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2023-08-19单媛媛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胸廓呼气胸腔

单媛媛

食管癌是来源于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2022年中国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食管癌死亡率居第五位,且呈现农村高于城市的地域差异,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2]。目前,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胸部手术创伤、留置胸腔引流管、伤口疼痛等因素影响,患者无法进行有效的深呼吸、咳嗽和咳痰,容易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呼吸困难,影响患者肺康复及预后[3-4]。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tive cycle of breathing technique,ACBT)是一种主动的呼吸道管理技术,该技术包括呼吸控制、胸廓扩张及用力呼气三部分训练内容,能促使痰液松动和清除,已在多种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并得到效果验证[5-8]。本研究将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应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呼吸训练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2月-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纳入标准:(1)符合《食管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9]中食管癌诊断标准,且经病理检查确诊;(2)年龄≥18岁;(3)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4)自愿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术前已存在严重心、肺疾病;(2)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3)术后合并食管吻合口瘘、脓胸、乳糜胸等并发症;(4)依从性差,不能配合锻炼。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将2022年2月-6月入院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2年7月-11月入院的40例患者设为试验组。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食管癌根治术后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禁食期间加强口腔护理,胃肠减压护理,做好胸腔引流的护理,加强呼吸道护理,指导患者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肺扩张。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其早期下床活动。

1.2.2 试验组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具体内容包括三部分。(1)呼吸控制[10-11]。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护士指导患者放松颈部、肩部及双侧手臂,患者两手分别放置于胸前及腹部,闭嘴经鼻深吸气,抑制胸廓运动,尽力挺腹;呼气时,一手稍用力按压腹部,松弛膈肌,经嘴将气体全部呼出,吸气与呼气比为1∶2~1∶3,持续时间为5~10 s,重复5次。(2)胸廓扩张运动[12-13]。患者经鼻缓慢深吸气,尽量达到最大吸气量后,屏气3 s,然后放松,用嘴缓慢呼气。吸气时胸廓向外扩张,呼气时胸廓内收,重复5次。(3)用力呼气[14-15]。用力呼气是由1~2次呼气或呵气组成,随后再进行呼吸控制。患者深吸气,收缩腹肌,打开声门的同时张大嘴巴,先少量吸气,以较快速度发无声的“哈”2~3次,快速将气体呼出,然后再进行重复深吸气后最大程度进行呵气运动2~3次,最后深吸气后快速用力咳嗽,以便于将支气管的分泌物咳出,连做3~5次。

科室录制主动呼吸循环技术的视频,患者入院时即采用观看视频对其宣教,手术前1天再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一对一讲解示范,并检查其掌握情况。手术后第1天,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行主动呼吸循环技术锻炼,每天2次,每次训练15~20 min,共干预2周。

1.3 评价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术后第1天)和干预2周后,比较2组以下指标。(1)肺功能指标[16]。采用呼吸功能仪测定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2)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17]。让患者以自身能耐受的最快步行速度在30米直线距离往返步行,记录患者6 min步行的距离。(3)术后恢复相关指标。记录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胸腔引流管拔管指征为:复查胸片显示肺复张良好,24 h胸腔引流液不超过100 mL,即可考虑拔管[18]。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FEV1、PEF、FVC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试验组FEV1、PEF、FVC均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2组FEV1、PEF、FVC比较

2.2 2组6MWD比较

干预前2组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试验组6MWD长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2组6MWD比较

2.3 2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

试验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2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

3 讨论

3.1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有效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心肺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FEV1、PEF、FVC以及6MWD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与传统呼吸功能锻炼相比,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能够更好地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心肺功能。这与曹娟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食管癌手术患者由于胸部手术创伤、胸腔引流管、伤口疼痛等因素影响,导致患者咳嗽、咳痰能力下降,呼吸功能受损,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易并发肺不张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康复[20]。研究[21]显示,有效的呼吸锻炼可增加患者肺活量,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促进肺扩张。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是一种无需借助外力、弹性可控且简单易学的新型胸部物理疗法,由呼吸控制、胸廓扩张运动和用力呼气技术组成,在呼吸控制的练习中,患者主动锻炼腹肌及膈肌的收缩,从而提高呼吸效率和每分通气量[22]。胸廓扩张运动通过控制吸气、吸气末屏气等动作促进呼吸肌功能恢复,促进术后肺组织复张,防止肺泡萎缩。用力呼气技术可以扩张塌陷的气道,松动并清除分泌物,因此具有较好的排痰效果[23]。通过这三个步骤交替进行,有助于清除患者支气管分泌物,从而改善患者肺功能[24]。

3.2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加快食管癌术后患者康复进程

本研究中,试验组胸腔引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由于手术创伤、疼痛、胸腔置管等因素的影响,害怕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患者易出现术后肺部并发症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延缓患者的康复进程[25]。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是一种较缓和的物理锻炼方式,患者从术后第1天即可以开始进行锻炼,术后患者通过主动呼吸循环技术锻炼,提高了呼吸肌的力量和协调性,还可以增加肺部通气和潮气量,从而改善呼吸效率和心脏氧输送,增加患者活动储备[26],二者相互作用可有效减少因痰堵造成的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促进肺复张,进而缩短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同时,对食管术后患者进行主动呼吸循环技术锻炼,符合加速康复理念[27],有效的呼吸锻炼能够帮助患者清除气道分泌物,改善肺功能,进而加快食管癌术后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应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可以提高患者的咳嗽、咳痰能力,促进肺复张,改善其肺功能,加快康复进程。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干预时间较短,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在术后患者中的长期应用效果还需在以后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胸廓呼气胸腔
胸廓成形术在重度脊柱侧弯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呼吸肌的运动和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模型制作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双侧胸廓内动脉起点异位一例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腹腔镜在儿童胸廓出口处疾病中的应用
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