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的传统茶文化探究

2023-08-25刘衡振

福建茶叶 2023年7期
关键词:茶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刘衡振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0)

茶文化是我国的传统思想,对我国人民的思想形成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参考价值。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二者在内涵上存在一定的相通之处,二者的结合对我国未来思想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 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质变是量变的最终和必然结果,而质变之后又会开始新一轮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事物是不断变化的。矛盾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从内部开始激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会发生变化,从而发生新的质变,而事物会突破原有的束缚,产生新的事物。在事物运动的过程中,质变则是突发性的,在量变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发生质变,这是必然结果,但是量变的过程并非是持续的,因此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关系。对立统一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典型问题,肯定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也肯定了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事物之间的矛盾既斗争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不断变化,矛盾双方存在相对性,也就是矛盾存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因此要求人们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道家思想中也存在阴阳两极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谋而合[1]。物质和意识这两者之间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当中是辩证关系,先是意识取决于物质,次而物质又被意识反作用,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二者的统一。其次意识在物质中产生,因此从某种层面上看,意识发源于自然和社会,属于自然和社会。最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和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基础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让人们尊重客观事实,遵循对立统一规律。

1.2 中国传统茶文化

中国传统茶文化思想的基础是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属于三种优秀文化的融合,主要包括中庸思想、和而不同思想和内省自修思想。中庸思想属于儒家思想,意指中庸之道能够对人际关系的和谐起到调节作用。中庸就是不偏不倚,和谐是中庸思想的原则,追求和谐的社会关系,在和谐的环境中开展社会活动,实现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茶文化充分吸收了中庸思想,在交际、待客中有所体现。在茶文化中,制茶、泡茶、品茶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出中庸思想,讲究茶香温和、茶味和谐、茶质细腻。中庸思想是中国哲学的一部分,同时也与马克思哲学相似。和而不同既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君子和而不同”,也包含了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讲究以和为贵,在敬茶、品茶中有所体现[2]。茶文化认为任何事物都会存在矛盾,不同的人在处理矛盾时的方式不同,矛盾的最终形态也会不同,这种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内省自修思想源于佛家思想,佛家思想与茶文化的融合,使茶文化吸收了禅文化思想,增加了内省自修的内涵。中国人在品茶时习惯细品,逐渐让心态平和,从而反思自己的言行,茶也逐渐变成中国人警醒自身的工具。

2 中国传统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联系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茶文化的哲学文化匹配

中国的治国理政方针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注意对管理方法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也就是在哲学实践的过程中促进了哲学实践的发展。茶文化思想是基于现代哲学而研究的内容,对大众心理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多维角度分析了哲学内涵。因此茶文化也是在社会生产的基础上研究的哲学思想,对哲学、价值和人格的教育有积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茶文化的深入分析有利于哲学文化的融合,给人们带来更高的精神熏陶。基于此,两种思想在哲学文化上存在匹配性,能够在哲学思想的维度上进行理论创新,形成共同的教育思想。

2.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茶文化的思想内涵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对我国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我国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规范的作用。中国传统茶文化是经过我国社会几千年发展所形成的,与我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当前人们的生活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我国的主流价值观相一致。在我国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体现出茶文化思想,对我国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我国人们的为人处事产生了重要影响[3]。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茶文化对思想意识引导都具有指示意义,不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构建不可或缺,同时对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建设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十分重视实践,而茶文化也是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同时两种思想又都服务于社会,致力于通过实践和劳动促进社会发展和创新。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茶文化相互影响和促进

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茶文化有启示作用,而茶文化的发展,也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因此二者之间是互相影响,彼此促进的关系。在实际的文化发展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茶文化的融合,可以继承和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推动中国社会的创新与发展。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作用

3.1 反腐倡廉工作创新

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又会反作用于物质,因此社会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国社会要想保持长期稳定,就要发挥社会文化的作用,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化和秩序管控,利用文化的反作用,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要想加强文化管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需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通过茶文化中的清廉思想的影响,引导社会思想的正向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茶文化的发展有利于改变社会风气,创造反腐倡廉工作条件,促进社会公平发展。

3.2 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茶文化中的精髓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中国文化的发展也推动了茶文化的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茶文化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不仅能够推动儒家文化的发展,还有利于关注人民的利益。茶文化能够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时也可以促进茶文化的思想内涵的发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弘扬。

3.3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传统茶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融入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还融入了佛家文化,其思想核心就是尊重自然规律,这一核心思想在任何时期都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有利于营造社会的和谐气氛,促进稳定发展,不仅鼓励人们尊重自然规律,还要求人们对待事物要持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问题,需要茶文化作为理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应用和发展

4.1 深化传统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融合

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已逐步与中国社会相适应,探寻我国传统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同点,有利于深入挖掘这两者的深刻内涵,从而形成新的应用机制,拓展应用渠道,体现出二者的思想价值。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基础上,我们还应该从我国的现实出发,利用我国传统茶文化当中的精髓,推动两种思想的深度融合[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我们应坚持两种观念:首先,要对茶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我们应具有辩证思维,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茶文化不仅具有优秀思想,还存在糟粕内容,应对茶文化进行有选择的继承和弘扬,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看到茶文化的本质,分析主要矛盾,避免糟粕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其次,要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在实践的过程中对茶文化进行创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创新,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对茶文化进行创新发展,有利于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要求,在此过程中需要社会公众对茶文化有正确的认识,推动茶文化的健康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探索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融合,有利于茶文化的创新。

4.2 通过传统茶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传统茶文化中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而且其尊重自然规律、和谐中庸和自我反思的思想属于优秀的文化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制茶、泡茶、品茶、敬茶的一系列活动中,中国人待人待客习惯用茶来进行,发展出了茶道和茶艺,茶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茶文化传播到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茶文化在思想内涵和哲学文化上具有深刻的联系,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见解和辩证思维的提出,对社会生活发展有巨大的意义,茶文化的中庸思想、内省思想、和而不同思想存在联系,可以通过茶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例如,茶文化中的“中庸和谐”思想促进了传统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从文化视角对茶文化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从理论视角将茶文化的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思想、阴阳两极思想等融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中,使中国人民提高归属感。在实践角度,应将茶文化的相关思想运用到治国理政中,将其运用到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中,从而增强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同感。

4.3 通过传统茶文化促进国际文化新格局的构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的斗争性与统一性是矛盾的基本特征,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矛盾的斗争性是为了在斗争中实现互相依存,茶文化认为事物和而不同,二者在此观点上存在相似之处。我国始终坚持中庸思想,中国文化展现出来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兼容并包,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文化呈现出碰撞和融合的趋势,我国可以发挥茶文化兼容并包思想的优势,向世界输送“中和”“中庸”“和而不同”等思想,促进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当前,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十分明显,在全球文化碰撞、相互交融的发展中,我们应发挥茶文化的作用,利用传统茶文化当中的文化经典,促进不同文化体之间的和谐、包容、共处,从而构建国际文化新格局。例如,茶文化主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根据当前国际发展形势,运用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文化交流,体现出大国气度,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

4.4 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茶文化的宣传与推广

推进传统茶文化的现代发展过程应借鉴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在社会生产实践的过程中坚持文化传播,通过文化的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茶文化思想应广泛地渗透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在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各种思想文化传播途径的创新提供了条件,相关部门应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于新媒体手段,广泛、深入地宣传茶文化,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构建多元宣传渠道,突破圈层的限制,使各年龄阶层的人都能了解茶文化,接受茶文化的熏陶。在宣传过程中,不仅要对茶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等进行正确的认识,还要从马克思哲学角度对茶文化进行解读,从而辩证地分析茶文化对社会生产实践与社会发展的价值,将先进的思想与生产实践联系在一起,通过先进文化指导生产实践,并通过生产实践验证先进文化的先进性。例如,当前网络直播盛行,人们对网络直播十分关注,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对茶叶种植、炒制、泡茶、品茶、以茶待客、茶道文化等进行介绍,让人们对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有详细的认识,从而深入探寻茶文化的内涵。在进行茶文化的介绍时,应将和谐中庸等思想融入其中,使人民接受先进思想的熏陶。

4.5 在校园中深入推广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内容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茶文化的发展应契合时代精神,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从而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茶文化的发展应与创新精神相结合,采取批判性继承和创新的方式,对茶文化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渠道进行创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要想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就应通过教育手段,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其具备先进的思想和技能,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使其具有高尚的情操,关心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5]。茶文化对培养青年的正确三观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茶文化。当前我国的社会文化受到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想的不良影响较为严重,应加强茶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结合在校园中的渗透,通过先进思想的影响,使中国青年养成良好的道德和政治思想。在茶文化融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将茶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重视茶文化的创新,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构建茶文化发展融入体系,创新融入方法,使学生能够认同茶文化,接受茶文化的教育。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艺汇演和文化交流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学习茶文化的内涵,对茶文化的历史和未来产生兴趣,自觉继承和创新茶文化。

5 结语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实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我国应注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积极寻找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通过将茶文化与主流思想的结合,在社会上推广和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探讨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之处,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进而构建国际文化新格局。

猜你喜欢

茶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菱的哲学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