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低体温的模块化护理在老年肠癌衰弱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3-08-19吴超萍吴丽芬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肠癌模块化体温

吴超萍 吴丽芬

衰弱是与年龄存在相关性的机体体能储备下滑、多器官功能下降的老年综合征,可引发跌倒、残疾甚至死亡等多类型不良结局[1]。老年肠癌患者由于恶性肿瘤所致的营养不良以及老年患者多病共存的状态,导致其是衰弱的高发群体,该类患者在行手术治疗时更易发生术中低体温事件[2],进而引发术后不良健康结局[3],因此,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老年衰弱手术患者的术中低体温防控问题[4]。现阶段的术中低体温防控尚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化措施。模块化护理是基于循证基础构建的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护理模式,将琐碎、繁杂的护理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有利于护理人员按照模块对患者实施有计划、高效的照护服务[5]。本研究将预防低体温的模块化护理应用于老年肠癌衰弱手术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0月-2022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老年肠癌衰弱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0月-2022年3月收治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2年4月-9月收治的4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确诊为肠癌;年龄≥60岁;术前Fried衰弱量表评分[6]≥3分;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急诊手术;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急性感染;血液凝固功能异常。对照组,女性21例,男性24例;平均年龄(68.47±3.62)岁;Fried衰弱量表评分(3.67±1.11)分。观察组,女性20例,男性25例,平均年龄(68.63±3.45)岁;Fried衰弱量表评分(3.58±1.14)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手术室护理人员30名,女性27名,男性3名,平均年龄(29.35±5.22)岁,初级职称12名,中级职称15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3名。手术室低体温模块干预法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人员无变动。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模式,包括术前访视、术时体位管理、术时常规保温护理及护理配合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预防低体温的模块化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1.2.1 评估模块

围手术期任何影响体温调节系统的因素均可导致患者发生低体温。这些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手术因素、麻醉因素、环境因素等。在多重因素作用下,老年衰弱患者发生低体温的概率明显增加。术前访视环节,护理人员依据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2017)[7]对老年肠癌衰弱患者实施评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术中低体温风险,从而制定个性化的低体温风险控制方案。

1.2.2 干预模块

(1)预保温干预。麻醉诱导前30 min,采用充气式加温毯对患者实施预保温护理,入手术室前对手术间行预加热处理,室内温度调至24 ℃,患者入室后依据手术情况灵活调节室温。(2)主动加温干预。手术部位消毒时,提前将消毒液预热至37 ℃左右,消毒过程中避免裸露患者过多皮肤,减少热量散失。患者气道导管连接湿热交换器,以确保患者呼吸道的温度、湿度。手术过程中将充气式加温毯的温度调至38 ℃,术中所用液体皆加温至适宜温度,血液制品、静脉输注的液体等加温至37 ℃,腹腔灌洗液加温至38~40 ℃。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好患者体温监测工作,对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出血量进行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

1.2.3 监测模块

术中以多功能心电监测仪所配备的鼻咽温体温探头为工具,对老年肠癌衰弱手术患者的体温实施动态、持续监测记录。麻醉复苏室复温护理模块。在麻醉复苏期间,麻醉护士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如患者体温<36 ℃则即刻以充气式加温毯装置实施加温处置,直至老年肠癌衰弱患者体温可恢复至36 ℃以上,方可启动向病室的转移流程。

1.3 评价方法

比较2组以下指标。(1)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分别监测术前30 min以及术中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及150 min的体温值。体温监测均使用多功能心电监测仪上的鼻咽探头测量。(2)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术中每隔30 min对患者进行1次鼻咽温测量,体温<36 ℃判定为低体温[8]。(3)术中出血量、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及麻醉复苏室滞留时间。通过查看手术护理记录、麻醉护理记录获取相关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不同时间点体温比较

2组体温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不同时间节点体温比较

2.2 2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8.89%(4/45),低于对照组的28.89%(13/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4,P=0.015)。

2.3 2组术中出血量、气管导管拔管时间、麻醉复苏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麻醉复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术中出血量、气管导管拔管时间、麻醉复苏时间比较

3 讨论

3.1 预防低体温的模块化护理可维持患者术中体温恒定,降低患者低体温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体温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衰弱的核心特点是机体多个器官的生理功能下降,衰弱患者的热量储备功能也相应下降,使其成为低体温事件的高发人群[9]。衰弱问题在老年肠癌手术患者中十分突出,若术中未实施规范化、全面化、连续性的保温管理,则术中低体温事件概率大增,严重者可危及患者安全及术后康复。本研究构建了预防低体温的模块化护理干预方案,将术中低体温预防措施,梳理为四大护理模块,各模块中执行相应的细节举措,手术室护士根据模块对患者实施干预,科学评估老年肠癌衰弱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风险,规范化、同质化落实复合保温举措,执行持续、动态的术中体温监测,同时将保温措施延续至麻醉复苏环节,实现了全程连续化低体温防护,最终达成了较佳的术程体温恒定目标,降低了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3.2 预防低体温的模块化护理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麻醉复苏进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及麻醉复苏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究其原因,观察组预防低体温模块化护理的应用,评估模块强调了老年肠癌衰弱手术患者术中体温管理的重要性[10],干预模块中的麻醉前预保温举措,可降低环境温度过低所引发的患者入室后体温快速下滑风险,控制环境性低体温发生的可能性[11];干预模块中的主动加温、保暖、液体加温等举措,根据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机制规避了术程中持续性散热所致的体温下滑[12];监测模块便于护理人员及早发现低体温风险环节,并及时有效地采取干预措施,麻醉复苏室保温模块维持了防护低体温的连续性。上述措施综合实施保证了患者术中较恒定的体温。低体温可影响机体血液凝固功能,体温降低可使循环血流速度减慢,降低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血细胞聚集度升高,并且具有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作用。因此术中系统的保温措施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再者,体温降低会使多种药物的代谢速度减慢,寒战不适感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变迟钝,减缓机体代谢及麻醉药物的排泄, 从而延长了麻醉药物的作用时间,影响患者的麻醉复苏,因此,良好的保温措施可以促进术后麻醉复苏进程。

综上所述,将预防低体温的模块化护理应用于老年肠癌衰弱手术患者中,可维持患者术中体温相对恒定,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提升手术安全,促进术后麻醉复苏进程。

猜你喜欢

肠癌模块化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模块化住宅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男性长期看电视更易患肠癌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