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交通导向下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研究

2023-09-07张龙吉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济南250101

物流科技 2023年16期
关键词:交通管理公共交通交通

张龙吉 (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城规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规模持续膨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与城市交通建设之间的供需矛盾愈发突出,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加剧,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传统的治堵方法已经难以改善日益恶化的交通拥堵状况,道路拥堵亟待解决。近年来,智慧交通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新途径,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绿色交通、安全交通、便捷交通的发展,帮助传统的交通治理模式实现升级与转型,逐渐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1]。

1 智慧交通与交通拥堵

1.1 智慧交通

在20世纪90年代,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管理就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在此背景下,诞生了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即智能交通系统。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到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不仅给智慧交通植入了新的技术内涵,也为交通运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智慧交通是在智能交通的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IT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信息服务系统,能够实现对交通信息的实时管控支撑,对交通出行实行全方位的管理,从而提高道路通畅率。

智慧交通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以人为本。智慧交通更加注重以人为中心,以人的需求为导向,利用大数据辅助决策,根据不同的出行需求,进行交通规划,提高出行满意度,为出行者提供安全、畅通、个性化的行程服务,实现交通需求与供给的良好配合。二是安全便捷。智慧交通一方面可以通过预警系统实时分析道路交通信息,引导车辆对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进行规避,有效避免大面积的交通拥堵,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实时数据分析道路基础设施状况,对交通道路进行全面“体检”,加强对潜在安全隐患的排查,确保出行安全。三是绿色环保,智慧交通能够有效提升现有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科学合理的路线规划,选择能耗最低的交通路径和方式,实现人的出行与货物的运输。此外,新能源汽车等高效、环保交通工具的蓬勃发展,也会有效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1.2 交通拥堵

交通拥堵是由于车辆的通行需求超过道路通行能力或受交通事件等影响,车辆被迫降低车速或停止,并造成车辆积压超过一定程度的交通现象[3]。这种现象普遍发生在市民聚集的时刻和路段,特别是在节假日和上下班高峰期各繁荣商圈的主要路段,人流量突然集聚必然导致车辆拥堵,使交通供需矛盾等不合理缺陷充分暴露出来,形成交通瓶颈,造成拥堵。交通拥堵的本质是城市道路资源没有得到及时满足而产生的供需矛盾的外在表现,给人们日常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阻碍了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

2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2.1 道路规划不合理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合理的交通布局网络能够促进城市快速发展,但在现实中存在一些城市规划与路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如城市路网整体分布不均衡,功能分区与道路系统不匹配,空间布局不合理,造成严重的职住分离,居住与消费场景脱节等现象,往往会造成巨大的通勤压力,从而加剧拥堵。此外,许多片区在实施交通规划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规划的区域理念,不能很好地考虑自身在整体中的定位,也缺乏前瞻性,没有预测到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结果导致部分商圈和交通枢纽空间受限,“城市病”逐渐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城市缺乏合理的交通规划,只能在问题发生后进行有针对性地疏散和解决。长期来看,不合理的交通规划势必会引发更多新问题的出现,而这一不合理性会通过不断加重的拥堵逐步表现出来,导致人们日常出行受阻,加剧了环境污染,阻碍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2.2 交通治理信息化水平不足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智慧交通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显现出许多问题:智慧交通技术和相关理念不够先进,智慧交通产业市场规模占比较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地位仍有待提高。近年来,各城市高度重视交通问题,推出一系列人才引进、招商引资的措施,深入研究智慧交通技术,打造城市立体交通,但智慧交通行业人才依然稀缺,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尤其在各大应用领域方面,并未形成技术研发与规模化的优势,将会制约下一阶段智慧交通的发展,对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智慧交通的发展需要高效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但目前还存在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的问题;交通设备智能化程度不高,不能实行联网控制,城市中缺乏统一的交通监控设备,各监控子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无法实时掌握交通流量及路网态势,不能精准预测交通拥堵的位置和时间,缺乏统一规划,未能形成平台整合,智慧交通所发挥的作用不强;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应用较少,交通治理信息化水平不足,处理城市拥堵问题效果不佳。

2.3 公共出行服务能力急需提高

目前智慧交通的发展重点是智慧管理,虽然使服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种重管理、轻服务的情况无法推动智慧交通的快速发展,因为没有服务意识,就不会听取乘客公共出行的真正意愿,也就很难针对群众的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当前智慧交通公共服务内容较为单一,城市公共交通的动态信息服务存在明显不足,尤其缺乏多交通方式的衔接与跟踪,不能满足群众快速增长的对公共交通的服务需求。要改善这一问题,应以实际需求为导向,建设并管控好实时路况查询、公交线路查询、出行规划、在线支付等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只有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才能增加居民对公共交通的信赖度,增强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意愿,缓解交通拥堵。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阻碍了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早晚高峰时运力不足、停靠站设施极其简陋、电子站牌资源匮乏,进而会影响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积极性。

2.4 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城市交通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一些部门出于对信息安全、公民隐私的考虑,并未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和共享平台,各部门之间无法消除信息壁垒,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通常来讲,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维护、疏导道路交通秩序;公交公司负责公交线路的运营;交通运输部门负责道路运输安全管理:道路管理主体多元化,各部门独立存储数据,使用不同的数据管理系统,导致交通数据像孤岛一样无法共通、缺乏关联性。当部分突发事件发生后,往往不是凭借某个单一部门就能解决的,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但由于部分职能不清晰,偶有踢皮球、推卸责任的现象发生,无法及时协调和优化,使得办事效率不高。智慧交通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权力分立、各自为政,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无法破除信息孤岛,交通数据未实现多部门共享,数据未能真正服务于交通出行,智慧交通的发展受到制约。

2.5 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现代化建设及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道路交通管理是建立和完善交通系统的重要手段,在城市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一座城市的软硬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总体来看,我国目前交通管理机制不健全,交通管理主体和部门职责不明确,治理信息化水平低,导致对策不够完善。并且目前许多管理模式比较守旧,诸多部门依然存在系统监管功能较弱、数据共享空间不足、信息时效性有误差等问题,虽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却无法根治城市拥堵的问题,不利于城市交通的长远发展。此外,随着智慧交通建设的发展,新的信息化手段和技术不断涌现,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新型手段被广泛应用,在简化了用户操作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然而目前相关的数据保护法规还不够完善,个人信息使用的后续处理无人监管,缺乏实际数据控制、隐私保护的有效措施。

3 智慧交通导向下城市道路拥堵的对策建议

3.1 制定科学交通规划

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失衡是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智慧交通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合理规划城市用地,从整个城市的层面出发,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统筹编制城市交通规划。

首先,合理规划城市用地,保证城市功能区的合理性与规范性。针对交通系统的发展需求,针对性地编制城市用地规划,避免职住分离、公共设施与生活区脱节等现象出现,加强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发展的连接性。其次,优化路网结构,发展城市智慧路网,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设施建设、养护、运营数字化全覆盖,加强路网应急能力。优化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及快速路交通组织问题,合理配置其比例关系,确保道路连通性。同时,倡导智慧停车,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提升城市停车资源整合度,把握民众实际需求,打造智慧停车数据管理平台,帮助车主实时查询附近停车状况,智能规划最近的停车位置,自动支付停车费用等,最大化利用现有的停车资源。

3.2 交通大数据预警监测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呈现出时空性和潮汐性,其发生的原因在于人、车、路、环境等多项要素的配合失调,通常在固定的区域和特定的时间内反复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4]。如果能对即将形成的交通拥堵进行准确的预测与识别,及时制定合理有效的疏散策略指导人们出行,必定可以将交通拥堵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对于加强城市道路交通能力、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智慧交通背景下,可结合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对人、车、路、环境等多项要素进行综合研判,基于对全天候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评估和预警,实现对道路通行状况的自动感知,实时发布交通拥堵指数,精确预测交通拥堵的时间节点和位置,提醒数据平台提前选择并启动合理的人流、车流疏导方案,做到准确预警、快速应变、有效治堵。在智慧交通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城市交通需求,科技是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应在现有交通管理的基础上,用创新理念和工作方法推动交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交通信息的采集、分析与运用,完善交通大数据监测平台。交通管理部门利用大数据监测平台获取城市道路通行状况、各类交通事件、警力分布等实时动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与评估,能够精确预测交通拥堵的位置和持续时间,对警员进行实时调动,加强道路疏导管控,防止发生大面积、长时间的恶性交通拥堵,引导群众安全出行[5]。转变传统粗放式的交通管理,将交通管理模式由事后处置改为事前预防,能够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3.3 建设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系统

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智能化和便利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智慧交通建设的关键之一。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基本目标是解决公共交通运行的低效状态与公共交通可担负居民出行的主导地位不相匹配的矛盾。推动公共交通智能化,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整合公交、出租车、地铁等公共交通的指挥调度系统,实时监控其行驶路线、车速和乘客人数等信息,持续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系统将交通工具与道路、环境等结合起来,实现公共交通灵活调度,车辆配置合理,提高公共交通利用率。通过智能调度系统的实时信息采集、各站点的客流量数据分析,建立科学的公共交通线路运行的数学模型,实现道路交通管理自动化、车辆行驶智能化。

3.4 构建互联网+数据共享平台

在智慧交通建设中,还需要加强多部门信息共享。引起城市交通阻塞的原因较为复杂,大多情况下不是单个部门可以完全解决的问题。因此,加快数据共享,实现多领域协同化管理具有现实紧迫性。以往交通数据信息采集得不够系统,多部门信息系统的建设相对独立,信息共享不畅,无法有效地共享有价值的交通数据信息,限制了交通信息的全面利用,对数据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6]。对此,治理城市交通阻塞问题必须加快交通数据开放共享,实现多部门协同化管理,严格落实各部门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各负其责,科学治堵,达到交通拥堵治理的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

3.5 规范智慧交通法规保障

智慧交通发展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战略,目前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交通管理效率不高,因此在开展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的同时,还应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其中主要包括优化交通管理和保障信息安全两方面内容。

一要优化完善交通管理系统;改善现有的交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效率;提升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开展各部门管理共建工作;深入挖掘信息深度,确保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从实体化管理转为信息化管理;充分运用现代技术,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交通管理,提升交通管理的群众参与度,从而形成交通管理部门与社会公众互动交流、协同治理的新局面。

二要保障信息安全:将各部门交通数据安全贯穿于数据处理的全生命周期中,包括数据的采集、传输、交换、储存、处理、销毁等,构建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制定可行的策略保证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定期开展交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及时修补漏洞,提高系统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不断加强数据的安全管理,提高对数据安全的应急响应能力,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不断提升安全保障水平。

4 结 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私家车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速度,供需矛盾突出。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给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通过智慧交通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的发展结合起来,缓解交通拥堵,能够对城市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交通管理公共交通交通
《城市公共交通》杂志社简介
主动交通管理在智慧高速中的应用探讨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基于计算实验的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
公共交通一卡通TSM平台研究
对设区城市交通管理立法的思考
限行不限购应是小汽车交通管理的新常态
智能交通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有效途径
交通运输部发布通知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工程建设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