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认识晚报“时间差”

2000-02-16朱家生

新闻记者 2000年12期
关键词:时间差晚报通讯员

朱家生

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晚报界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不少晚报为了与日报争夺市场,改为早上出报,谓之“晚报早出”。对这种做法,有人赞成,认为增加了零售时间,增强了与日报的竞争力;有人反对,认为放弃了时间差,失去了晚报的基本特色,还称什么晚报?

从“晚报早出”的结果看,这些报纸的发行量究竟增加了多少?笔者未作调查,不应妄加评论。但至少可以说出现辉煌业绩的还未听说过,目前发行量居全国领先地位的晚报仍是属于下午出版的一些老牌晚报和办得成功的几家新秀。“晚报早出”未见“黑马”跳出,坚持下午出版的晚报者却无“关门大吉”,说明前者的做法未必是金光大道,它提供人们去思考研究:是从“早出”去找生机,还是坚持在晚报特性上去找出路?这也是当今中国晚报界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大问题。

“晚报早出”,当然不是一些办报人拍脑袋随便想出来的,而是结合他们的实践作过分析的。他们认为现在不只是报业本身竞争激烈,广播、电视、网络也都在与报纸竞争,于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原来它能保持晚报重要特色的“时间差”还顶用吗?特别现在晚报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在傍晚时分送到千家万户,因交通的拥挤、电视黄金时段的到来、夜生活的丰富等等,这就逼得晚报提前出报,同时上午就要提前截稿。过去中午12时截稿,现在提前至10时截稿,截去的这两个小时正是出新闻最多的时段。既然“时间差”被“截短截枯”了,靠“时间差”还能办出晚报特色吗?不如早上出版还能争得较长的售报时间。于是“晚报早出”现象便应运而生了。

然而,同样的情况,思考的方法不同,采取的手段也就不同。对此我们可以这样思考:如何既保留发扬晚报特色,又坚持晚报下午出版?不少晚报是在正确认识“时间差”,充分利用“时间差”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达到了保持晚报特色,坚持下午出版,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和欢迎。从一些下午出版而办得成功的报纸来看,他们正确地把握了“时间差”的辩证法。其要点是:

一、缩短“时间差”,又不锁死“时间差”

为了提早出报规定了提早截稿时间,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对群众关心的意义重大的新闻,如何不受此限制及时抢到手呢?这就要灵活机动地对待“时间差”,利用现代快速通讯的手段,适当推迟截稿时间。如羊城、新民晚报在这方面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全国或全市的“两会”报道等重大新闻,都是尽力去争取。记者常常会向编辑部报告,有什么重要内容,准备多少字,编辑便在版面上留下位置,“虚席以待”。有些国际上的突发事件,也采取类似的办法抢上当天版面。在重大新闻面前不让读者失望,保持晚报抢新闻的特色,不锁死“时间差”无疑是留了一条“绿色通道”。

二、全力抢新闻,形成独家和特色

不锁死“时间差”是为了在“时间差”里抢到重要新闻,这是一个概念。第二个概念是不在“时间差”里的新闻也要抢。只有全力抢新闻才能使晚报有众多的独家新闻,形成晚报特色。提到抢新闻,现在有一个思想障碍。有人认为现在很讲究新闻纪律,抢来的新闻还不知是否可用,何必去搞无效劳动?持这种观点者,把抢新闻与新闻纪律对立起来,这是一种僵化的思想观念。能帮助人民分清是非,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能促进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的新闻;能加快两个文明建设的新闻,一句话,代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的新闻,为什么不能抢?在新闻面前表现“谦让”的不是好记者。一个好记者应该遵循新闻规律,千方百计把业已发生、客观存在的新闻抢到手,及时交给编辑部。而编辑或报社领导认为发表此新闻会产生某种负面作用,或者有关上级领导表示此事还不宜发表,因此抢来的新闻未能见报,这是另一个问题。一个有事业心责任心的记者首先考虑的不应当是能否见报,而是先要把新闻采写出来。这样,即使因种种情况稿子上不了版面,那也可以说是完成了任务。

三、不仅“你无我有”,还要“你有我好”

尽管重视抢新闻,但不可能所有新闻都能抢在别人前头。有些新闻也因“时间差”落后于日报,发生“重登”的情况。因此,对一些较为重要或很有晚报特色的新闻,虽然不能“你无我有”,但应力求“你有我好”,即平时我们称之为“后发制人”,让读者读了新闻不觉得是“炒冷饭”,而是觉得新鲜可读。如有些重要新闻特别像社会新闻,日报只采了个新闻“鲜头”,晚报可写通讯或特写,作详细生动的报道;有些新闻较为枯燥,晚报可设法用一张或一组图片去表达;有时日报已发了新闻,晚报可从中提取有价值有趣味的材料写成社会新闻;在会议新闻中拎出与群众关系密切的事,单独发消息等等,使同一内容因表现手法不同,让读者有阅读兴趣。上述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你正我侧、你面我点、你粗我细、你虚我实、你文我图”,可谓是力求“你有我好”的一些有效做法。

四、全方位为读者提供服务,弥补“时间差”的不足

“时间差”不是万能的,但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无限的。晚报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的市民,是一份读者在业余在晚上读的报纸,因此晚报的记者眼睛要多朝着基层,这样便会有较多的新闻区别于其他报纸,还会发现群众中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有些疾苦和呼声需要反映。这就形成了一个为读者全方位服务的新闻源,使报道题材更丰富更广泛,避免挤在同一座“独木桥”上。如今的市场信息也是广大读者较为欢迎和关心的,晚报同样可以选择一些贴近群众的信息。其中特别是提供生活、消费、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帮助读者解决一些具体问题,让读者感到晚报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扬子晚报在这方面创造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赢得了读者的欢迎。这实际上也是从一个方面弥补“时间差”的不足。

五、编排出新、标题出跳,用足“时间差”

晚报的特色还表现在版面编排和标题制作上,如果把版面视为“面孔”,把标题比作“眼睛”,那么晚报的“面孔”和“眼睛”显然应区别于日报。除了拥有众多短小精悍的新闻、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图文并茂的编排外。在标题制作上又以新、短、活以及通俗化、口语化、地方性等形成特色。因此要善于用足“时间差”,对当日新闻尽可能做足做好,即使一时只能抢发一则简讯,也要突出处理,标题上“弹眼落睛”。重视版面“包装”,让编排不断出新,标题常常出跳,也是创造晚报特色不可忽视的一环。

总之,晚报的特色表现在内容、风格、形式、写作方法、编排手段、标题制作以及出版时间等诸多方面,打好“时间差”是形成晚报特色的重要手法。

另外,尽管有人认为晚报的“时间差”现已“缩短变枯”了,但是,如果我们建立一支庞大而健全的通讯员队伍情况就不一样了。复刊初期,新民晚报单经济部就号称拥有2000多名通讯员,市内某处一旦发生火灾,办公室电话铃声不绝,有地区的、消防的、公交的、商业的,各行各业的路过的通讯员都会纷纷打电话来告诉记者。记得从昆明到上海的列车在凌晨开到云南宣威发生严重翻车事故,通讯员就打电话到新民晚报记者家里,使报纸获得了全国最早发表的独家新闻。笔者对如今发行量名列前茅的羊城、扬子和新民三家晚报,在10月19日这天的一、二版作了统计,“今天”和“昨天”的新闻,分别为11、12、12篇,且多数为通讯员提供的。

“时间差”是客观存在的,能不能抓到尽可能鲜活的新闻取决于办报人的努力,记者除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去捕捉新闻外,必须花大力气去建立通讯网络,组织广大通讯员及时提供身边发生的各种线索、信息和新闻,让业已变化的“时间差”成为一个丰富的新闻源。特别在一些大城市里,许多行业在夜间活动,有活动就存在着新闻,不能说个个活动有新闻,但也不能说许多活动中一个新闻也没有,关键看那里有没有我们的眼睛——通讯员。有的晚报建立夜间值班室,就是通过通讯员的反映采访更多的夜间新闻,所以我们应研究如何去采挖“时间差”的新闻,深夜里发生的新闻如没有人去抓,新闻不会自动走进编辑部来的。

如果对晚报“时间差”有了共识,那么“晚报早出”的现象值得研究。是重视“时间差”坚持晚报基本特色办好晚报,还是从“晚报早出”,丢掉“时间差”这个晚报的绝对优势,在卖点中去找出路?何去何从,是值得正在掌握大权的老总们深思和选择的。应该相信,晚报历史的发展终将是遵循新闻规律前进的。

猜你喜欢

时间差晚报通讯员
理财杂志社2019年度优秀通讯员
“微宣传”体系中通讯员队伍的建设
《圣诞夜》晚报
基于BP网络的GIS局部放电声电联合检测故障定位方法
幼儿用餐的时间差对区域游戏的影响
立体声音乐节目后期制作中声像定位的探讨
《上海企业 》编辑部召开通讯员工作会议
厘米级室内无线定位方法研究
大埔县老促会召开老区通讯员座谈会
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