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研究

2023-11-24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小学

家长 2023年27期
关键词:导图习作作文

□江苏省盱眙县实验小学 李 杰

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习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然而,近年来小学生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表达能力弱、思维混乱等,使得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如何提升其写作水平。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传递知识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背景下,教育者开始尝试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的思维工具,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因此,本文选择思维导图作为切入点,探讨其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小学语文习作,为什么不叫作文却叫习作?作文,作文,作而成文,可以作,作的目的是成文。做人、作文,一“作”起来,更多指向的是思想,在写作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力不从心,仿佛有一个“紧箍咒”,时时想着该如何体现思想。为了表达作文的思想,许多时候不得不虚实相生,难怪有的学生说,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与作文相比,习作显得更加“实在”。习作,习作,重在习——练习,习而后成作,其中“习”是重点,“实”是本色,习作更强调习作过程和过程性评价,这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吻合。

一、利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进行“谋篇布局”

在习作中,“谋篇布局”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是在充分掌握内容和方向之后建立的框架,有助于增强作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读懂题目后,筛选生活经验中的材料,凝练主题,明确角度,从而细致呈现整个写作内容。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思维过程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将习作的主题设为中心节点,然后逐步展开各个分支,包括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等部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构建整篇文章的框架。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确保每段内容都得到充分呈现,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小学阶段的记叙文写作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事情写得明白、写得具体,注重详略得当地描写事件。这样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写作思维,使其在写作过程中更加有条理,表达更为清晰,同时培养其逻辑思维。

以人教版语文习作“记一次游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学生谋篇布局,从而使其写作内容更为立体、形象、生动。思维导图以关键词为起点,帮助学生延伸分支,创造层次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相较于传统的提纲方式,思维导图更具优势,它能够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内容的组织结构。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记一次游戏》为主题,在思维导图中以游戏的关键词为中心,逐步展开与游戏相关的各个分支,包括游戏的地点、参与者、活动过程、感受等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为习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在运用思维导图时,需熟练掌握围绕主题词发散的原则,确保各个分支之间的层级关系清晰并列。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在学生初期习作中作为引导工具,帮助学生搭建习作整体框架,还有助于后续激发创意,引导学生写出更为新颖、丰富的作文。通过这种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厘清写作思路,写出更具创造性的内容。

二、利用思维导图,使写作内容更加具体

(一)用思维导图丰富习作语言

在习作中,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够为作文增色不少。然而,学生常常面临语言表达枯燥的问题,尽管已学过许多好词好句,但在实际习作中未能灵活运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标注好词好句,全面梳理语言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积极地调用语言资源积累,从而提高整体习作质量。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写作主题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好词好句。思维导图可以以主题词为中心,将各类好词好句作为分支,形成一个丰富的语言资源网络。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各种表达方式之间的关联,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些词汇和句式的应用场景。

以人教版语文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根据这一主题创建思维导图框架,以“乡下田园”为关键词,引导学生整理好词好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引入写作内容,还能充实语言表达,使作文更为生动丰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上设立主题中心“乡下田园”,然后分支出各个细节,如自然景色、田园生活、村庄风情等。在每个分支上,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运用丰富的形容词、修辞手法,甚至提供一些建议性的好词好句。这样的思维导图框架不仅能帮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还能在语言层面上提供一些表达启示。教师还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提供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回顾积累的好词好句,并在思维导图上进行补充。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构建高质量的习作课堂奠定基础。通过思维导图的灵活应用,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使他们在写景文中更自如、更精彩地运用优美词语。

(二)用思维导图进行对比描写

对比是习作中常用的手法,无论是描写人物还是景物,都能通过对比突显对象的特点,呈现主题,留下深刻印象。以“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为例,对比描写的具体运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是抓住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进行对比描写。以《梅兰芳蓄须》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梅兰芳在抗战时蓄须和抗战胜利后重新登台的前后表现是典型的对比。在写作时,学生应生动形象地呈现人物前后不同的表现,通过对比方式展现作文的主题与中心。例如,抗战前他戴着沉重的面具,表现了忧国忧民的坚毅;抗战胜利后,他戴着戏剧性的面具,表达了他重新投入艺术的激情;二是通过不同人物面对同一事情时的不同表现进行对比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借鉴该文的写作手法,通过对不同人物的表现描写凸显主题,通过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情感、态度、行为等,使作文更具表现力。

在学生掌握以上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巧妙设计实践,以“让我感动的人”为主题,根据《让我感动的清洁工》进行仿写,要求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构思,通过具体案例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在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中,他们分为了两个部分:一部分学生通过描绘清洁工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对比,如夏天酷暑下的辛苦工作和冬天寒风中的坚持,展示了清洁工的坚韧;另一部分学生则着重突显清洁工特有的工作特点——脏、累、苦,与其他职业人群形成鲜明对照。这一对比的手法,使学生在写作中巧妙地生动刻画了“清洁工”的形象。通过对他们在恶劣环境下的坚守和辛勤努力的生动描绘,学生最终呈现了作文的主题:清洁工的默默奉献令人感动,我们应该对这些可爱的人充满敬佩与善意。这样的实践仿写不仅在培养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也深化了他们对社会各界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通过具体案例的写作实践,学生得以更全面、更深刻地领悟“感动”这一主题,并增强了自身的社会情感。

三、利用思维导图,使写作更连贯

(一)借助思维导图积累素材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善用思维导图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积累,同时注重语言与思维的协同运用,开展“大阅读”实践,将习作过程细分为课文理解、扩展阅读及创新写作。

首先,在课文理解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帮助他们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并强调语言与思维的紧密联系。其次,在扩展阅读环节,教师以思维导图为工具,分享一系列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素材,激发写作灵感,并在语言运用上有更丰富的选择。最后,在创新写作阶段,教师以思维导图为框架,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他们在课文理解和扩展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将思维导图作为一个蓝图,构思并组织文章内容。

教师可以在教学说明文后的引导过程中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将相关文本引入比较特点思维导图中,深化解读。这一模式在教学中分为三个关键步骤,以系统性地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第一步,在5分钟的语言积累环节,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关键术语和核心概念。这不仅有助于打开学生的认知之窗,也为后续的深度阅读奠定了基础。第二步,进行25 分钟的群体阅读。教师在引入相关文本的同时,利用思维导图对文本进行比较、深度解读,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思维导图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建立关联,有机整合零散的信息,培养系统思维。第三步,在10 分钟的读写衔接环节,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阅读成果有机地融入写作中。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这种基于“大阅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写作构思更为顺畅,语言表达更为具体,能够更系统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升其阅读与写作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更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思维导图修改习作内容

在写作后期,教师可以巧妙地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写作修改。许多学生常常只限于纠正错别字和病句,对于整体结构的调整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思维导图的整体性和开放性特点,为学生进行系统性修改提供了一种更为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结构性思考,能够促使他们对整篇作文进行深入思考和调整。

思维导图在写作修改中的作用不仅在于修正语法和拼写错误,更在于帮助学生审视文章的整体架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以一种更系统和开放的方式,对作文的结构、逻辑、论证进行全面审查和调整。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视觉化呈现,更容易看清文章的脉络和主线,能够发现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加深学生对修改之处的深刻理解,使他们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性修正,而是能够通过对整体结构的思考,提高文章的整体质量。思维导图的使用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敏感性,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写作修改中,最终提升写作水平。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修改的价值,使习作不再是一次性产出,而是一个迭代和不断优化的过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整体性自我检查和小组讨论,从而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修改。在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自我检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一系列关键要素,如主题是否贯穿全文、结构是否清晰、层次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等。如果发现结构上有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在思维导图上进行修订,并补充新的想法。在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可以互相提出修改建议,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视角获得反馈,更好地发现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思维导图则作为一种共享平台,使学生能够清晰地呈现自己的思考和修改方案,便于小组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敏感性。学生在思维导图上进行自我检查和小组讨论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发现和解决习作问题,从而提升整体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使其掌握更为完善的语言表达技巧。

四、结语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工具,具有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构建逻辑关系的作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写作蓝图,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提高写作的逻辑性。通过综合运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灵活地组织语言,明确写作的重点,合理安排篇章结构,使文章更为严谨和有深度。教师应给予科学、合理的写作指导,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为他们打造更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导图习作作文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