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若向阳 健康成长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23-11-24江苏省扬州市经济开发区扬子津小学

家长 2023年2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主任情感

□江苏省扬州市经济开发区扬子津小学 裴 玲

班主任是与学生联系最密切的人之一,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各种心理挑战,并且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愈发显著。本文探讨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学生心理健康的特点,论述了班主任在心理健康中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信任关系、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提供支持与干预等方面的实践,旨在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挑战,如自我认同、社交关系、情绪控制等。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其一,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的自尊心。如,小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关键阶段,在遇到困难产生畏难情绪的时候,班主任应及时鼓励他们,支持他们和指导帮助他们,使其建立积极的自尊心。

其二,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们提升情感管理能力。情感管理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小学生通常不具备有效的情感管理能力,遇到突发事件,容易情绪失控,进而产生过激行为。班主任则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教导他们如何控制、应对和合理宣泄情绪。

其三,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们培养社交技能。社交技能对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种活动,引导孩子们在活动中进行各种各样的角色扮演,以此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交往技能。

其四,班主任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们预防心理健康问题。有的孩子耐挫性强,有的孩子耐挫性比较弱,遇到事情容易产生愤怒、悲观、伤心等情绪,班主任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们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和抑郁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二、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班主任是孩子们的倾听和支持者、教育和启发者、识别和干预者以及积极行为的促进者。

其一,班主任是孩子们心声的倾听者和孩子们行为的支持者。小学班主任和孩子们日日相处相伴,班主任应该走到孩子们的中间,弯下腰来倾听他们的心理问题和担忧,及时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安慰。班主任要和孩子们建立亲近的师生关系,让其感到班主任值得信任,也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向班主任进行倾诉。

其二,班主任是孩子们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和启发者。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座谈会和主题演讲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启发他们思考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班主任还可以充分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如黑板报、学习园地、队角等平台,向孩子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启发孩子们保持愉悦的心态,及时想办法消除不良情绪,让孩子们拥有健康阳光的心态。

其三,班主任是孩子们心理健康教育的识别者和干预者。班主任要独具慧眼,积极观察孩子们,具备识别其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并在必要时采取相关的干预措施。比如,和孩子平等交流,促膝谈心,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或者对家长进行引导,让家长及时带领自己的孩子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其四,班主任是孩子们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行为促进者。有研究表明,孩子们多运动,可以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可以使孩子们产生愉悦的心理。班主任可以引导孩子们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促进孩子们积极情绪的产生。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奖励孩子们积极行为、组织志愿活动等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和学校生活。

三、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挑战

尽管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也面临着各种挑战。首先,班主任工作繁杂,班级事务无论大小都需要事无巨细,亲自过问,加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时间不足。而且,班主任不是专业人士,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可能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质效。班主任需要处理学生的个人问题,但要确保在尊重学生隐私的前提下提供支持,这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还有一些学生可能来自不稳定或不支持的家庭环境,班主任需要寻找适当的方式帮助他们应对这些挑战。

四、小学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体措施

在学校中,班主任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人之一,班主任应在日常教学中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建立信任关系

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走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让他们把烦心事说给自己听听,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班主任应与学生建立亲近的关系,以更容易地识别出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班主任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情感和想法,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是被尊重和理解的,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在学生面临挫折、焦虑或其他情感困扰时,班主任应该提供情感支持,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

比如,一位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名学生原本很自律,可是最近一段时间经常迟到,而且上课也经常走神。班主任发现这一状况以后,立即和这名学生进行沟通。原来,最近弟弟生病了,家里人把全部精力放到弟弟身上,而她觉得被忽视了,所以经常迟到,上课也因为担心弟弟而分心了。得知这一情况后,班主任立即和她的家里人进行沟通,把孩子最近在学校的状况和家长说了,家长这才意识到自己因为太忙了,忽视了大孩的感受。经过沟通以后,家长和孩子进行了谈心,对孩子的关心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几天以后,班主任发现笑容又回到了孩子的脸上。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察言观色”,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二)开展心理健康课程

首先,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感、面对压力应如何进行调节和自我解压、自我认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其更好地理解情感和行为。

其次,班主任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座谈会或主题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心理健康经验和问题,同时引导他们思考解决方案;教导学生一些实用的生活技能,比如,如何管理和分配自己的时间,如何解决自己和同学的冲突等,使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生活挑战。

最后,班主任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支持与干预。班主任应该具备识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包括焦虑、抑郁、自尊心等,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和情感表现及早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之后,班主任需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健康资源,以便他们可以获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对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引导他们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并提供支持和鼓励,并与学生的家长建立密切联系,分享学生的情况和进展,以共同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组织一系列的情感表达工作坊,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音乐或戏剧等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内心感受,使其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情感,减轻焦虑和压力;组织亲子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建立家庭间的支持系统,构建以家庭教育为中心的心理健康资源;组织小组分享会,确定分享主题,如友情问题、学业压力或自我认知等,让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情感,同时为学生提供支持和建议;组织运动比赛或自然探索活动,借助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释放压力、增强自信心、强身健体。

班主任应鼓励学生每天写下自我关爱日志,记录积极的情感、收获和感恩之情,培养其积极心态和自尊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有关情感管理、压力管理和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巧;每月设定一个心理健康主题,通过宣传、海报、讲座等活动引起学生的关注。主题包括自尊心、抑郁、焦虑等;鼓励学生互相支持,建立友谊和互助网络。这种互助可以通过定期的小组分享会议或互助项目来实现,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应对压力和情感困扰的技能,同时也加强了班级凝聚力。

(四)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日常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需要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的支持和指导,只有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良好,才能更好地履行这一角色的职责。因此,班主任应定期反思自己的情感和压力,通过合理安排教学任务、规划好时间、提高自身身体素养、经常写日记进行自我反思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班主任应确保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状态,划定清晰界限,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为自己的家庭、追求兴趣爱好和休息调整留出时间;与同事、朋友和家人建立互相支持的关系,分享感受、问题和困惑,寻求支持和建议;持续学习,以提升自身应对挑战的能力;了解最新的教育和心理健康研究,以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需求。

运动对于缓解压力、提高情绪和保持身体健康都非常有益。班主任应定期参加健身活动或锻炼课程,确保自己有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学习放松技巧,降低紧张情绪和焦虑。如果感到沮丧、焦虑或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应寻求专业心理健康支持。班主任还应参加专业组织或班主任社区,与其他班主任分享经验和建议,建立支持网络。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意识到确保自己的心理健康不仅对个人有益,也对学生和班级的整体健康有积极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支持,为学生树立良好自我管理的榜样。

(五)提升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班主任应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加入教育界的专业支持网络,与其他教育工作者分享经验,探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方法,取长补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班主任应该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症状和治疗方法,以更好地识别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并提供支持;学习其他教师良好的沟通技能,能够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产生共鸣,基于同理心之上抓住教育时机,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避免让学生产生被说教的感觉,进而与学生建立更亲近的关系,让学生感到被信任、被认可。

倾听和理解学生的需求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学校和班主任应创建一个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生活和学习环境,其中包括提供心理健康资源、支持服务和应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政策等。如果班主任遇到较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与专业心理健康专家合作,确保学生得到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支持和指导。班主任还应该定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表现,并寻求持续提升。这可以通过参加反馈会议、课程评估和同事合作等方式实现。

家校共育不仅能够提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质效,让学生在校园里开心学习、快乐玩耍,还能够让亲子关系更加和谐友爱,改变部分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不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让亲子之间的沟通更加有效。因此,班主任应积极与学生家长交流、合作,落实家校共育,与家长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和建议,确保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获得心理辅导。

五、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与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班主任应在日常班级管理中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质效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时间压力、专业知识不足和学生隐私等。并且,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专业培训、资源支持、沟通与合作以及创造支持性的学校环境,这样才能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不断努力,学习相关理念,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确保自身心理健康状态良好,促进学生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让学生的心灵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下,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班主任情感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夸夸我的班主任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