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观下高中美术鉴赏深度教学策略试析

2023-11-24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

家长 2023年27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素养

□福建省宁化第一中学 伍 洲

高中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体验、联想、鉴别与评价,获得审美经验,提高艺术品位的美术活动,是普通高中美术学科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形成高尚志趣具有直接的影响。随着国家新一轮课改的推进、在学科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以及在信息技术2.0 教学应用平台上,高中美术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日常教学中,囿于资讯与个人教育背景,许多非中心城市的高中美术教师的教学较之当下的成功教学案例,渐显粗浅生涩的落伍之态。在笔者参与的几次教学开放活动中,出现了不少浅尝辄止式的教学现象,由于教师观念传统,方法单一,纵有最新多媒体设备,也没能将教学上得丰富生动,导致课堂难点没有被突破,问题解析蜻蜓点水,学生也没能进入高阶思维,教学目标完成度较差。因此,运用深度教学策略提高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所谓深度教学,是指教师在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况下,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分析,从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学过程。本文从高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观出发,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个方面探讨高中美术鉴赏深度教学策略的实施途径。主要内容为阐述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意义、分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学科核心素养观下高中美术鉴赏深度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鉴赏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分析能力和判断力等,同时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对美的感知能力。这些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有帮助,还对于他们的生活和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美术鉴赏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其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通过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引发情感共鸣和思考,培养健康向上的人格和情感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美术鉴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艺术价值观。通过对不同类型和风格美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艺术的美学特征和价值,从而培养对艺术和美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能力。

二、当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缺乏科学创新的教学理念

美术鉴赏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和创造力。事实上,现在虽然教学软硬件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转型期的教师仍受传统的技能传授和知识灌输等观念束缚,未能读懂用熟当下的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审美体验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这种教学理念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难以真正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灌输式教学缺乏创新和变化,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得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教师缺乏科学创新的教学理念,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此外,在学科核心素养观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修养、创造力等素养。

(二)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分化

对于学生来说,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可能被视为次要或无关紧要的任务。由于美术成绩不纳入高考总分,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美术学科的重要性较低,因此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他学科学习中。这种目标分化导致美术鉴赏课程在对于学生而言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因此受到影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作为技能学科的美术课程来说,需要通过适切的教学方式,借助信息技术2.0 对教学的加持,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展示美术鉴赏内容的形式美,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能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或者教学目标没有得到有效达成,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得到准确的评价和改进,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

(三)美术鉴赏课程缺乏实践的机会

传统的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相对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加之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难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课堂上多通过听讲、阅读、讨论等方式学习美术知识,缺乏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这导致难以真正掌握美术技能和感受美术作品的魅力。同时,还有部分学校可能缺乏必要的美术设备和材料,无法满足学生参与实践的需要。此外,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以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为主,忽视了当代美术作品的介绍和实践,导致学生对当代美术的发展趋势和艺术家的创作过程缺乏了解,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创作联系起来。最后,部分教师将美术鉴赏课程简单看作纯理论课程,缺乏实践操作的课时安排和评价机制,使得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操作深入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

三、核心素养观念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深度教学策略

(一)构建趣味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在核心素养观念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深度教学应注重构建趣味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趣味教学课堂强调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物展示、互动游戏等手段,将艺术作品、历史背景、艺术家故事等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图像识读能力是指学生对图像的观察、分析、理解和评价的能力,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等元素,帮助他们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例如,在“变幻的自然万物——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的关系”鉴赏教学时,本课教学目标旨在通过构建趣味性课堂,采用图和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掌握如何从自然风貌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特色的美术作品,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对自然美的认识和欣赏力。为此,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自然风光和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详细介绍自然风貌的多样性和与美术作品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同时,通过举例和对比不同作品之间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风貌与美术作品的联系。其次,让学生选择一个自然景观进行观察和创作,要求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对同伴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将鉴赏、评价的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并与作品一同交予教师。教师则根据学生的评价对其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解,并针对性地对其提供帮助。可见,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自然风貌并进行互相鉴赏,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其图像识读能力。

(二)融入生活实际元素,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生活实际元素可以增强美术鉴赏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将生活中的建筑、装饰、广告等元素与美术鉴赏课程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这些生活元素也可以作为案例和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美术表现能力是指学生对美术元素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包括造型、色彩、材质、构图等方面。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模仿、创作等方式培养自己的美术表现能力。同时,小组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评价也可以促进彼此的进步和提高。因此,教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评价机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合作学习和美术表现的主题和任务,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同时,教师还需要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合作学习和创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例如,在“人间生活”教学时,教师需让学生了解人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在艺术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并掌握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方法。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展示一些表现人间生活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人间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不同表现形式,激发他们对生活美的兴趣。其次,详细介绍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观察、分析、提炼生活中的美,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创作一幅与人间生活相关的作品,并在下节课时上讲台详述作品的含义,让其他学生进行鉴赏、评价。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每名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此时,教师则需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关于作画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建议,使学生能更好地鉴赏作品。

(三)采取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艺术作品照片或实物。小组学生可以通过讨论、交流、分工合作等方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增强合作意识。审美判断能力是指学生对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美的元素进行观察、分析、评价的能力。个体在审美观存在差异性,往往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合作学习在美术鉴赏课上能使学生打开各自的知识信息库,引发观点碰撞、思维互动,使问题剖析更深入,观看视角更全面,审美判断更理性,情感体验更丰富。因此,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订合作学习方案,不失为审美判断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手段。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走进博物馆——如何参观博物馆”是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最后一课,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博物馆的基础知识和功能,并且掌握参观博物馆的流程和方法,还需学会如何观察、分析、理解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先通过线上展厅的方式展示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和艺术品,引导学生了解博物馆的基本知识和功能,激发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兴趣,再详细介绍参观博物馆的流程和方法,以及艺术品观察、分析和理解的技巧,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实例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其次,根据班级人数和艺术品数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件艺术品进行观察、分析和表现。小组内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再次,教师设计模拟参观博物馆的活动,按照参观流程和方法观察艺术品。教师巡回指导,创设观展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作品时代背景等进行审美判断探讨,充分发挥博物馆观展语境中自由平等、畅所欲言的特点,推动教学走向深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四)丰富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写生、制作、设计等,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和挑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实践教学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创新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面对新的艺术形式、创作材料和表达方式时,能够独立思考、积极尝试并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各种新的艺术形式和材料,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进行自主创作和实践。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活动计划,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鉴赏教学时,教师需让学生掌握自画像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学会如何在自画像中表现自我,培养其创新实践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著名美术家的自画像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历史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自画像的兴趣。其次,详细介绍自画像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构思、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等,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学生则需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创作方法和技巧进行自画像创作。最后,教师需对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自画像的创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作业,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自己。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艺术比赛或展览活动,让学生抓住机会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五)结合作品时代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作品时代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每件艺术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风格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是指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包括对艺术家、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等方面的了解和认识。结合作品时代背景进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和价值观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因此,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艺术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和分析。同时,教师还需要提供相关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资料和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例如,在“历史的风景——美术作品反映历史”鉴赏教学时,本课教学目标是了解美术作品反映历史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如何通过美术作品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反映历史的原理和方法,激发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好奇心。其次,详细介绍美术作品反映历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如何通过美术作品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等。最后,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和历史时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历史时期进行美术作品的研究和展示。各小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收集和分析相关美术作品,深入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的背景和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理解能力。

四、结语

通过对高中美术鉴赏深度教学的分析,我们不仅看到了核心素养观念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深入理解了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美术鉴赏教学中。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和创新中发展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