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课堂教学,培育数学素养

2023-03-14林勇

新教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林勇

【摘 要】数学学科素养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和学习品质。本文通过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育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几点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数学学科素养

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新时代教育的新要求,学科素养的形成影响当代学生的终身发展。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的主渠道,变革课堂教学,提高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科素养的建立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基本思维框架,由此为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一、故事引入新知,点燃推理意识

故事教学法是备受数学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方法。大多数小学生都比较喜欢听故事,在课堂中引入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由此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从而在无形中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以北师大版六上“圆的周长”相关内容为例,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并未系统地接触过“圆”方面的知识,本单元所涵盖的名称、公式又较为繁杂,所以小学生极易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穿插相关的数学故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根据“割圆术”探索圆周率的故事,让学生感受数学家的执着精神,由此在故事的激励下投入到数学思考中。随着课程的进展,当学生再度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时,教师还可以引出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刘徽采用割圆术算出了圆内接正192边形时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祖冲之为了追寻更准确的圆周率,展开了更加深入的探索,在他不断努力下最终确定了π的两个分数形式的近似值(约率与密率),知道了π处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双重故事的讲述会使学生懂得数学的奥妙是需要深度探索的,引导他们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更加耐心、严谨。

二、创设生活情境,形成数据意识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当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熟悉的因素后,学生会不自觉地参与其中。数学课程从不缺乏生活素材,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与课程相关的生活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展开数学思考,从而轻松提升数据意識。

以北师大版五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为例,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简单统计表和单式条形图,所以数学教师可以直接导入含有统计元素的生活实例:实验小学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教师随即利用课件显示五年级学生参加古筝、葫芦丝、笛子、小提琴四个乐器兴趣小组的四张统计表,链接生活话题后学生会积极参与表格的分析,并很快发现这四张表格是之前学习的单式统计表。紧接着,教师提到:“我们知道,统计表的使用是为了让人们更方便阅读数据,大家可以发现单式统计表用于记录一个兴趣小组的情况比较便利,但如果想要记录多个兴趣小组的情况反而会更加繁琐,所以大家能否尝试将这四个兴趣小组的情况放在一张表里呢?”在学生跃跃欲试时,教师提示学生“统计表中所要包含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确接下来的统计表中需要有“性别”“人数”“组别”三个元素。当学生陆续形成统计表后,教师便可以引出“复式统计表”这一名词,并利用课件出示该情境的复式统计表。这样一来,通过生活情境的铺垫,学生便顺利地沉浸于课堂学习中,更易于形成数据意识。

三、组织竞赛游戏,提升运算能力

运算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非常重要,学校可以适时举办一些计算竞赛活动,在与运算相关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组织本班学生参与竞赛。竞赛机制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小学生又具有强烈的好胜心,所以计算竞赛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有效地推动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

以北师大版四上“运算律”为例,本单元包含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等内容,基础的运算定律几乎都出现在本单元。因此,在学生初步学习了这些运算律后,教师可以再展开一场计算竞赛游戏。首先,教师引出第一轮“我是雪亮大眼睛”:教师借助课件出示几组算式,这些算式中包含了大家在本单元学习的各种运算律,教师随机说出一种运算律的名称,学生通过观察快速判断出符合要求的算式,并将该算式对应的序号写在纸上。这一回合结束后学生将写好的序号上交给教师,教师奖励给完全正确的学生一颗小星星。接着,教师引出第二轮“我是灵活小精灵”:教师出示一组算式,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如何将这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最快完成题目且完全正确的同学仍然会获得一颗小星星。然后,教师引领学生进入到第三轮“我是生活小能手”:教师设计了三组问题,这些题目难度相当,在解题时需要用到一些运算律,学生通过抽签,抽到哪组题目就完成哪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且思路、结果正确的同学都可以获得一颗小星星。最后,教师统计得了三颗星星的学生名单,并为这些学生颁发小礼物。竞赛游戏的搭建使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数学运算中,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四、应用信息技术,增强空间观念

教师可采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可将此作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切入口,以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助力学生完成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

以北师大版三下“图形的运动”与“轴对称”相关的内容为例,本节内容是学生构建空间观念与理解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所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起点处初步建立良好的空间观念。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希沃白板展示蜻蜓、蝴蝶飞舞的画面,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入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当学生沉浸于课堂后,教师顺势借助希沃白板展示脸谱、窗花等轴对称图形的动态形成画面,以生动形象地演绎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从而有效助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五、搭建实践活动,助力应用意识的形成

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促使学生手脑并用,这一过程也会让学生更有参与感,促使学生会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由此在无形中提升自身的应用意识。

以北师大版二下“测量”为例,教师直接以谈话引领学生进入实践环节:“在生活中大家看见他人会用什么工具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呢?”这时学生会不约而同地说出“尺子”,于是教师便可以拿出刻度尺,引导学生观察刻度尺上都有些什么。在学生一一汇报了自己的发现后,教师继续鼓励学生说一说尺子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进而教师指出“1厘米”的含义。之后,教师便引导学生思考“倘若没有尺子这样的测量工具,那么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测量窗、书桌的长度”,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时有的学生可能会用铅笔、文具盒、课本等物品测量,学生汇报书桌有“6支铅笔长”“4个文具盒长”“3本课本长”等。在大家亲历了测量的实践活动,将会发现统一测量工具的便利性。学生通过在实践操作中的手脑并用,运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测量,提升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综上所述,在指向数学素养的教学视域下,我们必须践行生本教育观,以学生为中心,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做出全面优化与创新,使学生乐于参与数学课堂,并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正向建立,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