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证据总结与实践应用效果分析

2023-05-27曹鑫丁杨青徐玉凤王喜梅孙悦

黑龙江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结肠镜应用程序智能手机

曹鑫,丁杨青,徐玉凤,王喜梅,孙悦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二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结肠镜检是结直肠疾病诊断和治疗中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对结直肠早期癌变筛查有重要意义。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现已接近西方国家水平。结直肠癌早期临床表现常有大便习惯和(或)性状改变,早期就诊对早诊断、早治疗和疾病预后有积极意义。临床医师接诊有结直肠癌高危因素或疑似结直肠癌的患者常建议其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1-3]。充分的肠道准备能为医师检查提供清晰视野,较清楚观察到肠道病变。然而,研究发现临床工作中,仍有部分患者肠道准备质量不佳,因而延误疾病诊治[4-6]。因此,本研究运用基于循证的护理干预方式,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132例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结肠镜检患者中提高肠道准备质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2月样本医院132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3例,女59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41.3±4.2)岁。纳入标准:(1)具备结肠镜检适应症。(2)具备且会使用智能手机。(3)自愿参与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结肠镜检禁忌。(2)器质性疾病导致肠腔狭窄不能进镜者。(3)有精神疾病、言语听力障碍无法配合。(4)无法完成问卷者。(5)拒绝参加本研究。纳入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试验组中男35例,女31例;平均年龄(37.8±5.1)岁。对照组中男36例,女30例;平均年龄(40.5±5.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成立证据总结与应用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小组纳入10名肠镜室其他护理人员,年龄21~40岁,工作年限3~8年。证据总结与应用效果小组在2018年8月—2019年1月开展工作。

1.2.2 提出问题本研究按照证据总结与应用效果PICO原则进行问题的构建,P(patient or problem)即研究对象/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I(intervention or exposure)即干预措施或危险因素暴露;C(comparison or control)即比较措施,与拟研究的干预措施相对比的措施;O(outcome)即结局指标,包括疗效、费用、满意度等。具体到本研究如下:P为拟行结肠镜检患者,I为智能手机应用程序,C为传统宣教方式,O为肠道准备清洁Boston量表评分、患者治疗依从性、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患者检查前焦虑程度评分。

1.2.3 获取证据 在外文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INAHL和Cochrane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上进行文献检索,英文检索主题词包括bowel preparation,colonoscopy,bowel preparation quality,colonoscopy quality,smartphone application,phone application;中文检索主题词为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肠道准备质量、肠道清洁度、智能手机、手机应用程序、护理干预。对初步检索的文献阅读摘要或全文阅读后,纳入6篇外文文献和1篇中文文献[7-12]。文献纳入标准:(1)RCT类型研究,将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肠道准备患者与未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患者进行比较。(2)有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采用波士顿肠道评分量表(BBPS)或其他用于评价肠道准备质量的量表,此外还有满意度或依从性比较结果。文献排除标准:(1)研究对象不符合。(2)干预措施不符合。(3)观察结局指标不符合。(4)无法获取全文。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1.2.4 评价证据质量(1)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提供的文献质量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2)证据的基本特征。纳入的7篇文献均采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对结肠镜检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传统宣教方式作为对照组。累计纳入患者1 785例,其中870例患者采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肠道准备健康宣教,915例患者为传统宣教方式。试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7.7岁,53%为男性;对照组平均年龄49.9岁,男性占49%。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3)证据分析。①纳入的7篇文献均将肠道准备质量作为结局指标,研究间存在异质性,I2=78%。采用固态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OR=2.67,95%CI为1.00~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能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质量。②纳入文献中有3篇文献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研究间存在异质性,I2=61%。采用固态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OR=2.66,95%CI为0.92~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能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③纳入文献中有2篇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依从性,研究存在异质性,I2=43%。采用固态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合并OR=2.37,95%CI为0.79~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能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依从性。

1.2.5 应用证据(1)对照组在预约结肠镜检时,由内镜护理人员进行口头宣教,告知其结肠镜检的必要性、饮食和服用导泄剂注意事项并向患者发放纸质版肠道准备注意事项表;同时,邀请患者观看结肠内镜室等候大厅屏幕上的关于结肠镜检宣教视频,但不做强制性要求。(2)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护理人员在患者预约肠镜检查当天引导患者扫描二维码,下载应用程序。指导患者注册登录,患者的个人信息随之上传到护士电子工作站中。应用程序包含5个模块,分别是检查相关、用药提醒、心理辅导、问答专栏和实时互动。①检查相关栏目。针对结肠镜检查设计的图片和视频科普资料要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有结肠镜检查大致过程,肠道准备相关的饮食、用药和运动等相关知识,患者可以通过该栏目得到生动直观的肠道准备指导。②用药提醒栏目。直接与护士电子工作站相关联,根据患者预约肠镜检查时间和实际肠镜检查进度,确定到具体检查时间点,再通过应用程序关联到患者手机中的闹钟提醒,从而精准提醒患者重要服用肠道清洁剂时间点,避免错过服药影响肠道准备质量。③心理辅导专栏。充分考虑到部分患者检查前焦虑情绪会影响肠道准备质量。由于结肠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患者担忧检查过程的痛苦、对检查结果的担心或部分患者对从肛门入境方式存在羞耻感,接受结肠镜检查患者常伴有焦虑情绪,心理辅导专栏会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排解、自我放松的小技巧。④问答专栏。有临床医护人员定期维护,患者可以在该栏目查看既往提问的问题与自己疑惑是否相同。有对结肠镜检查方式的困惑,有肠道清洁剂使用方面的困惑,有特殊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对肠道准备的困惑,这些都可以在该栏目先查询,如果没有相似问题则可以到实时互动栏目提问。实时互动栏目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患者上传自己大便情况的图片,护士通过图片大致判断患者肠道准备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另一功能是患者可以通过该栏目随时进行提问。

1.3 效果评价

(1)肠道准备质量:由结肠镜检医生采用BBPS对肠道准备质量进行独立评估。BBPS将结肠分为3段:左半结肠、中段结肠、右半结肠,抽吸和灌注后评分。每段结肠评分均为0~3分,总分0~9分;每段结肠评分≥2分提示肠道准备好,总分<5分为肠道准备不好。(2)患者肠道准备依从性,采用自制“结肠镜检患者肠道准备依从性调查问卷”从饮食控制和服药依从性两方面评估,每方面有5个问题,每个问题1~5分,得分越高,依从性越好。(3)护理满意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对宣教方式的满意度,利用标尺,将满意度分成0~10共11个等级,由患者自主选择。(4)焦虑程度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程度,内镜检查前将问卷发给患者完成。SAS包含20个项目,<50分为正常,≥50分表示存在焦虑,分值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情况

试验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66)试验组(n=66)t值P值左段结肠2.58±0.51 2.67±0.58 0.72>0.05中段结肠2.17±0.45 2.53±0.55 1.64<0.05右端结肠2.06±0.41 2.34±0.51 2.17<0.05总评分6.07±0.62 7.75±0.81 3.75<0.05

2.2 两组患者肠道准备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SAS评分情况

试验组患者肠道准备依从性评分、对健康教育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SAS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肠道准备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SAS评分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肠道准备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SAS评分情况(±s)分

组别对照组(n=66)试验组(n=66)t值P值依从性38.4±5.1 46.7±5.7 3.73<0.05满意度7.6±1.9 9.1±2.3 2.98<0.05 SAS 51.23±5.25 43.75±5.07 3.81<0.05

3 讨论

近年来,结直肠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也对医疗卫生事业造成巨大负担。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13-15]。结肠镜检查成为肠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其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面成效显著。充分的术前肠道准备可以提供较好的术中视野,顺利进镜对提高肠镜诊疗质量有重要作用。国内外研究发现,结肠镜检肠道准备不充分发生率为15%~30%,肠道准备不充分使得镜检视野模糊、结肠肿瘤漏诊、检查难度增大、检查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痛苦,导致不同并发症的发生[4-6]。结肠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由于患者担忧检查过程的痛苦和部分患者存在羞耻感,接受结肠镜检患者常伴有焦虑情绪。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国内外研究发现,基于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在改善患者肠道准备质量、提高患者肠道准备依从性方面效果显著。手机应用程序,如微信,能为患者提供生动形象的科普资料,图文并茂,还可借助视频方式更直观指导患者。通讯设备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提醒患者服药、检查、运动等方面也成绩斐然[16-17]。

证据总结与应用效果是指护理人员根据具体问题,检索、查阅相关文献,利用文献得到较高质量的证据,并依据此结合临床实际问题开展护理实践。证据总结与实践应用效果中,护理人员不仅将自身护理经验运用实际,且通过检索最新文献证据学习新方法、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证据总结与应用效果小组会组织定期培训,进一步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小组成员就现有临床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做到集思广益,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案,为护理对象提供科学、优质的护理[18]。本研究利用PICO方法确定问题,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并利用文献质量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发现,试验组患者肠道准备Boston评分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肠道准备依从性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检察前SAS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这提示,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作为结肠镜检患者宣教方式可以提高患者肠道准备质量、提高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应用于结肠镜检患者肠道准备宣教实践中,可以提高患者肠道准备质量、肠道准备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猜你喜欢

结肠镜应用程序智能手机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智能手机是座矿
删除Win10中自带的应用程序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谷歌禁止加密货币应用程序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