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角下建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实践分析

2023-11-24福建省武夷山市新丰小学衷桂萍

家长 2023年27期
关键词:观点建构数学知识

□福建省武夷山市新丰小学 衷桂萍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如何开展深度学习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话题。深度学习主要建立在学生的深度思考及自主学习基础上,指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能够主动构建系统的数学认知体系。建构说理课堂是推进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指教师适时引出数学现象,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畅所欲言,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则依据数学知识、生活常识及丰富的想象力对数学现象及问题展开全面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观点并进行说理论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层思考,拓宽学习广度、延伸学习深度,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应从深度学习视角下深入探究建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深度学习视角下建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积极意义

(一)推进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容易被灌输式教学经验所牵绊,使得教学模式难以摆脱应试教学的枷锁。建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能激活教师的教学思维,引导教师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在说理课堂建构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探究启发学生主动说理的方法,使学生在说理过程中扎实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应改变应试教育思想,采用多元化的新型教学方法,聚焦学生的说理式学习,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由此可见,建构说理课堂能推进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以数学知识的灌输为主。学生的思维难以得到有效发展。深度学习视角下建构说理课堂,能聚焦小学生的主动思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说理课堂建构中,学生需要从数学现象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结合现有的认知对问题展开全面剖析,通过思考整合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清晰地说出持有该观点的理由。整个学习过程需要学生跳出应试思维圈,从个人认知出发对数学问题展开全面思考。学生还可以通过辩论、倾听、共享等形式发散自身的思维,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延伸学生数学学习的深度

深度学习是当前教师不断尝试攻克的教学难关,然而当前小学生的深度学习行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建构说理课堂能给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出明确的方向,能给学生的深度学习作出科学合理的指导。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建构重在带领学生透过数学现象研究数学的本质与规律,重在引导学生深度内化数学知识,科学创新应用数学理论。在说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数学现象进行既全面又深刻的综合性分析,思路得以打开,能围绕既定的数学主题展开深度学习,并在整合说理思路时延伸学习深度。

二、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建构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建构首先应该遵循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思维角度的开放性等。在说理课堂的建构中,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学生对数学内容进行说理,通过探究理由帮助学生打开数学学习思路,将课堂内容延伸至课外,吸收能够助力说理课堂开展的一切有利因素,体现数学知识的兼容并蓄。教师要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引入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开放性的思考,这样才能发挥说理课堂的作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小学数学说理课堂建构的核心原则。在说理课堂的建构中,教师要聚焦学生的自主学习,尊重学生独特的视角及个性化见解,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教师应抛出特定的数学现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学生则需要遵从内心,从自己的认知出发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见解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知,实现数学知识的科学内化,促进思维的发展与完善。因此教师在建构说理课堂时应始终遵守自主性原则。

(三)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小学数学说理课堂建构中应遵循的关键原则。说理的“理”是学习行为的落脚点,学生需要通过说理的形式验证自身观点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学生所说的“理”并非天马行空、不着边际,而应真实可靠,有足够的说服力。这就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话题应难度适中,在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选择难度适中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分析,使其结合生活经验通过逻辑推理整合出真实可靠的“理”。这样的说理课堂能发挥正面引导价值,能在学生的深度学习中起到循循善诱的作用。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建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课堂情境,唤醒学生的说理意识

受应试教学模式及被动性学习习惯的影响,当前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较弱。这给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建构增加了一道难题。要想成功建构说理课堂,教师需要先激发学生参与说理的兴趣,唤醒学生的说理意识,让学生对数学话题展开深度思考,形成个人见解并整合出相应的道理。课堂情境是对数学知识进行活化处理的重要环节,能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从而对课堂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愿意投入精力进行多方思考,透过数学现象去深入探究数学本质及规律,并从中得出更多的道理,为说理课堂的建构提出精准化、真实性的观点。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针对“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这个话题,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模拟教材中茶杯和牙膏盒等实物的摆放位置,并运用拖拽技能改变观察物体的角度,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在直观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到对数学现象的观察中,从而集中精力形成自己的观点并找寻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成功唤醒自身潜在的说理意识。

(二)提出开放问题,培养学生说理式思维

说理式思维是小学生以说理方式展现所持观点的核心品质。由于理性思维的缺乏,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常强调自身的观点,但缺乏以说理验证观点的思维。因此,在说理课堂的建构中,教师应侧重引导学生进行说理式思考,重点培养学生的说理式思维。开放性问题能改变数学课堂定向思维的应试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鼓励学生突破思维的局限性,探索更多的可能。可见,开放性问题是培养学生说理式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建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时,教师需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整合,将数学知识置于开放性的问题中,以此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挖掘认知,并在思维发散过程中总结论据,形成说理式思维。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能用哪些方法测量数学课本的周长”。结合这一开放性话题,学生会探索多种测量周长的方式并说出相应的依据。有的学生认为周长是由四条边组成的,因此可以测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再相加;有的学生认为可以用一条细绳围着数学书绕一圈,得出的长度即为书的周长相等,所以只需测量出相应的绳子长度便可得出书的周长。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说理式思维的发展,推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举办辩论活动,激发学生思辨式说理

思辨式说理是学生围绕特定的话题进行深度思考并结合不同的论据论证所持观点、反驳对立观点的过程。思辨式说理重在强调学生说理的环节。在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建构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思辨式说理能力,为学生的说理学习积聚力量。辩论活动是锻炼学生思辨式说理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持相反的观点并不断寻找支持自身观点的理由,以及通过说理的方式反驳对方的观点,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丰富自己的思维,完善看待问题的角度,能在与对方的辩论中集中注意力找到其破绽,以反向思维进行说理。因此,教师在建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中可以举办辩论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说理。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天的时间》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举办以“24 小时计时法比12 小时计时法更实用”为主题的辩论赛。正方对论题持肯定观点,反方则持否定观点。双方从各自的观点出发,结合生活实践、数学理论,探索支持各自观点的论据,与对方展开激烈辩论。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能充分说出各自所持观点的理由,进而提高对24 小时计时法的认识。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推进学生思辨式说理思维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四)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式说理

操作式说理是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展现及验证自己观点的说理方式,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小学生的想象力是有限的,没有具象材料支撑的课堂教学很难打开小学生的数学思路,难以使学生深度理解数学的本质与规律,更难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创新应用。实践活动是以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教学形式,指借助实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形成逻辑思维,掌握数学本质的研究方法,总结出相应的数学理论。因此,在建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时,教师应适当开展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具体、更广阔的探索空间,拉近课堂与现实的距离,使学生在具象事物的支持下成功获取间接经验,寻找支撑所持观点的论据。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印有各种图形的卡纸分发给学生,再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挑选出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并说说为什么对称图形会得到广泛应用。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对折、裁剪等具体操作深刻感受对称图形的特点及作用,从中总结出对称图形被广泛应用的各种理由。这样,学生能在亲手操作中进行说理,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五)引入生活话题,启发学生应用式说理

应用式说理是指知识应用的说理方式,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现实问题是以应用式说理落实深度学习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创新应用,引入生活话题,建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进行说理。在小学数学说理课堂建构中,教师应具体分析课堂内容,适时引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启发学生对生活话题展开分析与思考,通过逻辑推理探索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使其能够从生活角度出发对所学知识进行说理。学生则本着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原则展开应用式说理。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千克、克、吨》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话题:我们发现超市的零食商品多以“克”为标注单位,而成箱的重物多以“千克”为标注单位,为什么不能统一采用克或者千克呢。围绕这一生活话题,学生从两个单位的换算、人们的消费心理、国际通用规则等多个角度探究单位的现实应用意义。如此一来,可以推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式说理学习。

(六)落实多元评价,组织学生多角度说理

多角度说理是综合运用课堂知识进行说理的过程,能帮助学生对课堂所学进行查漏补缺,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多元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展开的多种形式的评价。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正在不断落实多元化教学评价方法的应用,力求提高课堂评价的导向性、科学性与准确性。在小学数学说理课堂的建构中,教师应重视落实多元评价,将学生引入评价中,引导学生以说理的形式对学习过程及成果展开多角度评价。在多元评价中,学生能以说理的形式指出自身及其他同学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以说理的形式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式展开学习,同时学生自身也能在其他学生的评价中拓宽说理的思路,提升说理的能力。

以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表达方法,并组织小组内的学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展开多元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学生需以说理的形式展现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则以说理形式对其观点展开评价,从而实现同组学生的思维碰撞,推进学生的多角度说理,实现同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度学习。

四、结语

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建构说理课堂的重要意义,抓住小学生的认识特点,增强学生的说理意识,培养学生的说理思维,引导学生在主动思考、自主探究中对数学现象及问题进行说理。教师还应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新型教学观点,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说理课堂的建构经验,充分借助说理课堂打造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

猜你喜欢

观点建构数学知识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观点
建构游戏玩不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