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3-11-24福建省安溪第六中学林彩燕

家长 2023年27期
关键词:中华初中英语文本

□福建省安溪第六中学 林彩燕

为了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成效、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质增效,文章主要探索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路径。要想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教师需要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英语阅读素材、拓宽学生知识面,并以初中阅读教学为载体,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在英语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中,要求学生具备鉴赏优秀文化、理解中外文化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备受初中英语教师的关注,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创新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一)树立文化自信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能了解中外文化,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教师要想最大限度发挥英语阅读教学和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就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阅读教学中的融入。学生作为文化传播者,只有认识和了解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才能成长为具有文化自信和跨文化意识的人才,才能发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

(二)弘扬传统文化

英语课程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在大量阅读后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理解阅读文本中蕴含的各类文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文本,能使学生对文化知识形成深刻认知,潜移默化中树立文化意识;在阅读过程中比较中外文化差异,逐渐将文化意识内化于个人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文化品质。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一)目的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文化的差异显著,文化起源背景、历史进程不同,两者的融合必须找准契合点,也就是融合要有明确目标、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前,结合阅读教学内容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好阅读教学规划。教学目标是阅读教学的开端和指引,只有科学完善的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等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并发挥出良好的教学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与英语知识实现有机融合,并基于学生个体情况设定科学的阅读教学目标。

(二)合理性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尽量保证学习素材的质量,选择优质的传统文化素材,充实英语阅读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能彰显中华民族优良品格的历史故事,如《孟母三迁》《凿壁偷光》等,将这些历史故事作为英语阅读素材,或者围绕中国古代名人的先进思想,选择《论语》《先秦诸子选读》等作为英语阅读素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传播孔子、孟子等古代先贤的优秀思想。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随意选取传统文化,要考虑优秀传统文化是否符合当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合理的文化思想融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想境界。

(三)可行性

在设置了阅读教学目标后,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并且阅读教学计划要具备可行性,避免计划实施难度过低或过高。例如,教师随意选择一本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直接让学生在课上翻译古文。对初中生来说,这种学习方式的难度过高,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要重点考虑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适当引导学生参与,保证教学计划与学生知识储备的适应性,提高教学计划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路径

(一)开发文化资源,让学生多接触传统文化

1.挖掘传统文化。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获取相应的文化信息,让学生将自己在文本中获取的中外文化进行对比,了解中华文化的优势和先进性,从而树立较强自信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比中外文化,能逐渐形成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可以深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围绕阅读教学的主题,逐步衔接中华文化和英语语言知识,带领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让学生养成跨文化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例如,在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8 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端午节”为主题开展阅读活动,在展现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时将端午节作为载体。教师正式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我国特有的传统历法,学习如何使用英语表达端午节的时间。在阅读文本中尽管提到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但学生无法通过文本阅读了解屈原在古代诗歌领域的伟大成就,因此教师可以在文本中补充一些屈原的诗歌作品,带领学生阅读、翻译这些诗歌,让学生从诗歌中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2.介绍传统文化。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明确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带领学生对中外文化进行比较。

首先,在仁爱版八年级下册Unit7“Food Festival”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阅读主题向学生介绍包饺子、做元宵的知识,补充饺子馅分类的知识,带领学生运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饮食文化,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真实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其次,在仁爱版七年级下册Unit7“The birthday party”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庆祝生日作为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比较中外的庆祝生日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比较西方生日派对、生日蛋糕和中国的家庭聚餐、长寿面,还可以比较中外在送生日礼物上的表现。在阅读中带领学生比较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生日经历,比较不同庆祝生日的方式有何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让学生养成灵活转变文化思维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胸怀,能够在面对不同民族的文化时始终保持尊重和理解态度,还能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共通性,为实现文化育人创造良好条件。

(二)促进文化传播,引入表演实践活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英语,即使是简短的传统文化素材,对初中生来说也不利于理解。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英语运用水平为目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注重阅读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便于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承担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在完成了教材上的阅读任务后,教师可以结合与教材上的阅读文本相匹配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设计成英语短剧,或者将其改编成阅读小故事,带领学生根据故事的剧情开展表演活动,以现场演绎的方式呈现故事内容。

例如,在仁爱版九年级上册Unit 4“Amazing Science——When was it invented?”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阅读主题,选择与主题相符的传统文化素材,如围绕“Invention of Gunpowder”这一话题,带领学生编写英文小故事。在开展表演活动前,教师要先带领学生阅读英语故事,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汇、短语。然后,随机挑选几名学生进行演出,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表演活动。在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情况,在表演结束后,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了解学生阅读理解的情况。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表演的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还能发挥英语阅读和表演实践活动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增强其文化意识。

(三)渗透传统文化,拓展阅读内容

基于传统优秀文化开展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教师需要将英语课堂作为渗透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定阅读的主题,围绕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并引入与主题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例如,仁爱版九年级下册Unit 5“China and the world”介绍了雄伟壮丽的长城,因此教师可以将本课的阅读主题设立为“中国传统风景名胜”,根据阅读主题收集大量独具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带领学生认识这些风景名胜,鼓励学生结合各风景名胜的特点使用英语进行评价、写作,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主题收集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阅读素材,或者拓展阅读能力,使阅读教学内容充满活力,给学生的阅读带来强烈新鲜感,有效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在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阅读素材时,教师要通过动画、报刊、绘本等多元载体进行呈现,给学生带来更强的感官体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在阅读课堂上的体验感。

(四)展示中华文化,提高学生文化品格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阅读内容普遍是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角度展示外国文化,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不足,可能无法理解文本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新课程改革强调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若阅读文本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视角出发,带领学生探索生活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后,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向学生清晰展示中外文化内容,为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创新提供良好条件,以此落实对学生文化意识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仁爱版九年级上册Unit1“Topic 3 Section C”教学时,当阅读到“The government in every country has worked for many years to support the homeless but more needs to be done”时,教师可以及时追问:“Do you know any stories about helping others in ancient China?”“What do other countries do?”采用追问的方式,带领学生回顾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比较中外文化的差异。在阅读课堂上导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产生深刻认识,学会尊重他国文化,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先进性,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五)巧设问题留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留白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常用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效留白需要教师把握好时机,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设置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文本大意,将文本中分散的重点知识连接起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仁爱版八年级下册Unit8“We will have a class fashion show”介绍了中国的服饰文化(唐装),教师带领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后,回答了教材提出的一些问题。如,解答了“Why did people call Chinese clothes‘Tang costume’?”这个问题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On what occasions do we usually wear Tang attire?”让学生自行填补问题留白。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探究时间,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和留白准确对接文本主题。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中,我们要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为导向,结合阅读文本内容和阅读教学目标,深挖传统文化资源,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阅读教学的双向促进作用,切实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

猜你喜欢

中华初中英语文本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