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是否都要用活动来支撑?

2004-04-29张安庆

人民教育 2004年6期
关键词:学具数学课活动课

张安庆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生话相联系,以学生获得的经验为基础。一个数学概念的建立,应该是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两点:-是耍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二是要在现实的、丰富的情景中体会和感受数学,对某一概念的意义有一个理解。

这两节课都是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学习内容都是度量单位。两位教师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实践,以活动课的形式进行教与学。“千米的认识”是安排了学生围着学校的200米操场跑道跑5圈来体会千米的实际长度,在此基础上理解千米的实际意义,从而建立“千米”单位的概念。“面积和面积单位”安排了一次剪l平方分米的操作活动。这个活动的设计是先看一看已有的学具(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再根据学具的大小,自己剪一个与学具(1平方分米)一样大的正方形。学生通过剪的过程来认识1平方分米的大小,建立起对1平方分米意义的认识。在学生将自己剪的l平方分米纸片与学具比较后,感到不符合标准,要求再剪一个与学具更接近的图形时,教师又让学生再剪一次……

这两堂课在教学上都努力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体会与感受数学,从而建立“千米”,“l平方分米”单位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这样关注学生的感受,注意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应该提倡的。

这两节课也给本人带来一些想法,在此谈一谈,希望引出一个话题来讨论或争论。

一、对学生的已有经验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了1OOO这个数,又知道了1米的单位长度后,只要启发学生用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情景来描述“千米”单位,通过举例来说明,应该是能够对“千米”单位建立起一个正确的概念的。对其意义,可以让学生在比较比“千米”长、比“千米”短和几个“千米”的具体实例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而沿200米跑道跑5圈,只能体会到l千米比较长,跑完1千米比较累,而现实中的1千米到底有多长,学生未必能真正通过跑步体会出来。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探索、比较、体会和逐步认识、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什么,怎样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与数学学习结台起来,怎样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一堂课热热闹闹下来后,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否真正掌握了,数学能力是否发展了,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反思。

“l平方分米”的“再剪一次”,意义何在?我认为价值不大。如果有再剪一次的时间,不如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比较哪些实物的面积比1平方分米大,哪些比l平方分米小,生活中的一些用具如课本等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从而丰富对1平方分米单位的认识。

二、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活动设计?

我认为设计一些数学活动,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對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情感,是有益的,但不可将数学学习话动设计模式化。数学的学习不都是要在具体活动中感受的,要避免将数学课都变成数学活动课。

哪些课的学习需要通过学生活动来进行,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希望能对以上看法发表意见和进行讨论。

猜你喜欢

学具数学课活动课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活动课
有趣的数学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讨厌的理由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网红”数学课
好一个 “殊途同归”
不计算比大小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