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辽宁省博物馆文创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023-06-10王小允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1期
关键词:文创大赛博物馆

王小允

辽宁省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权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东北博物馆,1959年改称为辽宁省博物馆(下文简称“辽博”),是辽沈地区重要文化传播阵地,是展现辽宁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文化创意产品研发是目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文化新兴产业,借助创新设计与高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在国家对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大力扶持下,发展以高新科技、文化创意、数字媒体为核心的文创产业成为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辽博主动适应博物馆文创发展新局面,联合多方力量,以积极的姿态不断促进产业的提质升级,在努力的探索与尝试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改革传统售卖方式

要发展就离不开改革。在新的消费时代背景下,人们已不再为了买东西而逛商店,而是逐渐由物质追求转变为精神追求。诸如诚品、西西弗等集人文、艺术、创意、生活于一体的复合业态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清新独特的装修风格,丰富开阔的空间环境,冲击着“奄奄一息”的传统柜台。辽博文创商店顺应时代发展,将原来的封闭式柜台销售,转变为开放式自选采购,并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改造。随着空间的扩大,在灯光与背景音乐的烘托下,集文创产品、生活场景、艺术美学于一体的文化空间带给观众的沉浸式体验更强,人们愿意停下来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惬意与宁静。这一转变,适应了当今人们的购买习惯,提升了观众的购买动力,同时节省了大部分的销售人力。专业书籍、高清书画复制品等具有博物馆特色的文创产品一向深受观众喜爱,结合文物IP授权的艺术家雕塑,手工铜壶、鞍山铁壶,岫岩玉件等多种地域性高端艺术品,让文创商店重获新生,活力十足。

委外合作产品研发

从2015年3月《博物馆条例》颁布,明确博物馆可以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并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以来,博物馆人便用力抖掉陈年枷锁,摩拳擦掌,发掘本馆特色,意欲在文创产品开发领域有所突破。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尝试,博物馆文创产品已经由最初的“贴图”生产大众旅游纪念品,发展到运用多角度、多手段、多媒介全方位立体的概念植入。借助企业市场营销、创意设计与加工制作上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为企业提供优质文化资源,共同研发出多个领域的文创精品,“馆企合作”与“馆校合作”势在必行。

近些年,辽博在自主研发、合作开发、IP授权三种文创研发方式上齐头并进,形成品牌合作、跨界融合、资源聚拢的跨越式发展。在纸制品、瓷器制品、生活类用品等方面广开招商途径,分别与14家不同类型的文化企业洽谈合作,先后研发出国宝系列、玉龙系列、书画系列等千余种既具博物馆文化内涵,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高品质文创产品。以馆藏书画《瑞鹤图》为原型设计的折扇、抱枕、灯书、笔记本等一系列衍生产品一经面世即被抢购一空;《辽博日历》《辽博周历》采用红色丝纹布面烫金,喜气祥和,古朴端庄的内文设计,散发浓郁的传统书卷气息,内页设计有更多的留白空间,自由记录随笔感悟,如“穿越”千年时空与国宝对话,可谓融实用性、欣赏性于一体。

配合展览自主研发文创产品

专题展览是博物馆教育服务的一项重要且长期的组成部分,是将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历史脉络、时代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浓缩成一个主题展示给观众,起到文化传播的作用。如今观众已不仅仅满足于在展厅观展的即时体验,更多希望把传统文化通过创意产品的形式带回家。

随着当下“打卡”观念的兴起,加盖展览印章的小创意深受观众的喜爱与追捧。在展览出口处放置专为此次展览设计的有代表性的印章图案,很多观众在观展结束后,都会将印章盖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以示纪念,随着越来越多的展览采用这种打卡方式,很多博物馆爱好者,奔走于各个博物馆之间,收集展览印章。这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也是对博物馆展览的另一种形式的“留痕”。

辽博在2020年12月举办的现象级大展《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中,馆内围绕展览研发文创产品达到80余个品类,400余个种类。与美院教师联合出品《唐宋小古人趣味游戏书》及绘画套盒,通过涂色、连线、拼图、迷宫、找不同等多元化游戏形式,在趣味游戏中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创造力、学习能力、协调能力、绘画表现力六大能力。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

以2021年5月举办的“龙城春秋—三燕考古成果展”展出的包括金器、玻璃器、铜器、铁器等300余件文物为依托,开发了手账本、便签、帆布袋、书签、纸胶带等二十余种文创产品。手账本的图文编辑贴近展览主线,将展出的50件文物高清图片及讲解员专业的语音讲解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展现出来。此手账本的问世,可让观众进一步了解三燕文化以及辽宁地域文化的魅力。可谓是集计时、记事、观展于一体。

为了配合2022年10月展出的“和合中国”展览,辽博文创研发团队推出“和合”系列文创新品如“文蘊天香”精油皂系列、“梅影疏横”手绘团扇、“八方容华”和合茶礼数十种。运用新锐设计、非遗技法、精工手作解读“和合精神”,让悠悠古风、和合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其中“八方容华”和合茶礼是根据展览展出元青花松竹梅纹八棱罐为创作元素,通过非遗传承人王永亮工作团队合作,等比例缩小,精工细作,力求复刻国宝神韵,用现代工艺制作的茶叶罐。融入茶文化 ,形成器物与茶品的融合,展现了器物之美,精神之美。

由此可见,结合展览将传统的文化符号应用到文创产品中,通过博物馆的文化底蕴,器物的形象图案,设计出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及实际用途的产品,是博物馆展览和服务的延伸,也是文创产品开发的方向。

配合展览举办文创大赛

近年来,为了推动文创工作的发展,全国各地博物馆通过文创设计大赛倡导创意设计融入日常生活,基于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进展开创意设计。为弘扬“唐宋八大家”的精神,值“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精品文物展”展出之际,辽博举办了同名文创产品大赛。大赛打通了馆方、高校、生产型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有利于实现产学研的协同发展,通过文化赋能,助力高校优质创新成果转化,提升行业的生产水平,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高校师生、设计公司、独立设计师等设计资源通过大赛平台了解馆藏文物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层次的设计创作。大赛面向全国共征集参赛设计作品近500件,经大赛组委会、专家组综合评审出的30件获奖作品,获奖个人及团队获得现金奖励及证书,鼓励更多优秀的文创人才通过大赛与博物馆联手,促进优质文创项目的落地。

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种类繁多,时间跨度久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集聚了无数先人的智慧与精湛的工艺,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及艺术研究价值。在当今网络高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博物馆已经从展览宣传,逐渐加入了文创产品带动博物馆知名度的后备力量。文创产品已经变成博物馆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让文创产品拥有其“独特性”,才能实现为文化服务,让文物真正意义的“活起来”。

猜你喜欢

文创大赛博物馆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陶溪川文创街区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博物馆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露天博物馆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