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2024-03-28陈小兰

地理教育 2024年14期
关键词:深度区域情境

陈小兰

一、引言

随着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强调要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高考评价体系中也明确指出: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学习者要能高质量的应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中的复杂问题情境,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甚至融会贯通[1]。综合思维不仅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带有跨学科的普遍性。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现实的高中课堂还存在过度重视知识,缺乏思辨的现象。本文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以“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为例,分析在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怎样更好地进行综合思维素养的培养。

二、地理综合思维与深度教学的关系

1.地理综合思维的内涵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的综合思维是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复杂的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它是人们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地理“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性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观察、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特点,分析地理事象的发生过程,辩证看待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地理问题及可持续发展问题[2]。综合思维还体现为要素综合(即组成地理事物的要素,如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水文、生物、土壤、地形等五大要素)、时空综合(即地理事象或地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和地方综合(即区域地理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三个维度,三者相互包含、相互支撑。

2.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就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使学习者得以发展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并且能将所学的知识有效迁移并应用到真实情境中来解决复杂问题的学习。“深度学习”可以解构为高阶学习、整合性学习、反思性学习这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3],是“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开放性视野和创新能力”,是适应终身学习、信息社会时代的需求。

深度学习不同于传统的学习,它不局限于学会知识,而是更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去解决问题,更加重视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更侧重于挑战内容的联系与构建,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度学习最重要的特征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3.综合思维与深度学习的融合

深度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与构建、迁移与应用,是包括综合思维在内的高阶思维。它要求学习者不局限于知识的学习,更应该通过真实且复杂的情境,研究学科的内在逻辑联系,加强深层次的讨论和合作探究,促进学生学会深层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大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理课程之后形成的必备品格和能力,首先通过对现实生活的事实或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其次提出问题、假设,最后解决问题。综合思维是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重要思维方法和关键能力,是形成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素养的路径和基础。综合思维素养的培育也是地理四大素养培养的关键点和最难点。可见,地理深度教学与综合思维素养的形成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教学中进行综合思维与深度教学的融合,突破学生的惯性思维,进行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4]。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对应课标: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从课标要求可以看出,重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节内容与上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属于并列关系,共同说明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案例探究分析,理解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对图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与运用,学会有效迁移并应用于其他案例中的能力。因此,“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学习能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指向深度学习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主动性,提升综合思维

情境教学的倡导者提出:“学知识绝不能将它从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兴趣出发,遵循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能够开启思维的大门,在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里充分发挥自己思维能力的作用,更好地学习地理,从而为学生培养地理综合思维奠定必要的基础。

在“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暑假期间,教师要去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西宁市青海湖旅游,西宁市距离我校1 202千米,给出如下的表格(表1),让学生帮忙推荐合适的交通出行方式,并给出合理的理由。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被激活。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根据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感知问题情境。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学生为解决问题,需要提炼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将情境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加工,从而主动构建新的认知体系。

2.巧妙设问,构建思维导图

新课标提出要重视问题式教学,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行动[5-7] 。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促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关联性,系统化、结构化则是培养综合思维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以联系郑州和重庆万州的郑万铁路的修建为例,给出材料,设置问题(表2),引导学生层层分析,深入思考,逐步培养综合思维。

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征,这就需要教师以知识点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学生实现地理知识到地理能力的迁移。以及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不断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在课堂上,教师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小步向前[4]。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状态,完成了常规的思维建模,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形成了交通线的区位因素思维结构图(图1)。

3.面对复杂情境,学会迁移

深度学习是学生将知识从一种情境迁移运用到另一种情境的过程。所以深度学习中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在学生通过探究,明确了一般规律后,课堂上教师又设置了复杂的真实地理情境,检验学生是否能独立分析问题。在探究交通线修建的一般思维模式之后,教师以重庆第二机场选址璧山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为什么最后第二机场选择了璧山。将学生分为三组,代表参与角逐的三个城市:璧山、江津、綦江,从位置的优越性、距离中心城区的远近、政策的支持、经济的水平、运输需求等方面分别阐述自己这个城市吸引机场到此建设的优势。学生通过真实的案例,打破以往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使自己的思维层次和水平呈现一个动态的、螺旋式的上升,最终达到高阶思维的水平。

华东师范大学段玉山教授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就是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認知、地理实践力作为“透视镜”和“语法”,去审视与串联整个地理学科内容,并以这些概念为逻辑起点,把握地理学科内容的内在结构与关联,从而梳理出地理教学逻辑结构,再以此为指引,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6]。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面对真实的复杂情境时,需要不断调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印证完善已有原理,在掌握基本分析思路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原理的内涵掌握和灵活迁移运用,使综合思维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4] 梅国红 朱汉招.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探析——以产业转移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4):95-96.

[5] 段玉山,姚泽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性质[J].地理教育,2017(2):4-5.

[6] 陈土森.综合思维培养视域下高中地理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J].地理教育,2023(S1):66-67.

[7] 耿婧婧.构建深度教学课堂,培育地理综合思维[J].地理教育,2022(3):55-58.

猜你喜欢

深度区域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