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朝的三场雨

2023-05-30朱明东

雪莲 2023年1期
关键词:魏忠贤严嵩于谦

第一场

明朝的雨密集地下着,似乎要封锁英才的成长道路,却犯了百密一疏的毛病。这不,雨中的科举之路终于闯出了一位运气极佳的人。他同时获得解元、会元、状元,成为明朝科举之路上唯一一位具有合法资质的“三元及第”者,他就是商辂。

商辂很聪明,年少开始就擅长考试。他这种能力,绝非是现如今一些专攻笔试、实际工作能力又很平常者所能比得了的。商辂虽然不是苏州人,却也是地道的南方人。在这一点上,我坚持认为,南方的雨比北方的雪养人。这位浙江淳安人与“四大才子”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幼年聪颖好学,乐于读书,而且是玩命苦读的那种。十年寒窗,艰苦磨砺,使商辂在乡试就考取了第一名。按说都中举了,而且比范进考得还好,可以歇歇,打打牌,斗斗地主什么的了,再不济,也可以像唐伯虎那样,出去赏花赏月赏秋香,可商辂却深知,乡试不是终点,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成功一直属于有准备的人。正统年间,商辂又马不停蹄参加了会试。所谓会试者,主要是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汇集在一起,比试能力。这级考试,都要进京大考。一旦被录取,即为“贡士”,夺得第一的即为“会元”。这个难度有点大,可商辂顶风冒雨就考上了,而且还是第一名。没过几天,又在殿试时获得一甲一名,终夺得状元。火车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连中三元”,你以为那是闹西湖?“三元及第”,可比今天“学士”“硕士”“博士”三证俱全者还厉害许多。看来,若想达到光辉的顶点,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啦。

商辂不仅有文采,而且还比徐祯卿多了个优势,那就是长得帅气。你再有才,形象不过关也没人喜欢你。皇帝一见商帅哥一表人才,顿时龙颜大悦,立即提拔他为展书官。展书官可是皇帝的身边人,专门为皇帝进行御前讲席,相当于今天给中央政治局领导讲课的专家。明朝的雨中多夹风云,但这些风云对商帅哥来说根本不是个问题。在英宗、代宗、宪宗三朝风雨中,商辂忠直不阿,不骄淫不贪腐,更不玩弄权术,任凭风云起,我自坦然行。明朝首辅大臣刘吉对商辂有言:“吉与公同事历年,未尝见公笔下妄杀一人。”雨中,商辂的仕途不仅没有朦胧,而且越走越辉煌。从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到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再到谨身殿大学士,可谓达到事业高峰,在当时被称为“我朝贤佐,商公第一”。

明朝的雨,虽然未能淋透商辂的心,却打湿了商辂的衣襟。宣德四年也就是1429年,商辂去江南名院讲学后,想顺路走走名胜古迹,饱览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未料路遇大雨。虽然乘着官轿,商辂还是被雨水淋成了“落汤鸡”。轿夫拼命往前赶,最终来到一个石匠铺门前。浑身湿漉漉的商辂,下得轿来急忙跑到屋檐下躲雨。石匠家里自然贫寒,没有诸如茅台五粮液之类的好酒,就连老白干粮食烧之类的也没有。见官家有人前来,石匠慌忙让自己的女人赶紧沏茶。茶沏好,女人立即给商辂端上一碗。干嘛是碗啊,是啊,家穷买不起杯,只好用碗了。好茶不在器皿,关键看品质。这茶真叫绝啊。商辂是喝过好茶的人,可没喝过这般热乎乎的好茶。只见茶碗中轻雾缥缈,澄清玉碧,芽叶朵朵,十分好看。商辂连忙端起碗,轻轻呷了两口,一股清香沁入心脾。浑身上下不冷了,被雨淋的感冒也好了,高血压也降了下来,很轻松很舒适也很爽。高兴之下,商辂就像今天的电视广告演员一样,一手端着碗,一手捋着胡须,连声大呼:“好茶、好茶,品不在‘天池云雾’下。”感叹之余,商辂询问茶名。石匠心想:这茶却也是从高山处摘来的,只不过是自家炒制的,又算得了什么好茶呢?石匠心里这样想,却不敢道出实情,只好顺嘴道:“是的,这是高山云雾茶。”明朝的雨没白下,商辂饮茶,如获至宝得“高山云雾茶”。

再光鲜的领导,最终都是要退休的。六十三岁时,商辂从领导岗位上光荣退休。商辂退休了,不养花不养鸟只专心著述。十年后,商辂去世,被朝廷追赠太傅,谥号文毅。

有佳作《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问世。

第二场

明朝的雨愁肠百转,凄寒萧瑟。永乐十九年正月,明朝正式迁都北京,北京遂为京师。大明千里江山绵延不已,宏大疆域无尽苍茫。

1449年,建都后的北京城遇到了第一次危机。正统年间,蒙古瓦剌的势力逐渐强盛,多次侵犯明朝北方边塞。正统十四年七月,瓦剌首领也先因不满大明开出的朝贡贸易条件,统率所部大举进犯明朝边境。历史的经验表明: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郑和,有的太监不仅帮不上什么忙,还会误国。比如,这个王振。也先一闹事,王振就鼓动英宗朱祁镇率二十万大军亲征。只要御驾亲征,就一定能凯旋班师?明朝大军刚到山西大同,前线就传来各路明军溃败的消息。王振吓蒙了,赶紧掉头撤退。待退至河北怀来境内一个叫土木堡的地方时,瓦剌军追来,一场绞杀,王振及众多将领死于乱军之中,英宗朱祁镇被俘,明军四处溃散。这就是让明朝蒙羞的土木堡之变。皇帝都被我抓了,你大明还不一攻即破乖乖受降?也先野心勃勃,胃口大开,挥师南进,妄图攻占北京,一举夺下明朝的江山。

雨中,于谦站在北京城頭,手扶宝剑,目光忧郁。英宗朱祁镇被俘的消息传到京城,皇宫上下一片惊慌。皇太后连忙命郕王朱祁钰监国。你想,皇帝都让人抓了,北京城社会秩序能好得了吗?翻开史书,不难看出一种现象,那就是但凡国家有难,总有一些贪生怕死的官员和富豪外逃。此时的北京城就是这番景象。有人自己跑不算,还提议将明都迁回南京,丢一个北京城算不了啥。五十一岁的于谦十分气愤,他迅速跑到皇宫,向唉声叹气的皇太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申明利害,最终使皇太后树立了留守的信心。人才呀,人才,是人才就要早些起用。皇太后感叹之余,立即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安全。历史证明,皇太后用对人了。于谦临危受命,北京保卫战正式拉开帷幕。

说保卫京师,实在是太难了。别的不说,就说军队。当时明朝的主力部队刚刚战败,明朝北方的精锐之师不复存在,北部的重镇、关隘大部失守,北京门户洞开。镇守京师的部队多是老弱病残,想保卫京师,谈何容易。“国家多难,臣子何敢自安。”于谦慷慨激昂,立即采取五项强有力的措施:一是斩杀太监王振亲信,打击了宦党的气焰,平息了众怒,稳定了人心。二是拥立朱祁钰即位,彻底粉碎了也先用朱祁镇当人质要挟明朝的企图。三是提拔一批有才能的将领,并迅速调遣两京、河南、山东等地的部队前来勤王。很快,京城兵力由数万人增至二十二万多人。四是日夜赶造武器,抓紧训练军队,修固沿边大小关隘,严把九门积极备战。五是派人收集明军溃败时丢弃的头盔九千余顶、甲五千余件、火枪一万一千余杆、火铳两万多支、火箭四十四万枚、火炮八百余门。

当时也先率一路兵马经大同、阳和,占领紫荆关后长驱直入逼近北京,把军营安在西直门西处。于谦可不是王振,他没有被气势汹汹的也先吓倒。他沉着镇定派兵迅速迎击,打败了也先的先头部队,夺回被俘者一千多人。其间,他还经常派小股部队夜袭也先军队,使其疲于应付,不得休息。明朝的雨在北京城上空下来下去下成了雪。时至十月十三日,瓦剌军进攻德胜门。决不能让敌人进北京!于谦在城外民房内设埋伏,也先果然中计,待其进入埋伏圈后,于谦一声令下,明军开始反击。霎时,神机营火器齐发,火箭弓弩多如飞蝗射向敌军。明军前后夹击,也先部队大败而归。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等将领中炮身亡。受到重创的也先不死心,第二天改攻彰义门。于谦命守军将城外的街巷堵塞,在重要的地带埋伏好神铳手、短枪手,在彰义门外积极迎战。明军前队用火器轰击敌军,后队由弓弩压阵跟入,击退了瓦剌军的进攻。

朱祁钰这个新皇帝不仅是个废物,还是个混蛋。他不仅不安心当好于谦的坚定支持者,还居然派监军太监率数百骑兵冲击敌阵去抢功。这样一来,一下子就破坏了于谦的战略布局,明军的阵势开始混乱起来。万分危急关头,于谦亲率部队及时赶到,打退了瓦剌军的反扑。在进攻北京的过程中,瓦剌军遭到明朝军民的抵抗和打击,到处碰壁,到处失败。真可谓忙忙似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敌军恐后路被切断,十月十五日夜,也先开始从房山东北向紫荆关撤退。撤退了,他也没忘挟持英宗朱祁镇。于谦发现也先军队撤退,集中火炮轰击也先军营,炸死瓦剌军一万余人。也先一路狂逃,撤出紫荆关退往关外。北京保卫战获得胜利。

于谦短暂的一生,历经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科举考试,状元文才却被降至三甲九十二名,几乎名落孙山;当上领导后,又不忘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的权贵,却屡受排挤和打击。可于谦心底无私,百折不挠。在明朝的雨中,于谦喊出了众多臣子不敢喊的话,那就是“社稷为重君为轻”,铮铮铁骨,凛然正气。正所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三场

明朝的雨凄冷地下着。雨中,先后冒出两个不同寻常的贼子:严嵩与魏忠贤。

历代王朝发展到一定时候,都会出现奸臣佞党。可以说,严嵩与魏忠贤这两个东西,给明朝造成的伤害甚于一切自然灾难。很多词,比如结党营私、贪腐成性、奸猾无比、排除异己、残害忠臣、横行霸道、祸国殃民、无恶不作,用在他俩身上一点都不过分。因了这两个东西,大明江山在雨中黯淡无光,痛苦不堪,开始走向衰败。

一个单位也好,一个国家也罢,用对了一个人,可以事业兴旺,国泰民安;用错了一个人,就会混乱不堪,乃至亡党亡国。严嵩与魏忠贤二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持朝政,让你风吹不透,水泼不进。也不是没有人与他们做斗争,怎奈皇帝是非不分,昏庸无比,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比如严嵩专权时,曾当过锦衣卫的沈炼,就上疏弹劾严嵩“贪婪愚鄙”,历数其“受将帅之贿,边防弛备”“受诸王馈赠,干预宗室事务”“揽御史之权,败坏政纪”“嫉贤妒能”等罪状,嘉靖皇帝非但不治罪于严嵩,还认为沈炼是在诋毁大臣,对沈炼降职罚俸,还在朝堂之上将沈炼狠狠地打了一顿。这无疑是为虎作伥,变相鼓励严嵩大胆迫害忠良。果然,没过多久,沈炼被斩。他的三个儿子,两个被打死,一个被发配到边疆。

比严嵩更厉害的是那个阉党首领魏忠贤。1624年,魏忠贤因作恶多端,遭到东林党代表人物、朝廷谏官杨涟的弹劾。熹宗朱由校辨别哪块木料适合做“小宫殿”还可以,但要是知人善任那就高抬他了。他十分宠信身边这个司礼秉笔太监,认为一些朝臣纯属没事找事,庸人自扰。得以安稳的魏忠贤开始变本加厉迫害忠良。天启五年,魏忠贤借熊廷弼事件,诬陷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有贪赃之罪。斩草不除根,最终要烧身。一场血雨腥风的镇压开始了。天启六年,魏忠贤大肆搜捕东林党人,杀害了高攀龙、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人,东林书院随即被拆毁。自此,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东林党唱着悲歌退出了大明的政治舞台。

其实,奸臣也好,阉党也罢,赖以发展的土壤就是皇帝的昏庸无能和良莠不分。严嵩弄权,忠臣杨继盛上疏皇上,列举严嵩十大罪状,把严嵩视为“五奸”“内贼”。可嘉靖皇帝看到这份奏疏不但不引起警觉,还大为恼火,将杨继盛下了大狱。嘉靖三十四年十月初一,杨继盛被杀,弃尸于市,年仅四十岁。临刑前,杨继盛作诗道:“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到了魏忠贤时代,昏庸加袒护等于纵容的命题做得更大了。魏忠贤讨欢心,皇帝自宠信。当时,不仅皇帝支持魏忠贤,就连皇帝的乳母也支持魏忠贤。很快,魏忠贤被封为“九千岁”。朝野上下,到處都是魏忠贤的党羽,再无人敢得罪和冒犯“九千岁”了。太监也有儿子,奇怪吧,魏忠贤就能让奇怪成为现实。残害忠良,还欺骗世人。这个阉党头子,竟然在民间养了不少“义子”。死人树碑,活人立祠。为了巴结讨好魏忠贤,各地官吏纷纷为魏忠贤广设生祠。“蓟辽提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看看,就连袁崇焕这样的英雄,都给魏忠贤建过生祠。

明朝的雨凄苦无助,大地一片萧条。被严嵩和魏忠贤残害的忠良们,在雨中仰天长啸,振臂高呼,怎奈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大雨依然倾盆如注。雨中,历史开始誊写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那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些年,有关严嵩、魏忠贤扰乱朝政、祸乱后宫题材的影视剧时有播映,虽然热热闹闹,可仔细欣赏后总感觉在人物刻画上还缺乏深度。简单的奸猾相,很难突出严嵩、魏忠贤罪恶的本质。须知,大奸似忠啊。

严嵩倒了,魏忠贤倒了,明朝的江山和社稷却未能躲过倾覆的命运。雨中,大明万物凋敝,满目苍凉。历史该如何书写新的一页?

【作者简介】 朱明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作品曾获冰心散文奖、当代散文创作奖、中华“漂母杯”散文奖、中华宝石文学奖提名奖等。主要代表作有散文集《行走的歌谣》《檐下无霜》《酒杯里的月光》《在北方》,诗集《我把赞歌唱给你》《诗客小记》《税魂》等。

猜你喜欢

魏忠贤严嵩于谦
九千岁
九千岁
成鹰之路
果子单
明代大老虎严嵩可能不是穷死的
李绅和严嵩
于谦藏品欣赏
严嵩父子的贪经
THE BLAST THATNEARLY DESTROYED BEIJNG
The Blast that Nearly Destroyed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