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太极拳要发何种劲力?

2000-06-13高壮飞

精武 2000年11期
关键词:运化步法太极拳

高壮飞

太极拳以阴阳变化为主要模式,以神、意、气、劲为运化程序。发力是打太极拳的重点,也一直是太极拳界探讨的问题,其中有“四两拨千斤”、“蓄力如张弓,发力如射箭”之说。现就这两句,谈一下打太极拳应发何种劲力。

一、“四两拨千斤”。千斤是指力大,四两则是指以气运身的运化,这是以柔克刚的具体运用。全身气运用协调,才能达到柔化,才有上下相随之意,才能做到“引进落空”。这时,无论对方如何用力,都难以伤及自己,而且在这种变化中,自己始终协调稳定而对方已失去重心不能站稳。气运身不是用力而是全凭心意用功夫。尽管上下相随也是一种身体活动但其力要小的多,以“四两拨千斤”来形容之非常形象,这是太极拳化劲的基础。

太极拳的柔不是弱,而是一种动态平衡,有“无”的哲理在其中,一切由“无”开始,而还原于无,一切事物包括动作、力和劲,都要符合这个“道”的哲理,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已。在接招时,我们用“无”来应对,也就是因势利导,使矛盾双方都有变化,使自己趋于平衡、稳定,而诱导对方失去平衡。这就要有喂招的过程,也就是“引”,由实到虚,使对方的力或劲路落空,这样,我们又得到了“无”,即“无极”而又可以生有极;而对方则已被动,不能还原为“无”。落空的真义便是使对方产生“过”或“不及”,如“过”则以“化、拿”应之,如为“不及”则以“发、打”应之。“无”中生有,再还原为“无”,如此循环不已,就是太极拳“柔能克刚”的基本原理。“四两拨千斤”中,用了一个拨字,这便要求实作中找一个点,这是“四两拨千斤”的关键,它以“无”为本,走出“拨动”之意,是“引进落空”的具体实践。这个点的移动或利用,可以达到我们“化、拿、发、打”劲路的需要。“意在手先”,是“无”字的内涵,也是“柔”字的内涵,是空、是虚、是无、是源点。

二、“蓄劲如张弓,发劲如射箭”。一张一弛是太极拳运化出劲的特点,张即张力、紧张,是蓄,是“以意行气”,使气在体内运化使之“上下相随”,这样既能化解对方来力,又能让自己蓄而待发,全身形成一种相互协调,“一动无有不动”的“粘黏连随”劲。同时,四肢活动(指穴位经络运动)又给中丹田以信息,使中丹田有蓄而待发之势、顶天立地之感。

“发劲如射箭”是弛。太极拳的发劲不是用蛮力,否则,根本不会有“四两拨千斤”之说。发劲是一种能量的转移,其轨迹不但可以在自己身上运化,同时也可在接触点传递给对方。这种能量源于中丹田,这就是“气运身”。使对方失去稳定平衡,就是“合即出”的意思,要逐步上身才能达到“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太极劲。

发劲是弛,下肢可松胯提膝,同时也有溜臀裹裆提裆之灵活感。“地户常闭”再结合“尾闾中正神贯顶”即“天门常开”才能有“以心行意”之基础,这样来贯穿“神意气劲”。

再谈一下劲。太极拳的劲以“↓挤按,采┲饪俊卑朔ㄎ基础,走四正四隅八个方位,八法既相统一,又相互破解,如破。按破挤。“↓挤按”以上肢活动为主,下肢多为定步;“采┲饪俊庇纸写簖,则是以步法为主的四隅手。劲的发出不但要有意识活动,还要有身法、手法的配合,也就是“手眼身法步,步眼手法合”。这里我要特别谈一下步眼。步眼不同于步法,但各种步法,如弓步、坐步、丁字步等,却有步眼的变化。这和我们前面力学中讲的支撑面即步的虚实转换,利用重心的升降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有相似之处,是支持手法变换的下盘基础,所以叫“步眼手法合”,也就是“上下相随人难进”。这里要说明,“步眼手法合”必须是“以气运身”运化的姿势,否则只有其形而不能发劲,无法做到“四两拨千斤”。

如何破坏对方步眼的稳定也是在推手发劲中要研究的问题。第一,自己有一个稳定的步眼,也能破坏对方的步眼,其方法为“脚踏中门”:前脚踏在对方支撑面的中心(对方重心垂直于地面的点),以膝盖击对方会阴穴,不但要占对方脚下的中,还要占对方中轴线的中。还有一种进步,进身后脚不在对方中门。比如,对方是弓步,前脚与我前脚平行时,这时我腿在内,对方腿在外,则用阳陵泉找对方的阴陵泉,利用透发劲使对方支撑面(即前脚)不稳而被发出。阴陵和阳陵是为下肢的中,用意以自己的阳陵找对方的阴陵也是占中,是膝打的一种。还有一种步法,前腿由对方前腿外侧走一个小弧,使自己的脚跟与对方脚跟平行,也就是自己的脚在对方的脚跟部,这叫做套索。接触后先松胯提膝再坐胯,这叫胯打,抱虎归山就是这种步眼。其手法是先由上向下合,当胯打势完成后,上下相分而发力。步眼中有脚踏、膝打和胯打之分,由此不难看出腿上的重心也有高低之别,不但要有中丹田气的运化配合,还要做到“腰为车轴,气如车轮”才能运用自如。“川”字步是吴式太极拳基本步法,正代表了人体中的的三条线。虚出的一笔是由前腿的足三里穴至头部的连线,中间的一笔代表会阴穴与百会穴之间的连线,“天门常开、地门常闭”之说,讲得就是这笔中线,它有气机升降,“上如浮云”的运转机能,就是以“虚领顶劲”来带动全身。第三笔代表后腿,是地气由肩井穴向涌泉穴的通道,也就是地气上腾于天的通道,是“能量”的来源,也是力量的源泉。但后腿因动作不同而有虚实之分,如是实腿,则主要起稳定作用,是“化与拿”劲的基础,有轴动则转动走外弧之意,配合会阴、百会穴;如后腿为虚腿则有“蹬之于足”、“发之于腿”的劲路,后足并前踪,即可上步,即可用足打,如“踢、蹬、踹、弹”等。

太极拳讲的劲包含力学基础,但重要的还是“以气运身”才能真正产生太极劲。劲含有力,但单纯的力不是劲,经络运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要有能量的运化、集中、穿透,要有场势的运用,谁能结合场势谁就占上风,这符合“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的要求,也符合“神、意、气、劲”的程序。我们以“求圆占中”为“化”,以“曲中求直”为“发”,这就是太极图,外面的圆是无极,求其中心,以中心带动体外的场势变化,是虚是化,这个场既包括自己也包括对方,是整体概念。太极图中的阴阳虚实要分清,但即阴鱼的眼为虚,而阳鱼的眼为实,说明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是自己体内的运化,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和相对的静态的稳定,这样才有太极的劲路,而不是拙力。□

猜你喜欢

运化步法太极拳
浅谈乒乓球教学中的步法教学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羽毛球上网步法及后退步法简析
步法训练在乒乓球运动队中的应用分析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浅析乒乓球运动员的步法训练
脾主运化浅议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