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企外宣资料英译策略研究

2023-08-25戴宇洁

福建茶叶 2023年7期
关键词:接受者目的论资料

戴宇洁

(1.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福建 龙岩 364021;2.蒙古国研究大学教育学院,蒙古 乌兰巴托 999097)

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我国茶企肩负着传播我国传统茶文化、提升我国茶产品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的重任。与此同时,做好企业对外宣传工作、提升企业产品营销水平,有助于茶企实现自身发展目标、提升茶企核心竞争力。茶企外宣资料是茶企开展品牌宣传、产品宣传、服务宣传的重要载体,对于深化其他市场主体、消费群体对茶企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出茶企外宣资料的信息传递功能,茶企外宣资料英译主体有必要对英译策略做出探索。

1 茶企外宣资料的特征

1.1 文体风格的特征

首先,对于汉语来讲,往往喜欢采用含蓄内敛的表达方式,在进入主题之前往往需要使用大幅的铺垫性语言;但是英语的表达则更加简单直接、直奔主题,将最重要、最想要表达的内容放到最显著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对中心思想进行突出,并且在文章的末尾也会进行再次强调。

其次,在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汉语往往喜欢采用排比或者是声韵对称的结构,使得行文更加有气势,而且能够彰显汉语的结构之美,在突出作者文章写作功底的同时,也可以体现企业强大的实力,是外宣资料取得显著效果的重要前提;而英语在进行表达时,则更加关注受众的感受,使用他们较为熟悉的风格,围绕产品优势和企业特点等核心信息进行描述,通过简明、扼要的描述让受众尽快理解外宣资料要表达的中心思想[1]。

最后,在行文时汉语的结构较为松散,一些句子并没有特别注重主、谓、宾的成分,句子之间也没有使用过多的连词,但是却能够将文章的内涵表达清楚,顺序也较为清晰。而英语则比较注重逻辑结构,主、谓、宾关系清晰可见,句子之间有多种连词进行串联,重点突出,层次鲜明,结构清晰。

1.2 宣传风格

中文宣传资料往往喜欢从茶叶或者企业的悠久历史开始讲起,然后会介绍产品的种植规模,相关的技术团队以及获得的各项荣誉。通过这种宣传方式,可以增强消费者对茶企及产品的信心,彰显企业的权威地位,进而赢得消费者与合作者的青睐,进而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而外宣资料的宣传风格则以产品自身的特征为主,通过介绍产品的研发水平、相关的资格认证、取得的专利成果等等,对“茶”产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重点宣传,对于企业相关的内容则只进行简要的介绍。这种宣传方式更加贴合受众的需求,能够准确地输送相关的信息,更加符合外宣资料的宣传习惯,同样可以提高对外宣传效果[2]。

2 茶企外宣资料的英译策略

2.1 顺应理论翻译策略

归化翻译是在意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迎合英语的语法、句式、表达习惯等多个方面,尽量实现更加接近本土化的翻译目的。这种翻译策略更加全面、精确,受众的接受程度也更高,进而实现更好的宣传效果。而顺应理论属于归化翻译策略的一种,通过翻译工作者的努力,可以将汉语文字更加准确地翻译为英文,并且更加接近受众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尽量缩短汉语和英语的文化差异。这种翻译理论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注重顺应信息接受者的心理。翻译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除了需要对茶企外宣资料的核心内容进行准确掌握之外,还需要了解信息接受者的心理,包括他们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甚至是审美倾向等等,才能够更好地将外宣资料信息输送给受众,进而达到茶企对外宣传的最终目的。例如:茶企在本土进行宣传时,喜欢将企业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进行罗列,借此证明茶企自身的实力,能够更好地获得受众的青睐;但是,在开展对外宣传时,国际市场的受众对茶企获得的荣誉并不看重,更感兴趣的是茶企产品本身的特色[3]。因此,国内本土宣传资料和对外宣传资料的内容就有所不同,对外宣传资料只需要对企业获得的荣誉进行简要介绍,而将宣传内容的重心放到产品的独特优势上面,进而更好地满足信息接受者的心理,能够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其次,需要注重顺应信息接受者的文化背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影响外宣资料英译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利用顺应理论开展翻译工作时,也需要注重信息接受者的文化背景。例如,在茶企进行外宣时,需要涉及到一些历史知识、文化知识、典故及名人故事等,这些内容在进行翻译时都与文化背景紧密相关。翻译人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策略:第一,在英语中寻找与汉语意思相近的文化词汇进行翻译,随着国内外“茶”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已经逐渐形成了茶文化相关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能够体现某个领域的知识和文化背景,可以更加精确地表达相关的含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使得翻译更加精准和全面。而且,这些专业术语基本上涵盖了茶企外宣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可以利用这些专业术语更好地开展翻译工作。第二,如果在英语中很难寻找到对应的专业词汇,则可以利用意译策略进行翻译。意译翻译策略能够将核心信息通过恰当的方式传达出去,可能会对原有的汉语内容顺序、表达习惯进行改变,但是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核心内容,而且不拘泥于语言本身的表达习惯,更加贴合信息接受者的心理。第三,一些茶企在进行外宣资料翻译时,为了更加精确地体现企业的文化精神,可能会保留一些汉语原有的历史典故、名人名句等内容,这时需要充分考虑信息接受者的文化背景及理解能力,可以对某些专业的文化背景词汇进行辅助性的介绍。不仅能够传达汉语的文化魅力,使其更加贴近茶企外宣资料的原文含义,而且通过辅助性的介绍,能够提高信息接受者对企业文化的兴趣,达到良好的对外宣传效果[4]。

最后,需要注重顺应信息接受者的认知。人们生活的文化背景、政治背景、生活习惯等都会影响对事物的认知,尤其是教育背景和社会背景,对认知的影响力度更大。因此,在对茶企外宣资料进行翻译时,需要充分了解信息接受者的认知情况,然后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例如:当信息接受者的认知比较有限,对某些外宣资料中的知识存在较大的认知差异时,就需要及时调整翻译策略,使用受众更加接受的方式开展翻译工作;如果信息接受者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或者是专业知识背景,对外宣资料内容的认知差异较小,就可以增加相关的专业词汇,能够更加精确地表达外宣资料的内容,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文的中心思想。

2.2 劝说理论翻译策略

劝说理论也是翻译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除了能够对翻译资料的内容进行精确、全面的表达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宣传资料的表达习惯、句式特征等方式,让信息接受者对外宣资料产生更多的认同感,进而提升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劝说理论更加贴近茶企外宣资料的翻译目的,但是其应用过程较为复杂,为了更好地提升宣传效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多的努力:

首先,需要结合多元化的劝说手段。在劝说理论应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种较为常用的劝说手段,分别是:情感劝说、人格劝说和理性劝说。其中情感劝说主要是通过翻译工作者的努力,提升外宣文献中的真情实感,能够让信息接受者产生共鸣,利用文字的魅力达到劝说的效果。例如,可以在进行外宣资料翻译时,增加一些茶文化相关的描述,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茶文化的相关含义,在提升宣传效果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而人格劝说则是利用茶企自身的外在形象,使得外宣资料更加真实可靠。外在形象主要包括:茶企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品牌效应、口碑、获得的荣誉荣誉、自身特色等,这些积极正面的形象,能够提升受众对企业的信心,进而对茶企的产品产生更多的认同感;理性劝说顾名思义则是通过逻辑思维、推理、客观的事实等信息,利用说理的形式呈现外宣资料的核心内容,这种翻译方式更加贴近西方受众的思维习惯,也能够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其次,需要使用更加贴近信息接受者的表达方式、呈现方式。第一,在开展翻译工作时,需要遵循贴近事实的原则,对外宣资料的内容可以进行句式、表达、思维逻辑方面的调整,但是不能进行夸大宣传,需要尊重“实事求是”的原则,才能更好地赢得受众的信赖;第二,在翻译时,还需要更加贴近受众的真实生活场景,能够提升外宣资料内容理解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第三,使得翻译的内容更加贴近群众,围绕信息接受者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以及对信息的接受程度等开展翻译工作,并不断对翻译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

最后,在应用劝说理论开展翻译工作时,需要对信息接受者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等,能够实现外宣资料与受众的良好对接。例如:在开展翻译工作之前,可以对受众的认知程度、感兴趣的内容等进行深入调研,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翻译工作,使得最终的翻译内容更加贴合信息接受者的认知[5]。而且,还可以建立完善的反馈系统,根据受众的反馈意见,对外宣资料的翻译结果进行不断优化,通过双向沟通实现更好的宣传效果。

2.3 目的论翻译策略

目的论的翻译策略,其中心思想就是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灵活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实现宣传企业和产品的功能,产生更好的宣传效果。目的论在应用时需要尊重三个原则:第一,目的原则,这是目的论中最重要的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在进行外宣资料的翻译时,需要紧紧围绕宣传效果这一目的,通过多种翻译策略的应用,实现更好的宣传效果。目的原则是翻译策略的重大突破,其要求翻译人员更加注重翻译的效果,同时要结合多种翻译策略,对翻译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连贯原则,是翻译工作要求的最基本原则之一,能够有效地保障翻译内容语义顺畅。其特点是上下文之间要保持语义的连贯,起承转折要有规律可寻,确保受众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的内容,进而达到更加良好的宣传效果。第三,忠实原则,这也是目的论翻译策略的重要原则之一,主要是指翻译出的内容需要最大程度地忠于原文,才能够将外宣资料要表达的内容更加精确、全面地传达出去。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处理文化背景差异、句式表达转换等多种问题,但是最终目的都是要体现原文的核心思想。

目的论翻译策略应用到茶企外宣资料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策略:

首先,针对茶名的翻译策略。茶企的外宣资料内容中会包含企业特色的茶名介绍,在目的论的背景下,茶名的翻译策略可以有直译、意译、音译三种:其中直接翻译策略主要应用到对内容的认知或理解没有偏差的场景中。例如:武夷岩茶是一种非常有名的茶,在进行翻译时,可以直接采用Wuyi Rock Tea的形式进行翻译,这种直译的方法,既能够体现武夷岩茶的特点,也能够实现良好的宣传效果。音译的策略适用于交流较为深入的场景,需要翻译人员和受众对内容本身都有着深入的理解。例如:铁观音这种茶可以直接根据发音翻译为Ti Kuan Yin,主要依赖于受众对这种茶的熟悉程度,茶叶爱好者可以快速地理解该词汇的表达意思,但是对于首次接触茶产品的受众则不建议适用这种翻译策略。意译翻译是根据目的论的目的原则演化而来的,不仅可以达到对企业产品进行宣传的目的,而且还能够促进企业和受众之间的交流,可以将产品的特点进行有效地传递。同样以铁观音茶为例,由于观音与佛教文化联系比较密切,在以往的翻译文献中有专业的词汇对“观音”进行描述,所以铁观音茶在进行翻译时,可以直接使用Tea Buddha这一词汇,可以表达出“观音”代表的意思,又能够贴近“茶”的主题。

其次,茶产品的内容翻译策略。茶产品相关的内容简介包括多个方面,不同的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翻译策略:第一,茶企外宣资料中对产品进行介绍时,一般会涉及到产品的背景资料、传说典故、名人故事等等,所以在进行翻译时,需要考虑到受众的信息接受能力,对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解释,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第二,茶产品本身特点相关的内容在进行翻译时,需要对产品的特色进行重点突出,这是外宣资料的重点内容,也是信息接受者较为看重的和核心信息。产品的突出特色,需要用较为精确的词汇进行翻译:例如,武夷岩茶具有“活,甘,清,香”的特点,这几个突出的特点需要使用更加精确的词汇进行描述,突出产品的与众不同,不仅能够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而且更能满足受众对产品的好奇心。第三,茶产品的内容介绍要有较强的逻辑,使其更加符合信息接受者的思考习惯,句式之间可以增加一些起承转折的连词,用来表达并列关系或者是递进关系等,使得整个行文风格的条理更加清晰,层次更加明确。

最后,其他内容相关的翻译策略。人称相关的翻译策略:一般来讲,茶企在汉语形式的宣传资料中,往往会使用第三人称的表达方式,目的是为了呈现给消费者积极、正面的企业形象,更加突出以客户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而在外宣资料中,为了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同时拉近茶企与受众者之间的距离,往往会使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翻译。因此,在外宣资料中经常会看到“we”这个词汇,这是茶企通常使用的人称,能够利用强有力的表达方式,吸引受众对茶企的关注。企业形象相关的翻译策略:在用词方面,中文往往会通过高调、激进的词汇,帮助企业树立强大、正面的形象,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企业雄厚的实力,进而对产品产生更多的信赖感[6];而在外宣资料时,企业形象相关的宣传需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用词较为简单,能够让受众快速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同时,针对企业形象的宣传内容也较为简短,往往不作为外宣资料的宣传重点。

3 结语

综上所述,茶企外宣资料英译水平的提升,对于茶企对外贸易业务的高效开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茶企外宣资料英译工作者需要重视做好英译策略选择工作,在顺应理论、劝说理论与目的论指导下,提升茶企外宣资料的接受性、说服力以及传播成效,充分发挥出茶企外宣资料的信息传递功能。

猜你喜欢

接受者目的论资料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Flu Study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游戏、电影和接受者:跨媒介时代融合的新方式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基于有限承诺审核的信息传递均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