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治疗方案分析

2023-05-27唐瑞娟

黑龙江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乙肝疫苗家族史载量

唐瑞娟

开封市传染病医院综合病区,河南 开封 475500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感染 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被称作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我国高流行感染疾病,由于两种病毒的传播途径相同,共病感染概率极高[1]。HIV/HBV感染均属于我国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且呈现世界性流行趋势[2]。为控制病毒大规模感染局势,有必要对AIDS合并HBV感染高危因素做进一步分析,为临床制定预防策略提供实践依据[3],同时通过分析临床治疗方案效果为临床制定标准策略提供参考意见。基于此,本研究将对AIDS合并HBV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临床治疗方案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3月开封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160例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HBV感染分为观察组(AIDS合并HBV感染)和对照组(单纯AIDS),观察组39例,对照组121例。纳入标准:(1)AIDS诊断标准参照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4]。(2)HBV诊断标准参照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5]。(3)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年龄<18周岁;(2)排除存在其他病毒感染。(3)存在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或肝脏功能疾病。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收集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工作人员指导研究对象填写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BMI)、吸毒史、职业等、合并感染高危因素包括HIV感染途径、吸毒史、HBV家族史、乙肝疫苗接种史等。

1.2.2 实验室测验采集研究对象肘静脉血液5mL,进行离心操作10min(4 000 r/min),获取上层血清放置于低温环境静置待测,HBV DNA载量采用实时荧光PCR仪检测、HIV DNA载量采用病毒载量PCR仪检测、CD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采用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2.3 用药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标准护肝、抗病毒等治疗手段,并给予一线抗逆转录病毒(ART)疗法,联合方案:替诺福韦酯(生产厂家: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规格:0.3 g×30片/盒,国药准字:H20153090),晨起口服,1次/d,0.3 g/次;拉米夫定(生产厂家: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0.1 g,国药准字:H20103481),晨起饭前空腹服用,0.1 g/次,1次/d;依非韦伦(生产厂家: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6 g,国药准字:H20193132),0.6 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及感染高危因素指标,分析AIDS合并HBV感染的单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DS合并HBV感染的多影响因素。对比AIDS合并HBV感染患者用药前后相关疗效指标情况:观察组患者用药前、用药3个月后的HBV DNA载量、HIV DNA载量、CD4+、ALT。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特征情况

两组患者性别、BMI、职业、婚姻状况、HIV感染途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吸毒史、HBV家族史、乙肝疫苗接种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特征情况例(%)

2.2 AIDS合并HBV感染多因素logistic分析

设<25岁=0,25~45岁=1,>45岁=2;有HBV家族史=0,无HBV家族史=1;无乙肝疫苗接种史=0,有乙肝疫苗接种史=1;有吸毒史=0,无吸毒史=1。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AIDS合并HBV感染主要影响因素为25~45岁、存在HBV家族史,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见表2。

表2 AIDS合并HBV感染多因素logistic分析

2.3 AIDS合并HBV感染患者用药前后相关指标情况

ART疗法用药3个月后患者ALT指标、HBV DNA、HIV DNA载量明显降低,CD4+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AIDS合并HBV感染患者用药前后相关指标情况(±s)

表3 AIDS合并HBV感染患者用药前后相关指标情况(±s)

时间用药前用药3个月后t值P值HBV DNA载量(mL)795.27±132.22 424.56±84.06 11.231<0.001 HIV DNA载量(mL)54.67±3.85 41.23±2.52 3.124<0.001 CD4+(μL)44.32±12.67 49.54±19.31 4.221<0.001 ALT(U/L)75.12±7.48 41.67±6.31 5.215<0.001

3 讨论

AIDS发病机制是由于HIV感染侵犯到人体免疫系统,导致淋巴细胞数量不断减少,继而形成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出现机会性感染或肿瘤。HBV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主要是由于病毒引起免疫应答,损伤到正常肝细胞,持续炎症坏死,导致患者的病症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6]。AIDS患者免疫调节机制将会受到抑制,CD4+T淋巴细胞为主要靶细胞,会出现进行性减少,继而导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增加HBV易感风险;而HBV感染也会进一步加重HIV感染,增大临床治疗难度及肝毒性风险。随着临床HIV感染合并HBV感染研究越来越多,目前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制定预防策略标准及治疗策略统一[7],因此研究AIDS合并HBV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案具有必要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AIDS合并HBV感染主要影响因素为25~45岁、存在HBV家族史、无乙肝疫苗接种史。25~45岁的HIV感染患者由于活动范围较广,社会关系相对复杂,且性行为较为活跃,易由于性行为引起HBV暴露;HBV感染由于感染途径为母婴、日常接触,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因此患有家族史者发生HBV感染风险也会明显高于未有HBV家族遗传史者[8-10]。ART疗法用药3个月后患者ALT指标、HBV DNA、HIVDNA载量明显降低,CD4+明显升高。一旦发生病毒共病,势必要采取积极的抗病毒治疗策略,AIDS合并HBV感染患者需要同时治疗两种病毒感染,临床治疗目标在于控制HIV、HBV感染发病率及病死率,延长患者寿命。采用1种含对HBV诱惑性的核苷类药物治疗易诱导HIV对核苷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因此临床建议只要患者无HIV抗病毒,可暂缓治疗,尽早启动ART疗法,且至少包括2种抗HBV活性药物,临床推荐采用替诺福韦酯+拉米夫定+依非韦伦。替诺福韦酯属于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对于抑制病毒复制具有较强功效,且耐药性发生率较低;拉米夫定对于HBV、HIV均有着较好的抑制效果,依非韦伦属于选择性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以通过非竞争性方式有效抑制HIV逆转录酶活性。三者联合应用可以最大程度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下陷,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AIDS合并HBV感染高危因素主要为25~45岁、存在HBV家族史、无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应重点关注上述特征的AIDS患者,给予ART疗法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促进疾病转归。

猜你喜欢

乙肝疫苗家族史载量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汤显祖家族墓后的家族史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
乙肝疫苗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