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例谈

2023-03-14张雪凤

新教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张雪凤

【摘 要】有效的动手操作能够让学生经历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四基”与“四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动手操作 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要围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展开,教师可以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三个方面入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再发现的过程,而动手操作就是实现核心培养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有效促进核心素养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有效的实践操作可以充分激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一个过程,动手操作就是实现这一过渡的有效手段。《课程标准》倡导要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动手操作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首先就要设法创设一个学生乐学的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枯燥的数学知识其实很有趣。以教学人教版四下“三角形的初步认识”的过程为例,笔者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创设了一个动手操作的教学情境:笔者拿出事先制作好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木条框架,把学生分成男、女生两组,派几名女生代表拉平行四边形框架,男生代表拉三角形框架,比一比男、女生小组哪个力气大,能把框架拉变形。学生热情高涨、跃跃欲试,通过几名学生代表的动手操作,发现男生拉的三角形一点都没变形,而女生拉的平行四边形一下就变形了,笔者提问:难道男生的力气都比女生小?进而引导学生进入“三角形稳定性”的学习中。通过这一动手操作的情境创设,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了平行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与不稳定性的特征,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的特征。通过实践操作化抽象为形象,在有效激趣的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有效的实践操作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课堂中有效的实践操作是学生动手、动眼、动脑的有机调控的过程。《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而直观操作、动手实践就是践行这一过程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是突破课堂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关键。只有亲身经历才会印象深刻,因此,教师可以设计有效的动手操作任务,使重难点知识更好地迎刃而解。以人教版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这一操作与探究环节:首先回顾旧知,利用希沃白板让学生上台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以重温转化的数学思想。同时提问:你能把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也用到我们今天这节课来吗?接着,笔者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分发学具袋,内含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若干个,以及剪刀、直尺、卡纸,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给予学生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后,让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学习成果:有的小组拿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有的小组对着三角形的其中一条高的中心点剪开,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小组用拼补法把一个三角形通过拼补变成一个长方形等。然后,笔者抛出了本节课最重要的3个问题:(1)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2)拼成的新图形的底和高与之前的三角形相比有什么异同呢?(3)從对比中你能说说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吗?以问促思,以思带“动”,让学生再次经历动手操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过程,很快学生就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节课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这一过程设计有效落实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让学生经历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概括归纳等学习过程”这一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内在的本质区别和联系,更深入地体会“转化”这种数学思想,让学习更有深度。

三、有效的实践操作有利于核心素养的生成

小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创新意识、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勤于思考外,笔者认为勤于动手、乐于实践、敢于求新才是关键。这就要求课堂中要多为学生的实践操作创设情境和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实践操作中学会想象、创新和领悟。以人教版五下“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关内容的练习课中,笔者引导学生复习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和求法后,创设了这样一个动手操作的活动:把全班分成若干个活动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若干张长是20厘米、宽是12厘米的长方形卡纸,让学生折出不同的长方体通风管,并给学生较充分的操作和讨论时间。通过小组展示汇报,学生主要呈现了以下几种折法:(1)以长边为底面周长折出了底面周长为20厘米、高是12厘米的长方体;(2)以短边为底面周长折出了底面周长为12厘米、高是20厘米的长方体。有的同学折的底面是正方形,有的同学底面折成的是长方形。笔者把各种折法都一一展示在黑板上,接着让学生分别算出这几种折法的表面积与体积,从计算结果的对比中让学生发现并总结出了规律,即表面积都相同但体积不同,而所有长方体通风管的表面积都是等于这张长方形卡纸的面积,从而进一步总结出了此类长方体通风管的表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的规律。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有效地将动手操作过程内化为思维能力的发展,设计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分析,进而使学生发现、总结规律。由此,几何直观、空间观念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水到渠成。

四、有效的实践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发现、提出、分析问题的同时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与思维来观察、思考现实世界,在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而实践操作就是拉近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一座桥梁,由此可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以教学“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相关内容为例,在课前,笔者引导学生观看了《乌鸦喝水》的动画故事,并提出问题:“水为什么会上升?上升的水的体积与石块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两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以下操作活动:将全班分为8个合作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盛水的长方体塑料容器、一个量杯、一个苹果、一把直尺。按如下活动要求进行:(1)先让各小组从《乌鸦喝水》的启示中拟定本组的活动步骤;(2)按步骤进行操作测量;(3)从测量的数据中计算出苹果的体积,并说说你的发现;(4)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测量苹果的体积。通过活动成果展示,学生采取了多种方法计算出了苹果的体积:有的把苹果没入长方体塑料容器中,从前后水面高度的变化来计算出苹果的体积;有的把长方体塑料容器的水装满,然后把苹果放入,设法收集溢出的水,然后用量杯来量出溢出的水的体积,就等于苹果的体积;还有的同学先把苹果完全没入水中后,记录下水面高度,再把苹果拿出,再看看水面下降了多少,从而计算出苹果的体积。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动在手中”“学在脑中”“乐在心中”,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课堂上学生“动”了,气氛“活”了,有效提升了活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要找准时机充分地让学生开展有效的动手操作活动,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转变知识的学习方式与流程。促使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提升,这样的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才是有效的、有深度的、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顺昌县水南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宋晓颖)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