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繁盛多元的市场折射出城市文化万马奔腾的瑰丽图景

2023-06-10张立行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吴昌硕海派艺术品

张立行

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成功落下帷幕,再次展示了上海在艺术品交易和艺术展览消费领域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而在交易周期间,“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也在中华艺术宫亮相,引起各方关注。研究展中关于当年海派“繁盛多元的艺术市场”的多维呈现与本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的丰硕成果,似乎不经意间串联起穿越漫长岁月的上海艺术品市场的历史和当下,让我们看到了100多年来上海艺术品市场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发展脉络,揭示了市场发展背后的内在逻辑和其所彰显的充满蓬勃生机的上海城市精神。

“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规模宏大的对于海派绘画进行系统性疏理的高质量的艺术文献展览。海派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性现在在学术上似乎已经形成了共识。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美术史上逐渐崛起一个被称为“海派”或“海上画派”的画家集群。它以上海为活动中心,吸纳并且引领着苏、浙、皖乃至更大地区的艺术力量,其画家阵容之浩大,绘画风格之纷繁,以及得时代变革风气之先的显赫声势和深远影响,均超过了此前的所有地方画派。谈海派绘画,评论界过往从艺术家、作品、艺术流派等本体的角度探讨得比较多,而就市场维度进行深入的学术性挖掘似还欠缺。海派绘画的发展,固然有多方面的缘由,但市场始终是绕不开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也是海派绘画有别于之前历史上所有中国绘画流派的最大的一个特征。当然,我们也不能就市场谈市场,海派绘画市场的形成、壮大是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的,所反映的是绵远悠长的中国文化传统与新兴的优秀外来文化成果的相遇融合,折射的是上海文化万马奔腾的瑰丽图景。

一个市场的形成,必须包括天时地利人和各个要素。上海虽然也曾深深地浸润于江南的文化版图之中,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则处于“慕苏、扬余风”的边缘地带。直至19世纪中叶以后,时局大变,上海在江南的城市地位才逐渐上升,并一跃而为江南乃至中国和远东的中心城市。经济的外向性、开放性、国际化以及优秀移民的大量导入,乃至中西文化的交汇,都显示出上海这一新崛起的现代江南大都会强大的经济、文化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文化市场包括绘画市场也随之开始勃兴。以海派巨匠吴昌硕为例,1882年,39岁的吴昌硕合家定居苏州;1912年,69岁的吴昌硕正式移居上海,寻求更大的发展和市场。缺了苏州,吴昌硕也许无法顺利进入海上艺坛;没有上海,吴昌硕可能更不会成就为一代宗师,并开创海派群英荟萃的盛景。吴昌硕的艺术历程和其作品市场地位的不断抬升,既接续了苏州与上海这两个江南新老都市的文脉,又具有象征意味地反映了苏州、上海彼时在江南乃至全国城市格局中地位的转换变化。

但与其他地域传统的绘画市场不同,在上海这样一个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世俗化也即“近现代化最成功”“市民文化最强大”的城市,构筑上海艺术品消费机制的主体,已经从过往的封建传统封闭时代的“亦儒亦商的新入世哲学承当者”,转变为“海派商人以及经由工商社会陶冶的海派市民”,绘画作品的受众和消费者的范围空前扩展,由此产生的影响力也前无古人。一个市场的形成,离不开“创作者”和“消费者”。就创作者而言,海派绘画艺术家虽以上海为展示平台,销售他们的作品,却来自五湖四海,包括上海、四川、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河北、陕西、云南、辽宁、天津、福建、江苏、浙江、安徽、北京等全国各个地区,甚至还有“日本、朝鲜籍等画中国画的外籍画家”,并以江浙皖沪籍画家为主。他们或在上海客寓,或定居,或匆匆而过,流动不息,就像已故的海派大师程十发先生所言:“对于上海的画坛,我一直以为是个浩瀚的海,‘海者大之谓也。”“‘海派最重要的标志,在于其辽阔深廣,奇诡多彩,是一片了无涯际的艺术之‘海。”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画家之所以能在上海汇聚不同风格、不同样貌的绘画,寻找到对应的艺术品消费者,形成海上绘画的群体,最为核心的原因也许就在于上海所具有的包容、大度、开明、创新、睿智和多元的城市文化精神。海派绘画市场的崛起并非是孤立的,还有相应的一系列配套环境和机制。除了关键的“创作者”和“消费者”,当时完备的美术社团、艺术教育、艺术展览、润格制度、商业资本、书画赈灾、大众传媒、公共空间等也构成了庞大的市场运作网络。虽然市场过快发展有时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是,经过时间的淘洗,那些符合主流审美价值,具有创新精神、跟随时代步伐进行创造性转换的艺术家和他们的绘画作品,最终还是脱颖而出,真正赢得受众,与上海这座城市一并留存了下来,成为见证上海城市文化历史的不可或缺的珍贵的精神财富。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刘海粟、张大千、林风眠、潘天寿、傅抱石、徐悲鸿、黄宾鸿、吴湖帆、陆俨少……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那些最为杰出的中国画画家,基本上都是出自海派或与海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与其说是对海派绘画的历史进行一次系统精彩的梳理,还不如说是对上海未来的艺术创作和绘画市场充满信心的瞻望。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与“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几乎同时举行,既是巧合也并非完全偶然。今天日益国际化的上海艺术品市场与当年主要面向上海一地的海派绘画市场相比,其广度、深度、体量已不可同日而语—借助更为开阔的中西文化视野,吐纳世界艺术风云,展现的是“全球艺场 上海时间”的独特魅力。而支撑这一切的是上海在全球越来越重要的城市地位,是渗入城市肌肤血脉的“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

猜你喜欢

吴昌硕海派艺术品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海派剪纸
一代绘画大师吴昌硕
吴昌硕石鼓文风格成因及影响
海派赏石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