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分析

2005-01-29

人民教育 2005年5期
关键词:加害人人身门卫

解 立 军

近年来,校外第三人或者饲养的动物致害学生的事故不断发生,如因学校管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学生被犯罪分子杀害、伤害;因教师失职,学生被不明身份之人领走而失踪;动物窜入学校咬伤学生等。法院对这些大体相同的案件中第三人和学校责任的认定存在较大的差别。有的认为学校和第三人的行为属于共同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有的认为学校和第三人应按各自的过错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即属于按份责任。

为了及时正确地处理好这方面的纠纷,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7条第2款规定:“第三人侵权致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据此规定,在校外第三人致害学生事故中,如果学校、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对事故的发生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而不承担连带责任或者按份责任。

一、补充赔偿责任的含义。

在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侵权行为中,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承担的侵权赔偿责任,就是补充赔偿责任。《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6条第2款规定:“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这就是补充赔偿责任的法律依据。

《人身损害赔偿解释》第7条第2款又专门对校外第三人致害事故中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作了规定。补充赔偿责任的基本结构是:实施加害行为的侵权人对于受害人而言是直接责任人,也是终局责任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人对于受害人而言是补充赔偿责任人,两者构成责任竞合。如果直接责任人对受害人承担了全部赔偿责任,补充赔偿责任人的赔偿责任终局消灭,受害人不得向其请求赔偿,直接责任人也不得向其追偿。如果直接责任人不能确定或者无力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责任,受害人可以请求补充赔偿责任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补充赔偿责任人在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直接责任人追偿。

二、补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

据《人身损害赔偿解释》规定,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而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或者公平责任原则,即学校有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没有过错则不承担责任。判断学校是否有过错,就在于判断学校是否尽了合理限度范围内的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义务。所谓合理限度范围内的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义务,是指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时对明显的、可能的、或者可能预见的危害学生人身安全的事件,所应给予的注意和应采取的正常而有效的保护学生人身安全的预防措施,而不是要求学校预防可能性很小的、极不常发生的或者完全不可能预见的危害学生人身安全的事件所采取的注意和措施。

下面是一起典型的校外第三人致害学生案件,法院判决学校是否承担责任时,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

1998年9月14日(新学年开学后的第二个星期一)上午7时45分左右,故意报复社会的罪犯林培青将事前准备好的两把菜刀藏入书包内,趁学生和护送学生的家长进校高峰期,以常人表象进入某小学校内。学校兼职门卫没有对罪犯林培青进行盘查、登记。

8时整,学校例行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林培青趁学校师生集中精力升国旗之机,突然从学生队列一侧冲入学生队伍,持刀肆意砍杀学生,当场砍伤21名学生,随后被学校教师、门卫抓获扭送公安机关。与此同时,学校其他教师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救治。经及时抢救,受害学生均脱离危险。罪犯林培青被法院判处死刑,被执行枪决。被处决前没有财产。

学校共有学生近1800人,教师70人。学校有门岗责任制度和进出校门制度,要求门卫对形迹可疑人员进出校门时进行盘问。学校在新学年开学两周内不反对学生家长观看升旗仪式,但在8∶20后要劝学生家长离开学校。案件发生时,学校组织近1800名学生及近70名教师举行升旗仪式,每个班级学生队列前后左右均站有教师。

税某某等4名受害学生以学校为被告诉至法院。法院经审理认为,学校的门卫管理制度并无不当,不能苛求门卫在学生及护送学生上学的家长进校的高峰期对每一进出校门的人逐一检查、询问、登记。9月14日上午8时前,该兼职门卫没有脱岗,对进出校门的管理没有违规行为。罪犯林培青蓄意报复社会,利用学生及护送学生上学的家长进校的高峰之机,以常人表象(着装整洁、手提提包、无异常言行举止)混入学校,有很强的隐蔽性,门卫难以辨认和发现,不能据此认定门卫失职。罪犯林培青混入学校后,并无异常行为举止表现,以致学校师生误认其为学生家长。其突然从学生队列一侧冲进学生队伍,持刀肆意砍杀无辜学生,对于全校师生而言,應属极不常发生的、突发性的意外事件,非学校通常预见水平和防范能力所能预见和防范。学校在每个班级的学生队列前后左右都安排有教师在岗履行职责;当发现罪犯持刀砍杀无辜学生的行为时,迅速组织教职工奋力制止其继续犯罪行为并将其抓获;同时采取措施紧急疏散学生,救助受伤害学生,避免更大伤害后果的发生。上述事实表明,学校对事故的发生没有过错,不应承担赔偿责任。故法院驳回了4名原告的诉讼请求。

该案判决提出了判断学校是否尽到了合理限度范围内的保护学生人身安全义务的标准,即学校以通常的预见水平和防范能力能否预见和防范。这种判断标准的提出有利于法院对今后类似案件的公正处理。

三、补充赔偿责任的范围。

学校所承担的补充赔偿责任的范围,应当与其尽到职责范围内的教育、管理、保护义务,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相一致。也就是说,这种补充赔偿责任是一种有限度的责任,不是无限的责任。因为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学校毕竟不是直接侵权人,只是没有尽到保护义务而已。学校承担的补充赔偿责任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学校未尽安全保障义务,致使第三人侵权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实施直接加害行为的第三人可以确定的,则加害人首先承担责任,在其有足够的赔偿能力的情况下,应该由加害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如果加害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则作为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学校的赔偿责任消灭。

(二)学校未尽安全保障义务,致使第三人侵权造成学生人身损害的,实施直接加害行为的第三人不能确定或者无力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责任,则学校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补充赔偿责任的范围与学校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相一致。

具体说就是,如果学校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损害结果就不会发生的话,此时,学校的补充赔偿责任就是全部责任。学校要对受害学生未获赔偿的部分全部进行赔偿。例如,受害学生损失5万元,如果加害人能赔偿3万元,则学校只赔偿2万元;如果加害人能赔偿1万元,则学校要赔偿4万元;如果加害人无任何赔偿能力,则学校要赔偿5万元,即承担全部责任。

反之,如果学校未尽安全保障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只是加重损害结果,则学校只就加重部分的损害按比例承担补充责任,不一定要对受害学生未获赔偿的全部进行补充赔偿,这才能体现“相适应”性。例如,受害学生损失5万元,学校的不作为造成的加重损失是2万元,如果加害人能赔偿3万元,剩余的未获赔偿的损失等于学校的补充赔偿责任的范围,即学校赔偿2万元;如果加害人能赔偿4万元,剩余的未获赔偿的损失小于学校的补充责任的范围,则学校在未获赔偿的范围内赔偿,即赔偿1万元;如果加害人只能赔偿1万元,剩余的未获赔偿的损失大于学校的补充赔偿责任的范围,则学校只在自己的補充赔偿责任范围内赔偿,即只赔偿2万元。

四、学校承担的补充赔偿责任既不同于按份责任,也不同于连带责任。

(一)补充赔偿责任不属于按份责任。

在校外第三人致害学生事故中,学校不是终局责任人,所承担的补充赔偿责任是一种替代责任。学校在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后,可对实施加害行为的第三人追偿。而按份责任是指各按份责任人在其应承担的份额内承担自己的责任,就该责任而言其不享有追偿权。

(二)补充赔偿责任不属于连带责任。

在校外第三人致害学生事故中,第三人承担直接赔偿责任,学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这是两个不同的责任发生竞合,而不是一个责任中分成每个人的份额,各个连带承担。第三人和学校对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没有共同故意或者共同过失,其侵害行为也不是直接结合而造成伤害事故的,因此不构成共同侵权。根据《民法通则》第130条规定,第三人和学校不承担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加害人人身门卫
走近加害人家属
过法门
雄黄酒
论高空抛物侵权责任
门卫
过法门
过法门(散文)
交通事故的人身损害赔偿金如何计算?
被害人怠于采取公力救济原因探析
余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