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创新培养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2023-09-07潘娅媚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河南郑州451191

物流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物流专业能力

潘娅媚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0 引 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物流行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物流管理作为物流行业的核心领域,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人才创新培养对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意义

1.1 适应行业需求

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实际需求和行业变化的适应性。人才创新培养的意义在于通过更新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以满足行业对多样化、综合素质的人才需求。这样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行业发展的变化,具备解决复杂问题和创新应对挑战的能力[1]。

1.2 推动行业发展

人才创新培养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推动行业的发展。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具备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够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实行创新培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具备行业前瞻性和创新性思维的人才,从而为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2]。

1.3 强化实践能力

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人才创新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及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和参与实际物流项目,了解行业的真实运作和管理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样的培养方式能够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真实的场景中,更好地适应物流行业的实际工作要求,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4 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物流行业不断发展的关键要素。人才创新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高校通过引入创新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精神。这样的培养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提出新的观点、方法和解决方案,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培养创新能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能够为学生创造开放、创新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面对挑战,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从而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2 基于人才创新培养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困境

2.1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基于人才创新培养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面临的一大困境。目前,一些教师缺乏与行业接轨的实践经验,导致他们在教学中难以真实地传递行业动态和实际应用。这种情况下,教师会更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而无法与学生分享最新的行业趋势和应用案例,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实际物流管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发展,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实践和研究项目,以提升他们的实践经验和与行业的联系。

2.2 教学资源限制

教学资源的限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成了一定挑战。高校可能面临实验室设备、模拟仿真系统以及与企业合作的实践基地等方面资源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实践环境中的接触和体验受到限制,难以充分锻炼和发展其实践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可以积极争取资源投入和合作机会,同时与物流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实践资源,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环境[4]。

2.3 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的不匹配

传统的课程设置由于无法及时更新,难以跟上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导致其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存在脱节现象。这意味着学生可能无法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物流技术、趋势和挑战,也就无法培养出与行业需求相匹配的能力和知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应与行业保持紧密联系,持续调整和更新课程设置,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际案例融入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物流管理实践。

2.4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平衡

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平衡是基于人才创新培养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面临的又一困境。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实践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可能缺乏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机会有限,无法真实地体验到物流管理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同时,理论知识的传授仍然非常重要,因为其为学生提供了物流管理的基础概念和原理,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行业的核心知识[5]。

2.5 评估与考核体系的改进

传统的评估和考核体系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更加偏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理论考核,而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估不够全面。传统的考试形式往往难以准确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和能力发展。

3 基于人才创新培养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3.1 课程设置的优化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发展趋势。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当增设实践课程,如物流实训课程、仓储管理实践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技巧。例如开设物流实训课程,学生可以亲自参与货物的仓储、运输和配送过程,学习如何合理安排仓库布局、制定运输路线并优化配送计划,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也应加强对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教学,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流信息化的最新动态,并能灵活运用相关软件和技术工具进行物流管理和决策。例如开设物流信息系统课程,学生可以学习使用先进的物流管理软件,如供应链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物流信息化的应用技巧,从而提高其在物流管理中的信息处理和决策能力。同时,高校还应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从而为其将来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开设物流创新创业课程,可以使学生学习创业管理知识,了解创新型物流企业的成功案例,并通过团队项目和模拟商业计划比赛等活动,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业实践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在物流领域的创新创业潜力。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将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物流行业的实际运作,掌握先进的物流技术和信息系统应用,同时也可以培养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而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这样的课程设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提高其专业素养和竞争力,从而为物流行业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6]。

3.2 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被动接受,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高校应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和思考。教师可以引入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的案例和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物流管理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真实的物流案例,如某企业的物流流程优化或供应链协调问题让学生分析该案例,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以强化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教师也可以采用团队合作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或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协作能力。例如在课程中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其共同完成一个物流管理项目,如供应链设计或仓储布局规划等。每个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通过合作与协作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虚拟仿真等,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提升教学效果和互动性。例如可以使用在线学习平台或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在模拟的物流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决策。使用虚拟仿真,学生可以模拟货物运输、仓库管理等场景,了解不同决策对物流效率和成本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决策思维。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案例教学、团队合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不仅能够从实践中积累经验,还能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7]。

3.3 与企业合作的深化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与物流行业密切相关,与企业的合作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对此,高校应加强与物流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开展校企共建项目。一方面,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相关的实训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物流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物流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了解实际物流流程和技术设备的运用。例如与物流企业合作建立仓库实训基地,学生可以参与仓库管理、货物分拣和配送等实际操作,从而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行业调研和技术创新,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和就业机会。高校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不仅可以促使深入了解行业的最新趋势和发展需求,还能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例如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展供应链优化研究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提出改进方案,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和实践能力。与企业合作的深化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密切合作,能够使学生接触到行业的前沿技术和实际运作,了解行业的创新需求和挑战,例如与物流企业合作开展物流信息系统的研发项目,学生可以参与系统设计和开发,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能为企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通过与物流企业的密切合作,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需求,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竞争力。与企业合作的深化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还能促进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为物流行业培养出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3.4 培养跨学科能力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物流管理领域的复杂性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课程设置应融入相关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例如在供应链管理课程中,除了涵盖供应链策略、物流规划和库存管理等专业知识外,还应融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理解供应链的运作机制,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的科研项目或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能力,提升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例如组织跨学科的研究团队,由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组成,共同研究物流行业的热点问题,如物流网络优化、绿色物流等。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学生合作,学生们可以共享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形成协同效应,解决复杂问题,培养跨学科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还可以开设跨学科的选修课程,如物流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物流与供应链的市场营销等,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更广泛的知识,以提升其跨学科思维和应用能力。通过跨学科能力的培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能够培养出具备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这些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物流领域的复杂问题,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竞争力,有助于他们在职业发展中更好地应对跨学科的挑战,并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3.5 继续专业发展与学术交流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专业发展活动。教师的积极参与可以为教学提供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行业动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行业论坛等活动,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通过与其他专业人士进行互动,能够拓宽学术视野,更新教学内容,并将最新的理论和实践融入教学实践中。例如教师可以参加国际物流管理学术会议,与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交流,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获取其他学者的反馈和建议。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专业发展活动,有助于拓宽其学术视野、激发其创新思维并提升其竞争力。学生可以参与学术组织,如学生学术协会或学生研究团队,组织和参与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等活动。可以通过参与学术研究项目,深入研究特定的物流管理问题,并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可以组织学生学术论坛,邀请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演讲和交流,同时学生也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自己的学术经验。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学术竞赛,如物流管理案例分析比赛,通过与其他高校的学生竞争,加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专业发展活动,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能够不断吸纳最新的学术成果和行业动态,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竞争力。教师和学生的学术交流不但促进了知识共享和学术合作,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学术探索的热情,这将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出更多具有学术追求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为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积极贡献。

4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人才创新培养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法是推动物流管理教育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及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可以培养出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从而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并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然而,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高校、教师、学生和企业等各方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长远并可持续的教育成果。

猜你喜欢

物流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