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舞蹈开始,我的十年淮剧路

2024-03-07顾芯瑜

上海采风月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淮剧剧团戏曲

顾芯瑜

从 2013 年进入上海淮剧团,到2023 年算是小有收获,上半年获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新人主角奖榜首,下半年与全国40多个优秀地方戏曲折子戏同台竞技,获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表演艺术传承英才奖”,一转眼,我已在淮剧这条路上蹒跚前行了十年之久。

十年光阴如梭,我在上海淮剧团和诸位前辈老师的帮助和培养下努力成长,自己也一直在奋力向前,总算是没有辜负这个舞台,没有辜负一路爱护我的师长和观众。

走上淮剧这条道路似乎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缘分。我的家乡在江苏泰州,2008 年,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的淮剧班到泰州招生。那时,我一直在泰州文化宫学习舞蹈,基础比较扎实,少年宫的老师觉得上海的舞台广阔,便询问我妈妈的意见,要不要让我去试一试。我从三四岁就已经开始学习舞蹈,到那时已经有了七八年的功底,父母也一直希望我能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就带着我去参加了面试。经过初试和复试两轮考试,我幸运地被上海戏剧学院戏曲学院录取了。

录取意味着新的开始,我也因此面临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挑战。此前,我一直学的是舞蹈,而戏曲和舞蹈对表演者的身体要求完全不一样。舞蹈要求舞者身体舒展柔软,戏曲则要求表演者往里收,要集中,要有爆发力。这是两个看起来背道而驰的要求。所以,正式上学前的那个暑假,我过得非常痛苦。每天早上五点半就爬起来,跟着以前淮剧团的老师在公园里练功,压腿、撕胯、翻跟头,把以前这么多年练开的胯收回来,经常练得腿上青一块紫一块,可以说是吃了不少的苦头。

或许是打小学习舞蹈、学习艺术的原因,我骨子始终有一种好强不服输的性格。所以,尽管暑假练功很苦,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不服输的性格一直支撑着我走到今天。暑假过后,我孤身一人来到上海求学,进入学校后连哭了一个月,连宿舍阿姨都说没见过我这么爱哭的女孩子,甚至还去联系班主任,考虑要不要让我父母把我接回家。但抹干眼泪之后,我还是坚持走进了练功房。

进入学校后,我被分到了青衣组。当时不了解戏曲各个行当的分工,只单纯不舍得放弃练了这么多年的舞蹈基本功,就去找班主任老师商量想文武兼学。在戏曲的各个行当中,学武旦其实非常辛苦,很少会有孩子主动提出这样的要求。班主任见我诚恳,就同意了我的请求,一边安排我跟文戏老师学,一边让我跟着武旦老师练基本功。那时,我不服输的性格又抬头了,每次有点落后,就立马要给自己加练。学校的老师们也非常喜欢我,经常会在中午休息时间帮我练跟头、练基本功。

凭着日复一日的不懈怠,每次期末展示时,我都可以获得不错的成绩。求学期间,我也获得了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上海市“优秀表演奖”、第一届全国青少年戏曲邀请赛“优秀表演奖”、首届上海市戏曲“小白玉兰”称号等荣誉。而这五年里文武兼学练就的基本功,后来也逐渐成了我的优势。我们那一届“淮四班”的毕业大戏是《白蛇传》,其中《盗仙草》要下两张桌子的高台,我演起来毫不畏惧,因为都是这些年里认认真真练过的功夫。

2013年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了上海淮剧团,从此开启了自己的舞台人生。淮剧团为我们青年演员提供了很多學习和锻炼的机会,让我们在各种大戏小戏中积累舞台经验,打磨专业技艺,还为我们提供了接触各种类别舞台作品的机会,带着我们去国外演出,参加诸如英国爱丁堡艺穗节、芬兰前沿艺术节等各种国际舞台艺术盛会,让我们得到深度的学习交流机会。

2017年,上海淮剧团推出了“淮剧学馆制”。“学馆制”是上海淮剧团针对青年演员推行的培养制度,不仅有淮剧前辈艺术家的教学,还请来了京昆名家前来指导。学馆制每年还会设立夏季集训,冬季集训,让青年演员根据剧目进行针对性地学习。这些课程让我们有了提升自我、思考舞台的机会,也让我们完全沉浸在淮剧的氛围之中。

现在想来,我真是非常幸运。五年学馆制排演的几出大戏,我都担任了主演。从《白蛇传》《王宝钏》到《杨门女将》《赵五娘》,再到《水漫泗洲》。2023年,我还参与了传承版《金龙与蜉蝣》的演出。在剧团领导和老师们的爱护下,我迅速成长了起来,并获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其中,21岁那年,我首次主演的全本《白蛇传》参加了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的评选,就获得了新人主角提名。2023年,《赵五娘》再次获得各位专家老师的认可,助我拿下了第3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奖新人主角奖的奖杯。

可以这么说,我在舞台上的成长,离不开“淮剧学馆制”对我的培育,离不开名家老师对我的栽培。

对我而言,2023 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除了收获来自舞台和观众的肯定,我还对自己从事的艺术道路有了更加清晰和坚定的认知。这一年,我有幸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新时代青年艺术家(戏曲表演)培养”项目。就是在这次培训中,我找回了自己作为地方戏演员的自信。作为一名淮剧演员,一名地方戏演员,我曾有过深深的迷茫。在接受京剧和昆曲老师指导时,我看到他们高度程式化、非常优美的表演,不觉自惭形秽,甚至有点迷失方向:在有着深厚根基的京昆面前,地方戏的发展前景何在?年轻地方戏演员的发展空间何在?这段时间的学习给予我醍醐灌顶的启发,多元的课程设置,各界艺术家的讲座,各剧种演员富有张力和感染力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了打破程式化的表演方式的魅力,也让我对地方戏的发展重新充满了信心。

另一个让我产生思考的是淮剧《赵五娘》。这些年,戏曲界都在宣扬“守正创新”,但是,作为一名青年演员,如何在地方戏曲的舞台上守正,又如何创新,我其实并没有清晰的概念,更无法将这个理念化为具体的舞台表演。《赵五娘》给了我一个在实践中探索的机会。

老戏新排的《赵五娘》并没有完全采用以前的剧本,在表演上也没有一模一样的模板可以参照。但也正是从《赵五娘》开始,我真正开始思考自己的戏曲表演之路。此前的表演更多是老师手把手教学,我进行传承和模仿,把前辈的表演、剧种的历史继承下来,以获得老师的认可和观众的认可。现在,我希望得到自己的认可。

那时,我开始真正去琢磨一部戏。既然我的演出经验和演出技巧没有办法和前辈老师们相比,那就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表演方式。难得有机会遇到这样的本子,我不想单纯地模仿和复刻类似的作品,我希望自己的生活和思想都要随着时代向前走。

在导演、老师、同事的帮助下,我一遍遍琢磨、钻研、排练,也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赵五娘”的特质,那就是走“情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情感,我对赵五娘的认识和共情,便是旁人无可替代的“独一份”。找到赵五娘的“情感”属性,也让我对人物的理解有了很大的突破。以前在排练厅,我会注意身段要走得漂亮,走得顺畅,体现技巧,尽量做到完美。但这次的前期排练,我经常一个人去排练厅坐着,尽量去感受这个人物,从心理上贴近人物。赵五娘是一位普通女性,她的生活一直过得非常艰难,灾荒之年供奉公婆,公婆去世后风雪行路找寻丈夫。所以,当我走进排练厅时,妆也不化了,衣服也尽量穿得简单普通。在演唱时,我也抹掉了很多华丽的唱腔技巧,不会为了追求声线的华丽而刻意表现技巧。在表演时,我没有放弃唱腔,也没有放弃身段,但所有的表演都要配合人物本身。

《赵五娘》中有很多传统戏曲的身段和技巧,但又非常接近生活,这就是我喜欢淮剧的地方。比如,赵五娘在风雪行路中的几次跌倒爬起,眼神是有很多变化的。她在风雪中跌倒后昏迷,好不容易醒了过来,一开始眼睛迷迷糊糊地半睁开,身子又颤抖,想强撑着胳膊肘起身,但又倒了下去,靠着意志力,她慢慢調整呼吸,在心里清晰了自己的目标,才一点一点回过神来。在这些表演片段中,老师们并没有说,你这里要爬起来,你要怎么呼吸,你手要撑几下,眼睛先看哪再看哪。很多表演都是我在排练中尝试着倒下来之后体会出来的。

又比如,风雪中的赵五娘晕倒后好不容易撑起来了,但一下子惊住了,因为想到了自己和丈夫的定情信物琵琶不知所踪,这时候她立马什么都忘记了,用手指在地上刨雪、乱摸。这时候,我就抛弃了任何程式化的表演,尽量去表现一个真实的人。这种非程式化的表演,让我有了投入创作的感觉。

再比如,赵五娘怎么吃糠,怎么咳嗽,怎么噎住,这些生活化的表演片段如何表现,我也一直在思考。为了寻找赵五娘那一刻无助和凄凉,我还试着就着凉水吞过粗糠。

2023年上半年复排《赵五娘》, 我觉得好像我的台风更沉稳了一点,可能是因为这一年的我对戏曲和人物都有了更多自己的理解。新的一年已经开启,我希望今后的自己可以开启更多思考,学习更多剧种的优势,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表演风格,在时代的舞台上稳步向前。

今后,我将继续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论引导自己的工作和实践,争取在舞台上塑造出更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回馈广大观众。

(本文由金莹采访整理)

猜你喜欢

淮剧剧团戏曲
淮剧小镇:古韵悠悠淮乡情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传承淮剧国粹 丰厚人生底蕴
——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小学“淮腔今韵”文化项目掠影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欢迎加入“蓝狠狠小剧团”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