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分层作业,优化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研究

2023-11-24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朱素琴

家长 2023年27期
关键词:校本分层数学知识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 朱素琴

校本作业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立足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教师在设计校本作业时必须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并从学生实际学情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入手设计分层作业,为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搭建平台,助力赋能。基于此,在校本作业的开发和设计环节,教师需要着重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等因素设计层次化作业,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助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初中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在课堂教学任务结束之后,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布置同一类型的数学作业,以期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课内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这一传统教育方式不难看出,教师习惯依托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的分布情况预设课后巩固作业,作业设计对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情况并没有过多关注,“一刀切”式的作业设计方案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活动的开展。对于学优生而言,这种统一的作业内容可能无法满足学习需求,而后进生则可能面临较大的学习困难和压力,课后作业的巩固作用和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区别于传统作业设计思路,分层作业的设计模式强调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学情入手,进行差异化设计,设计思路的核心是因材施教,更契合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需求。从教师规划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角度综合分析,校本作业分层设计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在设计分层校本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情况,系统整合学科知识内容,从多渠道梳理并归纳课内教学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差异化设计分层校本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方式也可以得到相应提升和完善,实现教学相长。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由于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在面临相同的数学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主动性也会有所差异,这种学习差异最终演变为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基于学生这一实际学习特点,在开发和布置校本作业时,如果教师仍旧延续“一刀切”式的教育理念,势必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在作业分层设计理念下,校本作业的内容以及呈现形式应基于学生实际学习特点进行灵活调整,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作业内容,这对学生个性化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有助于推动数学教学改革

立足新课改教育背景,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匹配性是当前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借助校本作业分层设计的教学方式,数学作业设计理念以及应用策略也会发生相应转变,促进教学改革的推进。从这一角度而言,落实校本作业分层设计教育理念有助于数学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初中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的应用原则

分层作业是一种较为新颖的作业设计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学情和课程教学内容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后进行设计和呈现,整体设计思路和落实过程与传统作业的设计方式具有较大差异。因此,为了保障校本作业分层设计和应用的有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分层作业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关注一些基本的教学原则,确保分层作业设计能够有效落实。

(一)突出教育差异性

每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兴趣各不相同,在这种学习动机的差异影响下,课堂学习参与程度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出现较大差距。统一的作业内容与形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与负担,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可能导致部分后进生无法自主完成作业,在没有合适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可能发生抄袭现象。这种问题的出现,无疑削弱了课后作业对学生学习的促进和巩固作用,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为此,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应着重关注教育的差异性,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入手,系统优化整合校本作业,在差异化作业设计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科学缩小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差距。

(二)突出教育灵活性

分层作业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其本质作用和价值在于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为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助力赋能。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既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也可以从自身教学需求和教学能力入手做出创新性改变。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教师都应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出灵活调整,不能桎梏于某一种教学方式和思维,以免削弱分层作业的教学优势和价值。另外,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动态变化特点,教师要在层次化设计作业和学生分层环节做好动态调整工作,不能将学生局限于某一固定的分层,要为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三)彰显教育实践性

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在推进学科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关注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情况,鼓励学生主动实践探索,以达到知识掌握和知识迁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在设计和规划分层作业时,教师要密切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联,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化问题呈现数学知识,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逻辑关系变得更加具象。通过这样的教学规划与设计,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得到提高,能在置身生活问题的解决和分析中充分掌握数学知识本质,在深度学习中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三、初中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的实施策略

(一)关注差异,做好学生主体分层

在落实分层作业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以此为依托,围绕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层次化作业,为学生个性化学习与实践搭建平台。

在具体设计环节,首先,教师要结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情况,将学生划分为A、B、C 三个层次,用于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其中,A 组学生为学习能力较强、学习基础较好的学优生,B 组学生为学习能力与学习基础中等的学生,C 组为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基础较差的后进生。其次,在明确学生分组之后,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的疏导和动员工作,让学生能够深切意识到作业分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以客观、正确的眼光看待学习分组,不能因此产生思想压力和负担。

(二)立足差异,落实作业设计分层

1.设计分层课堂作业,点燃学生思维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校本作业有助于教师准确掌握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为教师优化后续教学方案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从当前数学课堂的教学实际情况来看,教学设计和关注的重点多集中在新课知识的讲授方面,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锻炼和实践机会较少。借助分层课堂作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应用的机会,并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表现情况入手做好后续教学规划,从而保证当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具体教学应用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设计相应的校本作业,在其完成校本作业之后开展作业交流和分析,引领学生的数学思维走向深入,让学生在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在学生完成课堂分层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也应以差异化的眼光对待学生的过程性表现,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入手给予公正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正确认知。

另外,教师要基于学生实际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差异做好教学辅助和指导工作,让学生在层次化作业中逐步得到相应的锻炼与提高,循序渐进地缩短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的差异,从而最大化发挥分层作业设计的优势和作用,高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的既定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分层和作业分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当堂表现情况,对学生所需要完成的作业做出调整,确保作业内容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突出差异化教学对学生学习思维的促进作用。

2.设计分层课后作业,强化学生学习动力。

从初中数学知识的分布情况来看,各章节知识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零散的知识,教师需借助持续性的学习活动和复习活动,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逐步构建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强化学生的知识实践迁移应用能力。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单一借助课堂教学和练习的方式难以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教师还需要借助课后作业的辅助,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利用层次化的课后校本作业巩固学生课堂所学。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关注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借助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使其在开放性的导学问题引领下将课堂分散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机串联。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将学生学习的薄弱问题作为课后作业,在分层设计的课后作业中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这种优化教学设计的方式,课后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与学生实际学习状态更为紧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欲也可以得到提高,能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习题练习与巩固。

3.设计分层探究作业,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分层探究作业是在课后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完成时间适当放宽,灵活性更高,同时更好地契合“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对于校本作业分层设计而言,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在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从学生的课后学习活动表现来看,在脱离了教师的引领和监督后,其很难依靠自身能力进行主动学习和思考。基于这一实际情况,教师需要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入手进行设计和开发,利用分层探究作业的形式为学生数学思维与学习能力的发展搭建一个开放的学习平台,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差异化的学习能力,为其提供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分层作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课前分层预习作业中,明确本课时教学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为学生自主预习提供指导,突出课前预习作业对学生预习活动的导向性,提高学生预习的效率。在学生完成预习作业之后,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准确掌握其在自主预习环节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保障课内教学质量。在分层探究作业中,教师则可以围绕课堂重点知识设计探究应用问题,要求学生调动已有学习经验自主完成,在新旧知识的融合中夯实学生数学基础,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立足新课改教学背景,教师在推进校本作业的教学实践环节必须突出作业设计与实际学情之间的关联,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学习平台,确保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在分层校本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助力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高,推动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

猜你喜欢

校本分层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