类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调查

2.3.1教师和学生对应开设课程项目排序通过调查,教师认为的体育选项课应开设的课程前10项排序为:乒乓球、游泳、篮球、足球、健美操、羽毛球、网球、体育舞蹈、排球、跆拳道。对学生的问卷学生喜爱的前6项体育项目排序为:男同学喜欢的是游泳、台球、乒乓球、篮球、网球、排球;女同学喜欢的项目是羽毛球、健美操、体育舞蹈、瑜伽、艺术体操、游泳。从调查中也反映出跆拳道与瑜伽课程只有少数学校能够开展,其他项目可以说都是高校体育课程的常规项目.教师对选修课程内容的排序主要是考虑学校的教学师资、场地器材及学生的爱好相结合的项目,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对于普及游泳,开展台球课网球课还是有难度的,需要学校对于场地、器材及师资加大投入,但是根据财经类院校的特点这些项目也是财经类院校需要重点发展的方向。

2.3.2在体育课中引入军事体育内容情况调查表8是关于在高校体育课中引入军事体育的设想问卷,是本次课题组在一定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所说的军事体育主要是指军事训练中的400 m障碍跑,旨在拓展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勇于拼搏的自强品格。有教师31人(占64.6%)和学生199人(占38.3%)比较赞同,也是本课题组对于在高校开设军事体育课程内容的一次理论验证,为进一步的实践注入了新的动力。

2.3.3在教学中开设休闲体育的情况调查表9显示,有400名(占76.9)学生希望体育课中能够多安排休闲体育的内容,这符合在高校开展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高校体育课应朝着淡化竞技、提倡快乐休闲的方向发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 财经类院校体育教学大纲是比较完备的,体育教材呈现出多样性。

2) 财经类院校的体育课程模式及上课内容符合。《全国普通高等高等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但还没有形成结合本专业学生需求特色的课程模式。

3) 财经类院校体育课程教育能够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目前而言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应朝着融教育、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快乐体育模式发展。

4) 在财经类院校的体育课中引入军事体育内容,被调查教师和学生比较赞同,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5) 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总结出以下财经类院校体育课程的合理设置。

3.2建议

1) 应始终不移的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实效性、教育性等方面的要求,对财经类高校体育教育进行深入改革。

2) 在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同时,全国财经类院校体育学会组织编写、经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全国财经类高等院校统编教材《新编大学体育教程》于2005年10月,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建议全国财经类院校能够使用有本专业特色的教材,便于增加沟通及相互合作。

3) 在加大对高校体育基础设施投入的同时,应不断钻研,寻找能够发挥本学校现有体育资源的最佳模式、实现体育价值的最大化。

4) 课程改革要从实际出发,避免改革的盲目性,注意处理好淡化竞技同增强体质的关系、创新性与继承性的关系、素质教育同应试教育在体育中的关系、学生的基础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等方面的关系,保障高校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5) 在不断探索中以理念更新、目标整合、学科构建全面为前提,逐渐形成“拓展延伸,顺应时代需求发展”的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10.

[2] 钱杰,陈宏.新世纪高校体育课程规划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2,25(3).

[3] 匡长福.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5,2.

[4] 体育健身流行“轻体育”[J].体育科研,2005(4).

[5] 苏娟,刘强.谈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目标,内容的把握与实施[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3).

[6] 王则珊,主编.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12.

[7] 李祥,吴纪饶,主编.健康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8] 毛振明,毛振纲,编著.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4.

[9] 郑厚成,主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实践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3.

[10] 林志超,总主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

猜你喜欢

健康第一终身体育
让体育课堂唤醒学生的生命本色
高中体育教学要注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高职高专体育教学改革下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我的“健康第一”体育教学观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教师角色的思考
论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