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5E”教学模式的跨学科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

2024-03-28朱海军邹君罗瑶杨娅

地理教育 2024年14期
关键词:跨学科研学旅行

朱海军 邹君 罗瑶 杨娅

一、引言

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的组成部分[1]。同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正式发布, 体现出了我国教育行业从“知识核心”时代向“素养核心”时代的跨越。研学旅行将理论研究式学习与实践操作学习结合与统一, 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2]。自此学术界对研学旅行课程研究愈演愈烈,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学旅行课程标准的制定、研学旅行作用研究和实施和研学旅行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研究[3-5]。但至今研学旅行实践中仍以单一学科为主,跨学科的综合研学较少[6]。《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 年版)》明确提出,要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7]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之一,标志着我国研学旅行进入了新的阶段,掀起开展跨学科研学旅行新风。如何在跨学科研学旅行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之一。

“5E”教学模式于21世纪初传入,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5E”教学具有探究性、自主性、灵活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核心是“重引导轻灌输”。学者对该模式的研究层次主要分布在开发研究、应用策略研究以及学科教育教学中[8]。其中半数文献聚焦在学科教育教学中,包括生物、物理、信息技术、体育、护理等不同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9-11]以及学科章节的教学设计研究为主[12-14],而將“5E”教学模式创新应用在跨学科研学旅行中可谓凤毛麟角。

因此,本文将深入探究如何将 “5E”教学模式应用于跨学科研学旅行,借此提出新的、可行的研学旅行课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为中学一线教师设计、组织和开展跨学科研学旅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5E”教学模式与跨学科研学旅行

1.“5E”教学模式

“5E”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科学教育教学模式, “5E”各代表着 Engage(吸引)、Explore(探究)、Explain(解释)、Elaborate(迁移)和Evaluate(评价),“5E”教学模式最早应用于生物学科,后因其完备的教学流程和良好的教学效果,逐渐在物理、化学、数学和地理等学科得到应用,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能够通过结合创造性、合作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等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理解,并增强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2.跨学科研学旅行

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概念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求基于学生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以及兴趣爱好等,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地理课程内容为主干,融合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开展综合性学习[7]。研学旅行是主题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一直以来就备受关注,开展跨学科研学旅行,在培养学生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落实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课标要求。

三、“5E”跨学科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框架

本文将“5E”教学模式尝试运用到跨学科研学旅行中,在研学旅行课程的行前、行中和行后三个阶段,分阶段灵活运用“5E”教学模式,行前侧重“吸引环节”; 行中侧重“探究环节”,而行后是一个总结和反思的阶段,侧重“评价环节”。

1.行前吸引唤求知

行前阶段,教学主题是学习研学旅行方案,活动形式有教师主讲、学生互动、小组讨论和自主学习等。行前教学目的是激发研学动机,强化团队意识、明确研学目标。“5E”中的吸引正是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引入有趣的话题、提问学生有兴趣的问题、展示图片或视频了解研学地点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进而在已有知识的概念基础上,布置具有探究性的研学任务,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研学主题,并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知识准备。

2.行中合作生新知

行中是研学旅行的实施阶段,针对行前的研学任务,教师可灵活运用“5E”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完成行前设计好的研学任务,在每一跨学科任务发布前,先进行吸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研学地点的相关背景和知识;接着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深入探究,完成跨学科研学任务;进而进入到解释和迁移环节,学生分享并呈现研学成果,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完善、提高和拓展;最后进入评价环节,行中的评价属于过程性评价,评价学生在探究中的表现。这五个环节可以重复进行,对应每一个跨学科研学任务。

“5E”教学模式的五个环节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在“探究”环节可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深度探究问题,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调查研究,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解释”环节中,学生可以表达自我观点,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迁移”环节也称为拓展阶段,具有延伸性,可以锻炼学生运用新知识的能力,为学生扩充新概念,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扩展思路。“评价”是在探索和解释的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此时采用学生间互评的方式,让后面回答的学生补充前面学生的发言,也可提出不同观点,帮助学生自我查验是否掌握本次研学任务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知识。

3.行后评迁助巩固

在行后,在迁移环节中,教师引出相关的其他概念,学生在充分利用先前学到的知识基础上,在相似的情境下,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其他学科或者应用情境结合起来运用,扩充知识解释新问题,进一步增强研学旅行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而在行后的评价环节中,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以及教师的反馈和总结,不断总结反思,扬长避短,发挥优点,改正不足,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需注重记录整理,在下次研学旅行中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和判断上次研学是否有效。

四、“5E”跨学科研学活动设计示例——以“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为例

通过综合考量,选取常宁市水口山铅锌矿冶遗址和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作为研学地点,进行为期一天的研学旅行,旨在引导学生在“5E”模式下,进行合作探究完成跨学科研学任务,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通过及时迁移和评价,帮助学生能够更快地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1.指向核心素养的“5E”跨学科研学活动目标

在設计研学课程时,教师应将发展学生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跨学科间的共同目标,以提升地理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15]。探究常宁市水口山铅锌矿发展历史,枯竭后的转型变化,通过跨学科任务进行学科交叉,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提高各科的核心素养。研学旅行在行前、行中、行后有不同的侧重点和跨学科研学任务,因此,需要针对有不同的研学培养目标,为此设计本次指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表1)。

2.指向核心素养的“5E”跨学科研学活动过程

本文将“5E”教学模式创新应用于跨学科研学旅行,为此教学过程设计中主要涉及研学地点、跨学科任务、“5E”教学模式环节、核心素养等要素,按研学旅行课程的实践活动的时间顺序,把研学旅行课程分为行前、行中、行后三个阶段,不同阶段设计不同的跨学科研学任务,应用“5E”教学模式中不同的环节,以使研学效果最大化(表2)。

3.指向核心素养的跨学科研学活动评价

研学旅行评价设计是确保研学旅行课程水平与效果的重要手段,考虑研学旅行评价原则,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核心素养的提升,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融入“5E”教学模式,设计跨学科研学评价表(表3)。

五、结语

本文将“5E”教学模式创新运用于跨学科研学旅行,兼具实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不同学科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多学科核心素养。在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设计时要注意因地制宜,不拘泥于特定学科;行中探究任务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迁移和阶段性评价;保证每一探究任务设计吸引环节。本文旨在研究出一套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跨学科研学旅行设计流程,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跨学科研学旅行的设计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等.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 (2016-12-02)[2021-09-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612/t20161219_292354. html.

[2] 郑金嵘. 开展研学旅行,培养核心素养[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1(21):127-128.

[3] 黄思华. 研学旅行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4(8):54.

[4] 凌桂连. 基于研学旅行培育地理核心素养[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8,(16):193.

[5] 周银锋. 研学旅行中培育地理实践力素养的策略研究[J]. 地理教学, 2019,(2):40-43.

[6] 冯志旭. 地理学科研学向跨学科主题的综合研学转变[J]. 地理教学, 2020(19): 61-64.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8] 陈智威.5E教学模式在博物馆教育活动“海月水母聊聊吧”为例[J].科技风,2023(17):44-47.

[9] 李凯乐. 核心素养视角下5E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2.

[10] 曾桂花.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5E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C].社会发展——跨越时空 经济基础论文集(一), 2023.

[11] 朱雪芳. 核心素养导向下“5E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延安:延安大学, 2022.

[12] 柯小红. 基于5E教学模式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第1课时)教学设计[J]. 生物学教学, 2019,44(10):36-38.

[13] 杨然,王任翔,丛嘉熠,等. 基于5E教学模式的“细胞的能量货币——ATP”教学设计[J]. 大众科技, 2023,125(1):168-171.

[14] 魏敏姝. 基于5E教学模式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以人教版教材“植被”为例[J]. 亚太教育, 2023(6):126-129.

[15] 吴世嵩,陈亚颦,杜凡,等. 基于跨学科主题学习视角的地理研学课程设计[J]. 地理教育, 2023(3): 66-71.

通信作者:邹君

猜你喜欢

跨学科研学旅行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不可能旅行
小黑的旅行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