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行合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2023-03-14苏雅玲

新教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知行合一生活化法治

苏雅玲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应通过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在实践中有效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只有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才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

把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做到知行合一,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之一。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挖掘“知行合一”的内涵,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将思政课程的育人效果切实发挥出来,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行合一”课堂的教学现状

教学成功的重要表现之一,是受教育者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但这也是课程教学中一个困难的环节。纵观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实践,还依然存在着非常突出的“知行矛盾”。很多学生存在言行不一的情况。如在环保教育中,部分学生知道校园内不能随便扔垃圾,但是一旦走出校园,则又开始我行我素。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强调“知行合一”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行合一”的实施策略

在“知行合一”理念的指导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开展深度教学,促进学生“知”与“行”的融合。具体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生活的教学。

首先,教师可在课前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访问,深入了解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现实问题,以获得更加直观的感受。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本身便有相关教育场景的设定。对其中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能够看出,每一个单元所涉课题都与学生的社会体验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认真、透彻的研究,掌握单元知识的精髓,挖掘潜在知识内容,并在此基础之上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空间,使其置身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当中。如此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途径。

其次,为了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强化学生感性认知,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多媒体,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分享和交流。例如,教学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说说我们的学校》一课时,教师在有能力、有条件的前提下可以带学生参观校园。尽管对于学生而言,校园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但是要让学生真正说出校园的特点、学校里见过的教师以及如何为校园增添美好提一些建议时,学生未必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回答。通过带领学生细致地观察校园,不仅能够让学生的上课环境更加多样,还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爱护学校的一花一草一木,增强学生对校园的热爱之情。这样的授课方式会让学生觉得很新颖,也能在生活化的环境中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2.创设多样的课堂体验。

有效课堂的打造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自导自演,而是师生共同合作的结果。想要切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就应该切实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融入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去,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

(1)游戏活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比较活泼好动的,因此,教师要想构建生活化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堂,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教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拉拉手,交朋友》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首先,教师可以做一个课前小调研,抽查班级内谁和谁是好朋友,这些好朋友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爱好,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朋友”一词的定义是什么;其次,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一次“好友大搜索”合作游戏,通过举手的方式找到具有相同爱好的学生,将有相同爱好的学生分到一个组,并让不同的小组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完成一个任务,如爱好画画的小组共同完成一幅画,爱好唱歌的学生合唱一首歌等,通过合作的形式增强了学生的课堂体验,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交友的乐趣所在,形成积极健康的交友观。如此有利于道德与法治新课堂的构建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2)合作学习。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于教师而言,若想帮助学生深度吸收知识内容,并对其综合能力及素质进行培养,则必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交流与互动,同时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对此,合作学习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并为各个小組设置生活化任务:“列举生活当中常见的一种职业,以及该职业所涉及的法律保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活动可以比赛的方式开展,并为表现优异的小组颁发奖品。小学生生性活泼、思维比较跳跃,且表现欲较强,对这样的教学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并给出小组方案。

(3)模拟体验。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劳动者工作的艰辛,但多数学生很少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对劳动的艰辛无法切身地感受。有鉴于此,教师可设计让男生模拟农民伯伯插秧苗,女生模拟空姐“咬筷子练习微笑”。这两个现场体验活动结束后,教师再采访学生的感受。多数学生大都感受到了劳动者工作的艰辛与不易,明白了要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懂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尊重、感谢劳动者。这样的体验活动有效实现了知与行的高度统一。

3.重视多元的课后评价。

(1)家校共评相统一。

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容小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将家庭教育的功能切实发挥出来,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充分体验和验证所学技能和知识。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小水滴的诉说》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珍惜水资源,可通过“节水小妙招”的探讨,并在生活实践中有效运用。同时,教师可邀请家长共同开展“节水摘星行动卡”的节水活动,并由家长开展评价活动,评价学生在家里的任务完成情况。由此可见,在学生“知行合一”的践行方面,家庭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社会实践促成长。

小学生年龄尚小,能够接触到的事物有限,对外面的世界十分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十分渴望展示自我,并希望得到教师及家长的认同。为了提高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使其表现欲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和领悟。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安全护我成长”单元时,教师可为学生安排这样的实践活动:为了提升大家的安全意识,让大家都能够做好自我保护,我们要在校园中开展一场安全宣传活动,大家要自己制作宣传海报、警示牌、安全标语等内容,并张贴在校园中。学生乐于参与这样的实践活动,并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有些学生会画出紧急时刻拨打110、120的图画,有的学生会制作出“远离危险区域”的标语。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有效培养自身的能力,真正促进“知行合一”。

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树立“知行合一”的重要理念,把实践活动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导内容,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体验人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做到课内明理、课外导行,促进“知行合一”的践行。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六小学 责任编辑:苏少伟)

[1]胡静.从儿童的世界出发 追寻有温度的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名师在线.2018(25):50-51.

[2]王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48-49.

[3]邢小瑞.基于“知行合一”理念的儿童德育模式的建构与探寻——以《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为例[J].教育界.2020(02):67-68.

[4]杨秀云,吴怡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05):43-47.

猜你喜欢

知行合一生活化法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