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2000-02-02张福珍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0年6期
关键词:大众化学会大学

张福珍

今年,普通高校招生规模再度扩大。连年的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千秋基业,教育为本。当我们把教育置身于整个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从国家与民族振兴的战略意义上来思考时,就会更加深切地感到在我国尽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是文明古国。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首倡“有教无类”,不分行业和出身,不分地区和民族,不择对象,广收弟子,“宜同资教”,在当时培养了一大批富于进取精神的有志之士,繁荣了文化事业,促进了社会发展。这种大众化教育思想因素可谓古已有之,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代的大学教育相当发达,教育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在文化上,达到了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古典诗词的最高成就,在经济上出现了鼎盛局面。从反面看,秦始皇虽力灭六国,结束了八百多年的封建割剧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封建王朝,但秦始皇没有认识到学校教育对发展社会和巩固政权的重要意义,既禁私学,又不设官学,甚至发展到“焚书坑儒”的地步,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使得秦王朝仅仅存在了15年。现实中最有说服力的反面例子是“文化大革命”10年,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干扰下,高等教育受到极大摧残,其所产生的恶果,绝不仅仅是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使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遭到了毁灭性破坏。

从国外教育史看,高等教育大众化思想因素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的赠地法案。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总统林肯签署此法案,把公有土地赠到各洲,建立土地赠予学院,把高等教育与世俗化、与普通大众联系起来。到本世纪上半叶,美国开始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1940年适龄青年入学率达到了15%。1994年,适龄青年入学率达到了55.2%。所有这些,大大促进了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发展,使其成为世界一流强国。除美国外。欧洲各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和世界上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自印年代以来,都陆续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实践证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密不可分的,两者成正相关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健康、稳步的发展。但我国高等教育的适龄青年入学率在世界仍处于很低水平,只有非洲国家、少数亚洲国家和个别加勒比海国家低于我国,已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应当满足经济、科技以及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作为基础工程,必须适当超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适应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迎接21世纪的挑战。

1.尽快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

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取决于国民受教育的数量和程度。同时,教育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也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以史为鉴,可以看出教育事业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在当今世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尤为如此。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事件,更让我们感到了切肤之痛,促使我们必须痛下决心,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强大的综合国力迎接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2.尽快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利于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而要求大中小学均衡发展。但由于大学对招生规模的严格控制,致使这种均衡无法产生,从而导致了中小学尖子教育、应试教育。这是高等教育规模不能适应经济发展,不能满足升学要求的必然产物。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就是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大大提高中学后教育的比例,使青少年除了学会必要的专业知识外,更多地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辨别各种是非,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成为优秀的合格人才。

3.尽快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对教育的需求,真正拉动内需。

许多调查资料反映,让孩子上大学是绝大多数城乡居民的第一需求。因为这既可以提高孩子的素质,又可以扩大就业的选择面,增加就业的满意程度和可能性。据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的研究表明:“为子女上学准备”的储蓄所占比重达44%。实际上,教育消费已成为逐渐脱离贫困的人们的新卖点,我国人民已有着积极的投资教育、选择教育的需求和相当的经济实力。高等院校扩招顺应民心,合乎民意。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是创造全社会投资办教育和让人们积极去“购买”消费教育的机会,这种内需的扩大,是高尚、文明的,是持久而有良好回报的。通过提高教育供给的规模和质量,去催化和提高人们的内需追求层次,应该说是造福于社会的千秋伟业。

4.尽快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利于充分挖掘办学资源,促进教育产业开发。

一方面,尽管我国资源有限,但是高等教育的资源尚未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我国高校师生比、职生比在世界上均处于很低的水平,教室、实验室的全天利用率也较国外低得多。扩大招生规模,就必须转变观念,挣脱计划经济的束缚,打破“小而全”、“小本位”的框框,充分发挥所有教学资源的作用,使之达到最大效益。另一方面,目前我国提供高等教育的机构主要是正规的公立大学,其数量、规模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广泛需求,必须探索一条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行之有效的途径,来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其中,办好私立大学,或在公立大学里创建民办机制的学院都是较为可行的办法。国外私立大学较多,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日本的私立高等学校有较长的历史,目前全日本l 208所各类高校中有910所为私立,占75%;菲律宾的高教结构中,80.2%为私立学校,其在校生约占全体大学生的78%;印度尼西亚的私立大学所占比例更高,达到90%以上。许多世界著名的私立大学,在国家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公立大学中办民办学院,既有利于充分利用已有教育资源,也有利于这些学校从经济学角度尽量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朱镕基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展民间办学,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办教育,才能实现大国办大教育,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不走多种形式办学的路子,别无选择。”

大众化高等教育必将随着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以及社会财富的日益丰富而成为现实。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将呈现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大力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并加速向普及化高等教育过渡必将成为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特色。

作者系东南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

(南京210009)

责任编辑:海文

猜你喜欢

大众化学会大学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至善
学会分享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