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家新闻”不私藏

2024-03-07孙渝烽

上海采风月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秦怡译制老师

孙渝烽

2023年9月在微信上看到我国著名演员达奇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因心肺衰竭去世的消息,我深深为这位好朋友惋惜,中国又失去一位硬汉电影明星。當时我曾想写一篇怀念达奇的文章,因为在1980年代,我们曾有过一段交往。元旦前从申园回家整理资料时,我终于找到当年在译制厂工作时,和达奇的两张合影,一道的还有秦怡老师当年来厂配音时的照片。那段时间,我和达奇聊了很多。还有我和秦怡老师的交往,以及我所知道的,她为拍摄电影《青海湖畔》所作的努力。这些往事也只有我亲历过,也许是“独家新闻”。一段有关电影的历史纪实,我想趁我健在把它记录下来,让后人可以了解一些事实。

“我想走改革之路”

先说达奇的故事。1982年至1983年间,有一天陈叙一老厂长叫我去他办公室。一进门就见到一位很熟悉的演员,老厂长说:“这位演员你不陌生吧。”“达……达奇先生。”我俩拉手坐下后,老厂长说:“达奇先生现在是福建电影厂副厂长,这次带着他导演的一部电影来我厂做后期,配音任务就交给你了,好好帮着完成。”

当年我在译制厂完成过很多国产影片的加工任务(后期配音)。老厂长曾对我说过:“小孙,你参加过电影拍摄,知道拍一部电影的艰辛。要好好帮助他们把后期对白配音工作搞好。人家来我们厂做后期配音,总希望我们尽可能为影片加点分,一定要努力做好!”也因为这样,我认识了很多电影导演:郑洞天、广春兰、张华勋、葛晓英……

我跟达奇是第一次见面,在银幕上我看过很多他所塑造的形象,喜欢他的高大英气,知道他是长影厂的著名演员。这次他带来的是他导演的电影《倔强的女人》。这是我们第一次合作,短短的十天,几乎朝夕相处,由此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这部电影的女主角是秦怡老师。秦怡老师一贯坚持自己配音。我和达奇见面的第二天,秦怡老师就来到译制厂参加工作了。

达奇是位很豁达的人,在创作上也挺谦虚。当天我们一起看了已剪辑好的影片,达奇很真诚地对我说:“这是我到福建厂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急急上马,剧本并不理想,所以想在后期配音过程中进行一些修改和弥补。秦怡老师也是这个意见,所以来上译厂搞后期配音。”

这部影片我们配音花的时间比预计的要长。秦怡老师十分认真,常常在棚里边改词边录音,甚至对一些画面也作了调整修改,配音过程中,我们的配音演员也出了不少主意,一直改到秦怡老师和达奇基本满意为止。

期间有些事挺有趣:有一天在食堂吃午饭,秦怡老师看着我和达奇说:“有同事说你们俩有点像,我今天仔细看看,你们俩的脸型的确很像,有机会写个哥俩好的电影,你们可以演两兄弟。”

我说:“那太好了,让我有机会过过戏瘾,特别是能和达奇老兄这样的明星演戏,我也可以出名了。”

秦怡老师说:“你这想法太差劲了,演戏是为了出名吗?不要忘记,电影的功能是教育人民、宣传人民,给人们带来愉悦。”

达奇也认真地看着我说:“咱俩还真挺像的,有机会咱们合作一把!”

我把这次谈话作为一次美谈,至今难忘。

当时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疑惑,达奇是长影厂的著名演员,主演过好多电影,怎么一下子到福建厂做制片人了?但又不好启口问这事儿。我和福建厂厂长林炳坤很熟悉,正想着以后找机会问问他,没想到达奇很率直,自己告诉了我答案。就在他离开上海的前一天晚上,他请我在永嘉路襄阳路口的“乔家栅”吃晚饭。他似乎也看出了我内心的疑问,当晚索性跟我聊开了,我也终于明白了达奇离开长影的原因。

1980年代,全国各界都迈开了改革的步伐,电影界也不例外。达奇认为,电影厂原有的模式、制片方针也应该改革了,电影生产光靠国家投资不行,要敞开大门,吸引民间资本共同参与电影的拍摄,题材、样式也应该更多样化,以满足观众的需要,所以他想去南方闯一闯。他的很多想法和林炳坤先生很一致,林炳坤愿意接纳达奇,共同创新,走出一条改革电影的新路子。因此达奇就离开了长影厂,打算到福建厂干一番事业。

我则向他介绍了当时有名的“游击导演”张刚的故事:他原来是江西省话剧院的演员、导演,因为热衷电影事业,离开了省话,自己成立了一个电影研究所。他自己筹集资金,想拍摄专门描写平民生活的“阿满喜剧”。因为没有拍摄电影的指标,只好在全国电影厂之间“打游击”买指标(厂标),在夹缝中求生存,最终也拍出好几部“阿满喜剧”并形成系列。我跟张刚也是好朋友,他的多部影片后期配音工作也都是我帮着完成的。自筹资金谈何容易,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写剧本,自己导演,甚至自己主演,是一个执着的电影迷。他的“阿满喜剧”终于被老百姓所喜爱,中小城市上座率很高,每部电影都能卖上一两百个拷贝。

达奇听了很受感动,说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中国电影才能有希望,才能有创新。福建省就有很多华侨愿意出钱投资,想把华侨在海外创业的事迹拍成电影。他想去福建厂努力一把,电影生产作些变革,闯出一条新路子来。

达奇那天讲得很激动,充分展现了男子汉气概。他对电影改革充满希望,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前景充满美好向往,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段历史我觉得很值得记载下来,中国电影人在改革大潮来临时是有很多想法的,为了振兴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有很多人都在努力奋斗着。

后来我跟达奇通过一些电话,可大家都忙自己的一堆事情,联系不自觉地中断了。后来才知道他去澳洲定居了,为发展中澳文化交流工作努力着。

“我想塑造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

《倔强女人》配音完成后,秦怡老师曾对我说:“这部电影上得确实有点匆忙。当时达奇来找我,请我演这部电影的女主角,他告诉我电影讲的是三江市化工厂总工程师孟华的故事。她在‘十年动乱中蒙受委屈,历经坎坷,丈夫也死于一场意外事故中,可她依然满腔热情地投入火热的生活之中。故事应该是比较吸引人的,我一直想塑造一个女知识分子的形象。现在看来剧本还是单薄了一些,有点遗憾。”

这次来译制厂配音也是她建议的。她还告诉我,1950年代,她也曾经来译制厂配过一部苏联电影《收获》。当時她配女主角,男主角是石挥配的音,赵丹还自告奋勇来担任译制导演工作。这部影片也算是苏联的一部大片,由功勋演员担任主角,很受关注。然而秦怡老师却谦虚地说:“平心而论,我并不具备配音条件。我是南方人,普通话并不太标准,音色也不属于好听的那种,为别人配音有点不自信,这跟自己演的角色配音完全是两码事。看你们的同事配音又快又好,口型抓得准极了。”她又说:“我这次来译制厂配音,收获很大。达奇也感到你们很努力,帮我们出了很多好点子,又改台词又调整画面,影片可看性比原来好多了。”

秦怡老师还鼓励我,在译制片厂工作也挺好,这里是个学习锻炼的好地方,说我还挺幸运,还能常常去上影厂拍拍戏,很不错。那次合作,我和秦怡老师留下了两张珍贵的合影。

我跟秦怡老师的接触真正频繁起来,还是在我退休后担任东海学院表演系系主任后的事。她是我聘请的表演系客座教授,每年学生的毕业作品她都来看,并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见。有两年,我还请她和道临老师来参加招生考试工作。她对待工作极其认真,对学生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孩子们永远记得秦奶奶的教导。我住进申园后,学生们来看望我,还常提及秦怡老师当年对他们的表演所提出的改进意见。

秦怡老师这辈子念念不忘,要在银幕上塑造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这个愿望终于在她94岁时实现了——她努力奋斗十多年,终于完成了电影《青海湖畔》的拍摄,圆了她一生的梦。

有一次演出结束,我送她回家,在车上,她对我说:“你还记得电影《倔强女人》吗?当年孟华那个工程师的形象单薄了一些。有一次我去青海,在那儿听到当地一批搞气象工作的知识分子的故事。她们的事迹太动人了,我一直想把她们的事迹搬上银幕。”

我说:“那好啊,可以请上影厂的编剧下生活写这个剧本,你来演吗?”

“不,我想自己来写这个剧本。”

“秦怡老师,你这么忙有时间写吗?”

“是啊,我打了好多次腹稿,酝酿了很久,一定要定下心来把提纲先搞出来。”

这是我和秦怡老师第一次谈到《青海湖畔》的事儿。

后来又有一次我去看她。她说:“小孙,我最近要出去躲十天半个月,住在家里不行,电话不断,来人不断,没法静下来写东西。”

她的确躲出去一段时间(后来她告诉我住在浦东“亲和园”写东西),终于把酝酿十年之久的剧本搞出来了,有了不断修改的基础,我真为她的努力而高兴。

关于她后来筹拍《青海湖畔》的事有很多报道,我就不多说了。

我只想告诉大家,秦怡老师这位执着、顽强的艺术家,为了想在银幕上塑造一位成功的知识分子形象,究竟努力了多少年。为了弥补《倔强女人》的遗憾,90岁高龄的她亲自动手,刻苦地写剧本,修改剧本,筹集拍摄资金,94岁还亲自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拍摄电影,为了完成自己的愿望:在中国电影银幕上留下一个为祖国事业奋斗终生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后辈电影工作者永远学习发扬!

秦怡老师是个坚强的人,我亲历了两件小事足以说明:

有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去淮海中路上的上海图书馆办事,因离她住的吴兴路近,我就打电话告诉她,一会儿会送几张照片过去,让阿姨开个门就行了。

她说你来吧,阿姨不在,我会开门的。

一会儿我到了,上了九楼,她亲自来开门。

“秦怡老师,晚上你怎么一个人睡,不让阿姨陪你?”

“不用,我喜欢清静些。”

第二天我打电话给崔杰(时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和严永瑄(时任上影演员剧团党支书):“你们怎么不劝劝秦怡老师,90岁的老人晚上一个人睡在家里,太不安全了。”

他们回答我:秦怡老师的脾气你不是不知道,可倔哪!劝过多次,让菲菲陪她,让阿姨陪她,她都不要。

后来还是出事了。那天早上五点多钟,她起床上厕所,不小心摔倒在床边上。她坐在床边一直等到七点阿姨来,才被送往医院。

她的坚强、乐观也是出了名的。腿摔伤后,她一开始住浦东东方医院,后来才住进华东医院。有天我去看望她,带去了我的新书《银幕内外的故事》,书的序言正是秦怡老师为我写的。

她躺在床上,我坐在床边跟她聊天。我问她腿伤好些了吗?她噌地一下把腿举了起来,挺得笔直。我说秦怡老师别动让我拍下来。

她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老太太,一位可爱的老艺术家。这些可算是我的独家新闻,今天写下来,希望能让大家从中了解到秦怡老师的可敬与可爱,也借以表达我对秦怡老师的深深怀念之情。

猜你喜欢

秦怡译制老师
秦怡:百年风雨,从容笑对
秦怡作品
文化翻译视阈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译制讨论及其对影视外译的启示
藏语电视译制工作发展现状及思路分析
藏语译制的数字化改造
浅析青海安多藏语影视译制网系统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