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思路

2023-11-24福建省南安市第三小学黄娇扬

家长 2023年27期
关键词:教师应生活化法治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小学 黄娇扬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时代赋予教育教学的挑战,道德与法治教师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增强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意识,确保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朝着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文章立足于核心素养视域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思路,分析了优化意义和丰富性、思辨性的教学优化原则,从积极整合各种资源,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化理念,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注重跨学科整合,促使学生形成整体思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能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核心素养强调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既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知识,促使他们形成牢固的理论基础,又需要积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与法治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承担着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品质素养以及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任,为此,教师应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教学方案进行科学优化,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优化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体系,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扰。现阶段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增加了小学生接触不良信息的概率,如果听之任之,势必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此,教育部门提出了“立德树人”战略,旨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能采取正确的方法应对不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能够帮助教师完成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唯有积极创新,结合学生的表现不断调整授课方案,才能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实效性,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从而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实质性助力。

(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部分学生的道德素养较低,多半是自我约束力不足造成的。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改善这种情况,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了解系统化的社会职责,明白追求高尚品质的重要性,进而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约束自身行为,拒绝不良诱惑,从而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

比如,在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以后,学生将会明白教师落实班级规则并非针对自己,而是旨在维护正常的上课秩序,打造和谐温暖的班风。这一发现会促使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看自己是否遵守了相应秩序,是否为班级建设做贡献。这样的反省对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的优化原则

(一)丰富性

在落实核心素养理念的过程中,教师既需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以有趣、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从而吸引他们的目光,还需要适时融入一些课外素材,并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使他们在获得思想道德素养提升的同时,还能实现视野拓展。换言之,教师应遵循丰富性原则,切实将从网络中搜集的素材、案例等进行科学整合,然后以学生更为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时政热点、社会热点等,以此深化学生的体会。

比如,在学习《正确认识广告》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因为听信广告而购买物品,结果发现物品并非像宣传中那样好的案例,使学生从别人的失败经验中探究正确看待广告的技巧,最终获得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思辨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许多问题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需要学生结合实际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思辨意识,使其树立科学的是非观。教师应遵循思辨性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各种思辨活动,使学生在辩论中明白法治知识的含义。

比如,《信息万花筒》所讲述的内容涉及一种备受学生喜爱的交流方式——互联网,它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选择更为舒适的休闲方式等。与此同时,它也有许多潜藏的危险,如恶意网站的病毒,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人们在使用互联网时应具有良好的思辨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甄别不良信息的能力,注重文明交流。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互联网的利与弊”,辨析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法,以此拓展他们的思维,使其辩证地看待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长此以往,获得个人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优化的思路

(一)积极整合各种资源,丰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效果,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应科学整合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学习资源,以此启发学生思考,推动他们高效完成学习目标。

例如,在《吃饭有讲究》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初步掌握食物的分类,了解合理搭配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自己在网络上所截取的相关影视片段,然后要求他们分析片段中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值得表扬,哪些行为是错误的。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借助于生动的视频展示,既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譬如饭前便后洗手、不挑食等,还会尝试帮助父母分担家务,譬如和妈妈一起收拾餐具。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有帮助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绘本,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一些相对抽象的道理。例如,在《我们爱整洁》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与之有关的绘本,如《大卫不可以》《邋遢大王》等,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文明行为有哪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有哪些,邋遢不雅观的行为有哪些,从而重视自我约束,养成保持整洁的良好习惯。总之,教师应结合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教学资源,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促使他们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二)融入生活化理念,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生活化道德与法治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摆脱空洞的理论束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深刻感受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涵,获得更为深刻的感悟。为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适时引入生活化理念,以此拉近小学生与所学内容的距离,尤其是与法治知识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相关知识。

1.构建生活化情境。

良好的生活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降低学生走神情况发生的概率,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故而,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创设与教材内容更为相符的生活化情境。

例如,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的难点知识,教师可以构建生活化情境,向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运动、兴趣爱好等,然后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课余生活。有了教师的分享,学生的主动性有所提高。其中,有些学生表示自己没有课余生活,对此,教师需要加强引导,使学生掌握自主安排课余生活的方式,如分析自己的爱好、探究课余时间的时长等,以此带动学生的情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2.生活化问题。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强化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与之有关的问题,启发学生从生活视角入手,探究其中所蕴含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夯实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使其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从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合理消费》教学时,为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熟记重难点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消费有关的生活化问题。如,为学生播放超市打折人们抢购商品的视频,要求学生思考人们是否真的需要这些物品,并引导小学生换位思考,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是否会如视频中的人那样抢购商品。对此,学生持不同意见,有人持肯定态度,只因商品的确是便宜。而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些物品自己暂时不需要,等用完了以后再买就可以。对此,教师首先应给予表扬,然后通过多种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使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掌握正确的消费技巧。

(三)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

与纯粹的教学相比,实践活动的有趣性更强,且不会受到固化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能够增强学生的体验。为此,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此提高授课质量。

例如,在《从“白色污染”说起》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性,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塑料制品大搜索”这一主题开展相应的探究活动。如,要求学生从周围入手,调查家里、市场等都使用哪些种类的塑料制品,统计某个时间段使用塑料制品的总数量等并准确记录下来,然后带到课堂上分享,让学生体会到塑料制品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播放与之有关的案例,如塑料制品造成的危害,让学生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感受,使他们在交流中,从辩证的角度看待塑料制品,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又例如,在《为父母分担》教学时,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今天我当家”实践活动,明确活动规则:每名学生需要在周末扮演“小主人”角色,从妈妈的角度思考一家人的一日三餐,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日常用品的采购工作。在参与中,学生将深刻感受到妈妈的不易,理解母亲为自己健康成长所做的各种努力。

(四)注重跨学科整合,促使学生形成整体思维

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其他学科联系较为紧密,在课堂上,如果教师仅限于课本知识教学,多半很难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会影响他们全面发展的速度,不利于其学科素养的提升。为此,教师应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内容,既丰富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使之形成良好的探究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使他们得以找到将所学内容应用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有效方法,从而提升其解题能力。

例如,在《装扮我们的教室》教学时,教师可以融入数学内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统计装扮班级过程中所需要的物品数量、价格等,使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装扮教室的技巧、计算价格的方法等;融入美术知识,让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美术知识,如色彩、绘画技巧等,对相应的位置进行装扮,以此强化他们的审美能力;融入语文知识,让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制作相应的标语,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运用与建构的能力,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语言知识的实用性,从而转变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这样一来,借助跨学科融合教学活动,教师可以高效开展德育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推动其应用能力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跨学科教学对教师的知识储备、设计能力等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教师在下课之余,应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升个人的授课水平。比如,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不乏一些优质课程,教师可以认真学习这些课程,并尝试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以此提高跨学科教学的效果;向优秀教师请教,部分优秀教师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落实过程中积累了一些跨学科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向其请教,以此改进自己的不足;注重积累教学经验,在下课之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分析其学习的优势与劣势,并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需要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利用各种方法营造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此,教师应积累教学经验,主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多元化的授课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生活化法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